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珊
摘要:企業的市場化管理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對變化條件下市場發展的管理機制進行有效創新的行為。企業的市場化可分為內部市場化和外部市場化,內部市場化就是將交易、公平與價值對等等原則引入企業內部,實現企業內部的競爭關系與活力提升,所以本研究主要探討企業內部市場化下的管理機制。財務管理是企業的核心發展模塊,關系到企業的資金安全和未來的運營發展能力。企業內部市場化與企業運營內生環境、投融資行為及預算決策等具有相關性,而這些要素或者行為與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問題息息相關。因此,在市場化管理條件下積極探討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企業;市場化管理;財務管理(FM);核心地位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面臨的市場化發展條件更加多元化與復雜化。當前,企業市場化分為外部市場化和內部市場化,外部市場化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改制行為,將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從而實現企業市場化管理的條件;內部市場化是企業的經濟及管理體制的創新行為,主要表現為企業內部利潤單獨核算和運營行為單位化、部門化,如阿米巴經營模式就是典型的內部市場化方式。企業的財務管理是一個系統化的流程,有效內容包括籌資管理、投資管理、運營發展管理和利潤分配管理等。企業在內部市場化條件下,尋求在投融資、運營及利潤分配等財務管理方面的優化,最大限度對成本進行約束,實現價值最大化,符合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一、企業市場化管理下發揮財務管理有效作用的意義
(一)實現利潤最大化,獲取穩定收益
企業通過將市場機制引入企業內部,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和內部價值的最大化。而有效的財務管理,可以保持企業資產價值及利潤最大化,獲取穩定收益。具體來說,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并不是依據賬面數據進行評價,而是根據資產實際保有量和其他綜合指標進行有效評價。一般來說,賬面數據會存在潛在的風險,如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風險、無形資產的加速折舊風險和存貨價值下跌風險等,這些潛在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內部的財務處理及監管問題。在內部市場化條件下,實現有效的財務管理,就是要用“公允”眼光進行財務處理,本著謹慎性的原則進行生產經營。
(二)降低企業的運營發展風險,提升內外部競爭力
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就是對運營發展資金進行合理匹配,主要表現為成本和效益的有效評價。在內部市場化條件下,內部單元要獲得超額利潤,就必須降低成本。成本管理是企業財管管理中的重要一環,主要表現為對成本進行調整、控制和有效性評價。市場環境的變化也使企業面臨新的問題,如消費者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以往的批量生產模式不可避免將被淘汰,而靈活、快速及高效調整的生產新模式將成為可能。不斷調整的生產模式會增加成本,加大企業的運營發展風險。有效的財務管理則可以實現這種條件下成本與效益的合理匹配,在獲得生產經營既得利潤的基礎上,提升企業的內外部競爭力。
(三)為決策提供系統科學信息,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
企業決策需要財務信息的有效支持,在內部市場化條件下更加具有現實性。企業的財務信息一般可以從企業年報或者相關報表中獲得,這些信息反映了企業在特定階段的經營發展狀況。企業內部的特定經營單元可以從相關財務信息中獲取資產負債率、凈利潤率和投資回報率等關鍵指標信息,從而為其決策提供數據支持。該生產經營單元在合理生產、科學決策的基礎上,會帶動整個企業決策有效性的實施。此外,從廣義的角度分析,財務管理能夠對經濟活動進行預測、規劃和分析等,從而為資源在行業的合理流動和在企業內部的有效配資提供依據。
二、企業市場化管理下發揮財務管理核心地位的有效建議
(一)加強財務核算,建立系統完備的財務管理體系
