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民
摘要:隨著軍民融合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資產證券化為重要方式的軍工行業改制成為當下焦點。航天企業作為軍工改制中的重點企業,急需管理革新,特別是應加強財務管理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航天企業;財務管理;價值管理;決策支持
軍工行業發展對國防經濟建設至關重要。通過軍工行業改制,使軍工企業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有利于提升企業參與市場經濟競爭的能力,實現軍工資產保值增值;有利于促進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升級,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國家戰略貫徹落實。航天企業作為軍工企業中的重點企業,進行改制已是大勢所趨。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也必然面臨重大轉型,因此需要除舊革新,提升航天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
一、航天企業財務管理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軍工行業改制的市場化趨勢,促使財務管理能力提升
黨的十八大確定了我國軍工企業“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的方向,政府大力支持并鼓勵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進入軍工領域,軍工行業市場競爭程度將進一步加強。當前軍工行業戰略調整引發財務管理體制改革,要求財務管理在傳統的核算與監督功能基礎上,發揮風險管理與價值創造功能。財務管理向價值創造的趨勢發展,促使財務管理能力提升。
(二)航天企業管理革新,要求財務管理能力提升
航天企業過去管理模式比較粗放,財務部門主要從事傳統的財務核算管理。但隨著航天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趨勢,管理規范化程度越來越高。傳統的財務核算方式已不能滿足企業精細化、系統化決策需要。因此,要求財務管理能力提升。
二、航天企業存在的財務管理瓶頸
(一)雙重屬性的經營管理體制限制了財務管理功能發揮
航天企業經營管理具有計劃與市場的雙重屬性,其經營目標既要保證盈利性又要保證完成政治性任務。在這種半市場半計劃的經營環境下,企業無法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航天企業財務管理只定位為核算與監督職能,在這種定位下,財務組織設置不完善,財務人員配備不足,財務信息化建設程度較低,財務管理基礎環境弱化,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業務需求。導致財務人員沉陷在繁瑣的日常賬務處理與應對各種審計檢查事項中,無暇顧及財務管理策略與企業戰略的適配性,無法發揮財務管理優化資金配置,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功能。
(二)財務管理與業務融合不夠,不能對決策提供有效支撐
由于航天企業經營管理存在計劃屬性,使得企業各部門業務聯動性不強,財務工作與業務工作脫節。這種問題突出表現在預算管理與成本管理方面。在預算管理方面,由于預算與戰略目標銜接較差,預算與業務結合程度較低,導致預算不能指導實際工作,不能有效發揮預算管理按戰略規劃配置資源的作用。在成本管理方面,航天企業多品種、小批次、多批量、專業化、精細化生產模式,要求對應精細化成本管理。但是,由于傳統的成本核算模式比較粗放,不能準確核算每個批次產品的成本。因此不能對業務控制與價格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綜上所述,財務管理與業務的協同能力差,導致不能對決策提供有效支撐。
(三)財務管理制度體系不健全,內部控制不完善
軍工資產證券化已經成為軍工行業改制的重要手段。在軍工資產證券化趨勢下,航天企業融資渠道多樣化,大多數企業可以涉足基金、證券等資本市場進行投融資運作。但是,航天企業經營管理者對資本市場的運作認識不足,沒有結合戰略規劃建立適合資本運作的財務管理體制,因此不能通過資本市場整合內外部資源,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由于管理者無法清晰認識企業所處的內外部市場環境,內部控制未能系統化設計并有效實施,導致企業控制環境薄弱;傳統集權化行政體制存在,導致信息系統與溝通不暢,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風險評估機制不健全,不利于識別企業重大風險、更是缺乏對重大風險的應對機制。
三、航天企業財務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徑
(一)重塑財務管理功能定位,創建良好的財務管理基礎環境
企業管理者應重新審視經營管理流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將財務管理功能定位在決策支持與價值創造方面。通過企業ERP系統建設與改良,逐漸完善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組織架構,制度體系與財務信息的流轉程序,及時將企業經營管理信息進行整合。通過財務信息化建設,使財務人員從繁重、低價值的常規賬務處理活動中解放出來,打破財務人員思維慣性,增強財務工作的預見性;使財務人員的工作重心轉向預算、投融資、資金優化配置、財務共享等增加企業價值的活動上,成為價值的管理者與創造者,為企業財務管理功能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環境。
(二)促進財務管理與業務的融合,提升決策支持能力
財務管理應對企業戰略規劃與日常業務經營決策提供有效信息支撐。財務管理提升要求企業財務人員精通業務,業務人員要了解基本的財務知識,從而使財務體系與整個業務流程緊密地結合起來。企業要整合內部資源,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全面預算管理與基于價值鏈的全面成本管理為主線進行財務流程重構,保證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的及時轉化、同步管理。首先,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對企業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將資源轉移到更能創造價值的活動上,通過預算執行、預算分析、將預算信息反饋到具體業務人員,從而為其行動提供參考,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優化資源配置、支撐管理決策、創造企業價值、管控企業風險等重要作用,提升其為創造企業價值服務的能力。其次,實施基于價值鏈的全面成本管理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企業應從價值鏈角度對各業務環節成本進行分解細化,逐步建立標準化成本,實施定額成本管理,強化企業的
成本管理,實現各業務活動的降本增效。在此基礎上,企業財務人員與業務部門應積極配合,以價值異常變動為著眼點,將發現的風險問題及時傳遞給業務部門進行整改,實現業務與財務的協同提升,保障企業發展戰略的貫徹落實。
(三)完善內部控制,加強風險管理
從航天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只有消除計劃體制的約束,才可能實現市場化經營,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根據改制需要,航天企業應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與公司治理結構,應建立與軍工行業資產證券化趨勢相適應的財務管理制度。航天企業在優化內部控制過程中,首先,需要加強授權審批控制,授權審批制度明確了各個崗位的職責和對應的權限范圍,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其次,通過ERP平臺建立完善的信息溝通系統,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全面管控,提升財務管理的廣度和精度; 第三,通過完善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做好對重大風險的預警評估與應對,提升企業風險管控能力。
參考文獻:
[1]湯谷良,林長泉.打造VBM框架下的價值型財務管理模型[J].會計研究,2003(12):23-27.
[2]梁彤纓,陳廣兵.網絡環境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思考[J].會計研究,2003(5):50-54.
[3]孟濤.軍工企業如何利用資本運作實現軍民融合產業發展[J].經濟論壇,2012(1):113-117.
[4]曹繼朋.軍工企業整體上市模式與政策建議[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3.
[5]馬克.成飛公司依托上市公司為資本運作平臺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的構建[D].西南財經大學,2013,3.
(作者單位:川南航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