何東



摘要
本文通過視頻顯微鏡觀察了無紡布的形態結構,用不同類型的染料對無紡布進行染色,并對其織物的部分性能進行測試。結果表明普拉染料的上染率很低,分散染料上染率較高。
關鍵詞:無紡布;染色;織物性能
1 引言
無紡布是一種非織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纖維或長絲將纖維通過氣流或機械成網,然后經過水刺、針刺,或熱軋加固,最后經過后整理形成的無編織布料[1-2]。無紡布是具有柔軟、透氣和平面結構的新型纖維制品,不產生纖維屑,強韌、耐用、絲般柔軟,也是增強材料的一種,而且還有棉質的感覺,和棉織品相比,無紡布袋子容易成形,而且造價便宜[3-4]。
2 試驗部分
2.1 材料及儀器
熱軋粘合無紡布;活性染料:Blue GG(B-GG)、Yellow 4GL(Y-4GL)、Black B(B-B)、Violet 5R(V-5R)、Red CLN(R-CLN);裝有測微尺的光學顯微鏡;電子天平;UV759S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Y802A八籃恒溫烘箱;PHS-25型pH計;DZKW-C電子恒溫水浴鍋;Datacolour600測色配色儀;YG(B)141D型織物厚度儀;YG(B)026D-500型電子織物強力機。
2.2 染色工藝
浴比1:40,染樣重2g。普拉染料1%(o.w.f)、元明粉10g/L、硫酸銨4%(o.w.f)、阿白格B1%(o.w.f)、分散染料1%(o.w.f)、高溫勻染劑 0.2g/L~1.2g/L、平平加O 0.5g/L~1g/L、醋酸(98%) 0.5g/L~1.5g/L。40℃始染,以1℃/min~2℃/min的速度升溫至95℃,保溫50min后降溫,后處理、清洗。
2.3 檢測方法
2.3.1 上染率的測定
將配好的料染原液(10g/L)取1mL于10mL容量瓶中,加水至10mL刻度線處搖勻,在分光光度儀上測其吸光度A0。染色后,取染料殘液1mL,按同樣的方法測定其吸光度Ai(i =1~6)。 由 A=aC+b,其中:A為吸光度,C為染液濃度,a、b為系數。可得上染率(%):
2.3.2 色度參數值L*、a*、b*、c*、K/S的測定
在D65光源、10?觀察角條件下,用Datacolour60測色配色儀測定。其中a*、b*是色品坐標。當a*為正值時,染品色光偏紅,當a*為負值時,染品色光偏綠;當b*為負值時,染品色光偏黃,當b*為正值時,染品色光偏藍。c*表示染品的彩度,其值越大,表明染品的顏色越鮮艷,反之則越萎暗;K/S表觀染色深度,其中K表示染色織物的吸光系數,S表示染色織物散光系數,K/S值越大,說明染料的上染率越好,色深值越高。
2.3.3 染色牢度檢測
摩擦牢度測試按照標準GB/T 3920—1997在規定條件下摩擦白布和試樣,根據原樣褪色、白布沾色情況,分別與褪色、沾色灰色樣卡比較從而評定級別。
3 結果與討論
3.1 無紡布原料的結構性能
(1)厚度測試:用YG(B)141D型織物厚度儀測得的厚度為0.19mm。
(2)無紡織物的視頻顯微鏡結構如圖1、圖2所示。
從以上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所選的無紡織物中纖維的排列紊亂,粘結點處較密。
(3)無紡織物的力學性能測試如表1。
3.2 無紡布的染色性能
從表2中可以看出,酸性三原色染料染無紡布,所得的K/S值和上染率均較低,說明弱酸性染料不適合染選用的這類無紡織物。從表3中可以看出,分散三原色染料染無紡布,所得的K/S值和上染率較酸性染料而言,上染較好,且分散藍2BLN的上染率最高。從表4中可以看出,無論是酸性染料,還是分散染料染選用的無紡織物,摩擦牢度都較低,且干摩擦牢度優于濕摩擦牢度。
參考文獻:
[1]李媛, 王建明. 滌錦超細纖維無紡布分散染料低溫染色[J]. 印染, 2010(13):16-18.
[2]倪冰選, 焦曉寧. 非織造布環保購物袋的性能測試與應用分析[J]. 產業用紡織品, 2009(1):29-34.
[3]張靜. 我國無紡布主流技術與其應用研究[J]. 科技傳播, 2011(10):73-75.
[4]閆承花. 無紡布環保袋的性能研究[J]. 輕紡工業與技術, 2010,39(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