在內部市場化條件下,為有效發揮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企業首先要加強財務核算,建立系統完備的財務體系。具體來說:一方面是要實行會計集中核算,企業引入內部市場機制,會造成會計核算缺乏統一的標準,各運營單元內部機構設置也比較混亂,為實現有效的財務管理,必須要對各運營單元會計處理標準和流程進行統一和明確,以實現會計核算的集中化和科學性,但是,會計集中核算并不意味著財務管理部門“無限攬權”,而是應該保證相關運營單元的管理權限;另一方面是要加強成本的管理與控制,企業內部各市場化主體可以通過建立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和業務處理流程來實現,如將企業產品分區域設置不同的價格區間,也可以依據消費者水平對產品進行定價,實現財務管理要求。
(二)完善內部決策體系,實現決策的有效性
在企業內部市場化條件下,為有效發揮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企業還要注重完善內部決策體系,實現決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學性。為此,企業要加強對財務管理制度建設,實現財務處理流程的規范化。企業內部各市場化主體加強財務管理制度建設,就是要強化崗位責任制,以制度形式落實現金管理、票據管理和報表管理等規范。具體來說,內部市場化要求企業內部各單元按照市場條件進行業務處理與運營,財務處理流程的標準化基本包括了現金的收支應該“兩條線”管理,不得發生白條抵庫和坐支現象;加強對往來款項的管理,建立標準化處理程序,并結合謹慎性等會計處理原則,對應收款項款項潛在損失計提相應的壞賬準備,對應付款項進行綜合評價,及時調整賬面價值和成本;強化對財產物資的管理,通過建立固定資產管理卡片和流動資產管理賬簿,進行資產的管控,還要加強對資產的常態管理,及時將總賬、明細賬金額與相關資產的實際價值進行核對,以保證賬實相符。
(三)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積極防范運營發展風險
在內部市場化條件下,實現有效的財務管理,還要健全內控制度。企業的內控制度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主要包括運營環境、會計系統和控制程序三個方面。企業內部各市場化主體必須充分重視這三個方面的建設,在提升單位效能的同時,促進企業整體發展。在運營環境方面,企業應注重改善生產、營銷等環境,并將運營環境的改善與企業的財務管理優化相結合;在會計系統方面,就是注重發揮會計的核算和監督職能,財務管理行為的重要體現就是對會計事項的記錄、核算和監督;在控制程序方面,主要指企業的預算行為及據實調整情況,企業應該根據內部各市場化主體需求、自身運營發展狀況及歷史數據制定符合實際發展的預算計劃,并嚴格執行相關的預算,但是當各運營單位預算發生變化或者外部條件發生改變時,要及時調整企業整體的預算。此外,企業還要積極防范運營發展風險,運營發展風險主要是由于環境的改變、需求的變化、信息的不對稱和其他不可抗力因素等發生的風險損失,為有效防范運營風險,企業財務部門應結合內部的市場化單元相關機構建立風險預警和系統化分析評價體系,通過確定化的指標,修正企業整體發展目標和內部市場化主體的行為,降低甚至規避運營發展風險。
(四)強化對企業整體及內部各市場化主體的監督
在內部市場化條件下,為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中的核心地位,還要加強對企業整體及內部各市場化主體的監督。具體來說,內部監督包括審計部門的監督、管理者的監督和投資人的監督,為實現內部監督要加強財務信息披露,增加企業內部各市場化主體對財務信息可得性;外部監督包括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政府部門的監督和股東等外部利益相關者的監督,為實現有效的外部監督,要致力于構建多樣化的監督渠道,并創新監督的方式,加強監督的力度和頻次,從而在企業外部對內部各市場化主體的財務管理行為形成有
效約束。
三、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橫向發展和縱向延伸的條件下,積極探究在內部市場化管理下如何發揮財務管理的核心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內部市場化管理實現了企業內部經營的有效性,將內部交易、市場擴容及價值對等等觀念導入企業的發展之中。而財務管理關系到企業的資金安全,關乎企業發展的持續與穩定,是企業內部市場機制下的重要問題。因此,企業及內部各市場化主體必須從業務核算、內部控制及主體監管等方面進行規范和優化,以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萬年.集團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金融經濟,2014(18).
[2]吳江南.淺談企業財務管理中計算機的應用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4(16).
[3]王佳.預算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J].金融經濟,2014(12).
(作者單位:山東泉興中聯水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