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俊信
摘 要:在道路施工中,會遇到很多的情況,其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軟基處理。所以,在道路施工中一定要重視軟基加固施工技術的應用,增強道路路基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促進道路施工質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對幾種軟基加固技術進行分析,闡述現澆混凝土管樁技術在道路軟基加固施工中的應用。
關鍵詞:道路施工 軟基加固 施工技術 應用
1、道路軟基特點
1 .1 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
在軟基中,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而軟基孔隙比大就是由含水率高引起的。其主要原因就是,軟土主要成分是粘土、粉土粒等,構成軟土的這些土粒表而具有一定的負電荷,這樣就會吸附空氣當中存在的水分,之后停留在土粒表而,最后導致軟土含水率升高。在軟土含水率升高之后,導致降低了土粒之間的粘結性,進而出現軟土孔隙比的情況況。
1.2 流變性突出
因為受到外力與重力的作用,在完成軟土處理之后,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一定的變形。如果在道路施工中,沒有采取有效的軟基加固施工技術,就會導致在道路使用過程中,出現軟土流動的情況,導致路而出現坍塌的問題,影響道路工程的使用。
1.3壓縮性系數高,抗剪強度低
在軟土中除了以上兩個特點之外,強度低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因為軟土孔隙比大、含水率高,導致軟土可以承載的外力減小,如果在道路施工中,沒有采取有效的加固施工技術,必然會導致道路出現坍塌的情況,影響道路工程的使用。
2、道路軟基加固施工技術
2.1 現澆混凝土管樁施工技術
在道路施工中,此項技術是一種新開發的軟基加固技術。其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此種施工技術具有振動沉膜壁防滲墻等先進技術優勢以外,還具備預應力混凝土管樁與振動沉管樁等優勢。與此同時,此種施工技術還比其它加固施工技術更加快捷、方便,可以有效節約施工成本、縮短施工工期,并且加固施工的整體質量也比較容易控制,在道路軟基加固施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2 強夯法施工技術
在道路軟基加固施工中,此種施工技術也是一種常用的技術方法。此種施工技術主要就是機械設備進行軟土基礎加固。其優勢主要表現為:一是,軟基加固結果要比其它加固方法更好;二是,此項施工技術的應用范圍比較廣;三是,應用此種施工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軟基施工工期,并且施工操作也相對簡便,節約了一定的施工成本。此種施工技術主要就是利用一些機械設備對軟土進行相應的碾壓,破壞軟土的結構,使軟土強度得到提高,實現軟基處理效果。通常情況下,此項施工技術主要適合應用在一些道路施工工期短、施工面積大的道路施工中。
2.3 水泥攪拌樁施工技術
此項施工技術主要適合應用在一些飽和軟基加固施工中。在進行實際施工的時候,水泥主要發揮固化劑的作用。在施工中,將水泥放進特定機械設備當中,之后展開相應的攪拌,使其可以和軟土進行反應,進而實現凝固軟基的目的。此項施工技術步驟是:一是,嚴格調試攪拌樁的位置,保證攪拌樁機可以處在理想位置:二是,在進行水泥攪拌的時候,還需要進行水泥漿液的攪拌,最后將水泥漿液送進集料當中,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此項施工技術和其它施工技術相比,其施工相對復雜,對施工工藝的要求也相對較高,進而在實際施工中,應用相對較少。
2.4 粉煤灰碎石樁施工技術
目前,此項施工技術在道路軟基加固施工中應用非常普遍,并且也是一項相對成熟的加固方法。此項施工技術原理就是:將水泥和粉煤灰、石屑、碎石等材料進行相應的混合,在保證其均勻之后,注入相應的水,進行攪拌。在完成以上處理之后,將材料制成具有高粘度的樁體,之后和軟基進行摻混,形成一定的復合墊層。此種復合墊層可以實現道路軟基加固效果,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在應用此種施工技術的時候,可以保證施工流動性大、經濟效益好、施工強度高、節約材料、降低環境污染等。然而在應用的時候,一定要對泵管堵塞等情況進行注意,避免其影響施工的順利完成。所以,在道路軟基加固施工中,一定要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選用此種施工技術。
