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清
摘 要:對幼兒而言,最重要的是健康生活,特別是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因此幼兒良好安全自護習慣的培養要日常滲透、注重教育、創設環境、寓教于樂、體驗互動,使幼兒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關鍵詞: 幼兒;安全自護;良好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1-01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114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園作為幼兒生活、學習、游戲的主要場所,保障幼兒的安全責無旁貸,而對幼兒進行安全自護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安全自護教育活動,才能使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輕松地獲得安全知識和技能,進一步了解保護自己的方法,才能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
一、日常滲透,隨機教育
一日生活皆課程,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是安全教育的好時機,晨檢、進餐、散步、盥洗、戶外活動、自由活動各個環節都是滲透安全教育的好時候。晨檢時,保健醫生把好入園關,查一查幼兒書包、口袋是否帶危險物品,提醒幼兒不穿有小珠子、小亮片裝飾的衣褲、鞋子,以免發生危險事故;進餐時,保育員讓幼兒進食前先用手摸摸碗,避免燙嘴、燙手,熱湯先吹一吹,再小口小口喝,吃飯時不嬉笑打鬧,避免異物進入食管;自由活動時,不攀爬窗戶、欄桿等以免發生不測,在開、關門時提醒幼兒看看手是否放在門框上。同時通過班級每日的“新聞播報”“五分鐘安全教育”等不同方式,給幼兒講解一些預防中毒和防止燙傷、摔傷等意外傷害的知識。在區域活動中投放一些畫有安全與危險事物的小圖片,讓幼兒通過自己判斷區分安全與危險。此外,教師結合班級幼兒燙傷摔傷的實際案例和春秋游等活動及時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滲透安全自護知識,強化幼兒的安全自護意識。
二、注重教育,強化意識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結合生活實際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要將安全教育納入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計劃中,有計劃地開展安全教育活動,讓幼兒學會安全自護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為幼兒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提供知識保障。
要結合園本課程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交通、消防、防病、預防失蹤和誘拐、藥物安全使用、預防性暴力、防溺水等各項安全教育。在主題活動中設計各種有關安全的活動,如語言活動“男孩和女孩的不同”“不行!不能摸”(預防性暴力教育),健康活動“鼻子出血了怎么辦”“安全上下樓”“認識安全標志”,談話活動“手劃破了怎么辦”“發生火災怎么辦”,體育活動“消防隊員”,音樂活動“對不起,沒關系”。如在中班開展“健康的孩子”主題活動,讓孩子了解一些常見的疾病預防常識,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認識一些防毒、防觸電、防火、交通安全標志以及急救電話120、110、119等,提高了幼兒辨別能力。在大班舉行“我知道的安全知識”繪畫活動,幼兒在畫紙上盡情揮灑,展現著對安全的理解,作品構思獨特而富有個性,“有趣的交通標志”“我是小交警”“安全過馬路”“走樓梯”等等,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在幼兒手中誕生,這些活動使幼兒積累了自我保護的方法,增強了幼兒的安全意識。
三、創設環境,熏陶感染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環境創設是幼兒園最直觀的教育方法,創設淺顯易懂、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環境,讓幼兒感受安全教育的知識無處不在,是對幼兒進行安全自護教育的有效方法。在樓梯臺階畫上小腳丫,上下樓梯口處貼上“靠右行”標識,提醒幼兒及家長有序行走樓梯,防踩踏事故的發生,在樓道墻壁上布置安全標志符號、“火警、匪警、急救”等圖片和電話號碼,幼兒隨處可見,容易記住。在衛生間貼“小心地滑”的標志、在出口處貼有“安全出口”標志等,這些圖文并茂的安全標志都是幼師和幼兒一起設計、張貼的,很容易理解,幼兒也很樂意去遵守。幼兒在環境的暗示和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不知不覺地受到了安全教育。同時結合主題活動、安全教育周等活動,定期更換環境創設的主題,如“我認識的交通標志”“不從高處往下跳”“不爬欄桿、窗戶”“迷路了,不要慌張”(預防失蹤和誘拐教育)“各種報警電話”“藥箱里有什么”(藥物安全使用教育)等等,充分發揮了環境的隱性課程作用。
四、趣味游戲,體驗感知
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開展寓教于樂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玩中學、學中玩”,從而進行安全知識的學習和自救技能的訓練。如在情景表演“不跟陌生人走”中創設一些情景:“陌生人給你糖、飲料,你會怎樣辦?”“如果在超市和大人走散了,陌生人要帶你去找大人怎么辦?”引導幼兒說一說自救自護的方法,談一談哪種方法更好,并分組表演最好最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在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時,幼兒園在操場創設“十字路口”情景,設置了機動車道、紅綠燈、人行道等,讓幼兒在情景中模擬看信號燈的指示通行,走人行道,知道橫穿馬路要走斑馬線等安全知識,做遵守交通規則的小司機,使幼兒進一步了解交通規則。幼兒在各種有趣的游戲活動中,獲得了最為深刻的感性認識,不斷強化了安全意識,提高了自我保護的能力。
五、戶外活動,安全自護
在組織幼兒戶外體育鍛煉活動時,要防止幼兒發生意外事故,保證幼兒的安全。
1.幼兒運動的保健。活動前提醒幼兒整理好衣服、鞋帶、墊上汗巾,活動開始教師帶領幼兒做運動前的準備;活動中,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臉色,呼吸、出汗情況等,及時調整活動量和運動強度,提醒幼兒增減衣服;活動后,提醒幼兒擦干汗水、更換汗巾,及時穿上衣服,補充水分。
2.戶外運動的安全自護。在戶外活動中,幼兒要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要針對可能發生的危險,組織幼兒討論,讓幼兒認識和形成安全運動常規,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應變的方法。如跳繩時要和別的小朋友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繩子打到其他小朋友;走平衡梯時不要推搡前面的小朋友;玩小推車時,不往推車內放太多東西,推時不太快要注意平衡等。
參考文獻:
[1] 王靜誼.探索幼兒安全教育開展的途徑[J],促進幼兒安全自護能力的提升.中國校外教育,2016(9):141.
[2] 宋少紅.預防幼兒意外傷害措施探新[J].寧夏教育科研,2013(4):34-35.
[ 責任編輯 谷會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