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焯英
摘要:“營改增”是我國稅收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項科學有效的減稅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的稅負壓力,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在營改增新階段下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必須加以重視。因此,本文對營改增新階段下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做出了相關內容的分析,重點闡述了營改增對企業納稅籌劃的影響,以及在營改增新階段下企業的納稅籌劃的相關方案。
關鍵詞:企業納稅籌劃;營改增新階段;研究
目前,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營改增政策的實行,企業的納稅籌劃問題也逐漸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企業的納稅籌劃可以最大限度的實現企業對于企業稅務的科學有效的管理,同時還可以提高企業的創造價值。然而,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中小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我們需要在傳統體制的基礎上,結合新階段下營改增的實際情況,創新發展企業的納稅籌劃,加強稅務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提高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使其更好的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1]
一、“營改增”對企業納稅籌劃的影響
(一)減賦企業
一方面,企業都會不可避免的面臨營業稅重復征稅的情況,而營改增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對企業面臨的這種困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企業的納稅額度,從而減輕企業納稅負擔; 另一方面,由于所購買服務的增值稅額可作為進項抵扣的,所以營改增同時降低了繳納增值稅的企業的納稅壓力,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增賦企業
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在同樣的稅率條件下,一些企業在一定時間內會難以適應營改增的新政策,因此就會增加企業的納稅壓力。例如,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索取來說,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雖然可以降低企業實際賦稅率,但是由于這些企業缺乏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索取途徑,從而致使企業納稅額度無法有效降低,反而由于統一實行增值稅納稅政策會繳納更多的稅負。
二、營改增新階段下企業的納稅籌劃策略
(一)統一工作標準
在對建營改增新階段下企業納稅籌劃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追求的是納稅籌劃的質量和成果。因此,我們需要充分了解納稅籌劃的相關內容,并且以此來制定統一的工作標準,確保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能夠達到既定的工作標準,能夠有效的減輕企業的稅負壓力。同時,還要對營改增下納稅籌劃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引起的后果進行預測和估計,并且要采取有效詳細的措施,嚴格遵循納稅籌劃的評估標準,統一工作標準,增強工作的規范性與嚴謹性。[2]
(二)強化企業內部管理
強化企業的內部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企業的納稅籌劃。一方面,加強企業的賬務管理,這對企業來說有重要意義。因為企業如果賬目不清楚的話,就不能夠分清明細核算,這就意味著要使用較高的稅率,從而加重企業的納稅負擔。面對這種情況,企業就必須先要優化處理企業的賬務,調整好會計核算的各項工作,避免出現賬目混亂的現象。另一方面,企業應當加強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讓企業適應并融入新稅收政策,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納稅籌劃工作正常進行的保障。因此,企業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政策完善納稅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健全約束和激勵機制,加大對納稅籌劃的激勵力度,以此來提高各部門參與納稅管理的積極性。其次,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體系和責任歸咎制度,以此來加強工作人員工作的規范性與嚴謹性,約束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進一步強化相關工作人員的職責,將責任落實到個人,保障工作人員嚴格遵守納稅籌劃的工作標準。最后,加強有關法律法規的建設,最大限度地保障納稅籌劃的規范性與嚴謹性。[3]
(四)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
營改增新形勢下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與工作人員的素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必須要注重工作人員的素質問題。首先就要選擇合格專業的工作人員,聘用具備更高納稅籌劃方面知識水平的工作人員,更加注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及工作經驗。其次就要開設相關的專業技能培訓課程,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工作,幫助他們更加充分的掌握納稅籌劃問題的要領,提高工作人員專業素質。除此之外,還要增強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進而能夠自覺加入稅務籌劃的相關工作中;同時還要增強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工作嚴謹性,從而提高稅務籌劃
的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營改增的新階段下企業強化納稅籌劃工作是適應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趨勢,有利于加強對企業各方面狀況的掌握,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由此看來,企業必須要重視稅務籌劃工作的重要性,針對稅務籌劃在營改增新形勢下出現的問題對癥下藥,找到相關的解決方案,從而推動企業在營改增新形勢下的科學發展,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郭社欽.營改增下的企業納稅籌劃與管理策略研究[J].企業論壇,2015(01):146--147.
[2]涂維華.營改增環境下企業納稅籌劃的應對方式解析[J].財會審計,2016(09):85--86.
[3]孫勝楠,滿海雁.營改增后企業納稅籌劃策略淺析[J].財政金融,2014(12):203--204.
(作者單位:南通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