2.5 預壓法施工技術
此種施工技術主要適合應用在高速公路建設,地基為粘土的工程中。此種施工技術具有效果好、成本低的優勢。在應用此種施工技術的時候,可以利用軟土天然透水性或者建筑地基排水體,通過地表加載或建筑自重,將地基中含有的水排除,逐漸提高地基強度,并且增加土壤密度。當然,此種施工技術也存在養一些不足,其施工工期比較長,并且需要對填土速率進行認真的計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填料的用量,還容易出現地而沉降的問題。與此同時,在應用此種施工技術的時候,因為豎向排列排水管道深度不足,或者存在堵塞情況,導致地基以后將會出現沉降的問題,影響道路工程的使用。
3、現澆混凝土管樁技術在道路軟基加固施工中的應用
3.1 工程加固概沉
某道路工程地基土層是8-18m的深粉質粘土,路堤填土設計最大高度是6m,運用現澆混凝土管樁加固技術進行施工,其設計樁長為6-11.8m不一,設計直徑為1000mm,管壁厚度為12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 20,坍落度為5-8cm,樁間距的橫向距離為3m,縱向間距為3.5m,運用止方形進行設置,設計7.8m長的管樁豎向極限承載為600千牛。
3.2 樁基檢測
在對此樁基進行檢測的時候,可以分三種形式展開:其一,現場開挖。檢查樁身外觀質量,主要在完成樁基施工之后的11天展開,其檢查數量不可以低于三根,通過開挖結果知道,樁身混凝土結構比較完整,不存在斷樁與空隙問題;其二,低應變檢測。利用反射波法對樁身的完整性展開相應的檢測,其檢測數量是總樁數的四分之一。其檢測結果表明:樁身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滿足設計要求的C 20,完整性檢測結果為A類樁;其三,靜載荷試驗。對單樁承載力展開檢測,其檢測數量是三根,其檢測結果為7.8m的管樁豎向極限承載力超過730千牛,達到了設計標準。
3.3 現場測試
3.3.1 樁周地表土位移
通過對工程實際情況的檢測,可以看出,在沉樁過程中對地表土體的擠密指數值在降低,在距離樁心2.5m的位置處,土位移均低于2mm,因此,可以說本身設計是合理的。
3.3.2 沉樁過程土壓力變化
為了對沉樁過程的擠土壓力進行測試,在距離施打樁心1.5m與3m的位置成孔,在2.5m、5m、7.5m深度位置進行垂直土壓力盒的埋設。樁機每下沉2m進行一次觀測;在完成施打之后,進行相應的觀測。在完成樁基施工之后,在側壁進行土壓力盒的埋設,其深度為25m、4m,這樣就可以對相鄰樁的擠土壓力進行檢測。在距離沉樁中心3m的位置,進行相關的測量,并且得到相應的數據資料:在進行單樁沉入的時候,并且不存在相鄰樁的基礎上,沉樁擠土壓力上部5m范圍內受力均是一致的,下部因為土質比較硬,相應的擠土作用非常明顯。所以,在5m之下的土壓力一定要超過上部的土壓力。隨著沉樁深度的不斷變化,下部土壓力也會隨之出現相應的變化,得到不斷的提升。
4、結語
總之,在道路工程施工中,一般涉及的專業、領域都比較多,并且施工現場的地質、地形、氣候、環境等因素也是不同的,進而在進行施工的時候,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技術,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在進行軟基加固施工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對軟土情況、地基設計、道路性質、施工環境等因素的考慮,根據實際情況,對比各種施工技術,選擇最適合工程實際情況的軟基加固施工技術,促進施工的順利完成,并且保證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波,趙有森.水泥攪拌樁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1(07).
[2]羅希.淺談濕法水泥攪拌樁在橋頭軟基處理上的應用[J].市政技術,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