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馬鵬程
摘 要: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人民法院認證經過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公證程序必須合法,且沒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方可采信,兩者缺一不可。
關鍵詞:公證 證據保全 程序審查
一、引言
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機關團委聯合組織的“‘促公正·法官夢第二屆全國青年法官案例評選活動”中,某市中級法院審理的《X公司訴Y公司等侵害經營秘密糾紛案》一文,榮獲特等獎。筆者研讀該案例后發現,針對至關重要的公證保全電子郵件證據的質證與采信方面,被告代理人在質證環節明顯存在嚴重失誤,喪失了反敗為勝的機會。盡管判決在事實認定上并未出現偏差,但本案在如何對公證保全證據進行質證,以及如何認證公證證明,被告代理律師及承辦法官均留下一些缺憾,不能不說美中不足,瑕玉參半,而此案的成敗得失對后來者極具重要的啟迪、借鑒意義,特以此文與讀者共勉。
二、案例基本情況
X公司訴稱:
朱某于2013年2月從X公司離職,進入Y公司擔任總經理,違反了與X公司的保密協議約定。朱某利用其掌握的客戶資源和價格體系等商業秘密,向X公司客戶發送跳槽郵件并銷售相同產品,給X公司造成了重大損失。而Y公司明知朱某違反了與X公司的保密約定,披露、使用了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但仍予以使用,故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Y公司、朱某在一審中共同辯稱:
X公司訴稱的客戶名單中公司名稱及郵箱地址在網上是公開的,產品價格不具有秘密性;客戶名單X公司沒有采取保密措施,也不必然會帶來商業價值,故X公司主張的客戶名單不構成商業秘密。朱某發送郵件僅是告知他人其職務發生了變更,沒有侵犯商業秘密。故兩被告不存在侵權行為。
一審法院查明被告朱某與被告Y公司存在侵權行為的關鍵證據,為經過公證的電子郵件證據,判決書載明:
2013年11月13日,原告X生化公司法定代表人申請公證處對其攜帶的電腦中的相關內容進行網頁證據保全,公證處主要操作為:點擊電腦桌面上的“Outlook”軟件,點擊結果頁面上的“所有郵件文件夾”中的“收件箱”文件夾,點擊相關主題的郵件并進行打印截屏。該公證處對上述公證過程及內容制作了公證書,節選主要內容如下:
1、2013年4月4日、9日,被告朱某使用某一特定郵箱分別向原告X的客戶A公司及B公司發送郵件,郵件的主題是“Y公司”,郵件主要內容是:我是朱博士(X生化有限公司前銷售副總裁),我們能提供以下各種產品,期待貴方對Y公司的關注。后附有訂貨須知,載有朱某的訂單傳真電話及電子郵件信息,最后落款有朱某、Y公司企業名稱、地址等信息。A公司及B公司將上述郵件轉發給了原告X公司。
2、2013年4月至5月,被告朱某使用某一特定郵箱與原告X公司另一客戶C公司就產品的成本核算單、樣品郵寄、訂單等事宜發生多次郵件往來,雙方達成氨基酸的買賣交易。
一審中,被告朱某確認其向涉案四家客戶發送了上述公證所涉的相關郵件。Y公司確認其與C公司發生了上述公證所涉的產品交易。
本案判決:
一審:1、被告Y公司與被告朱某兩年內停止使用X公司的經營秘密。2、被告Y公司與被告朱某賠償原告X公司15萬元。
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三、焦點問題
1、公證機構進行證據保全可否使用公證申請人自行攜帶的電腦?
由中國公證協會《辦理保全互聯網電子證據公證的指導意見》第七條、第十一條之規定可知,公證機構辦理保全互聯網電子證據公證所需要的條件至少為:在公證機構的辦公場所,使用公證機構的計算機,使用公證機構的網絡接口接入互聯網,否則,就應當對所使用的計算機進行清潔性檢查。而所謂的清潔性檢查,應當是公證機構為了保證所公證的數據電文本身的真實性,數據電文來源的真實性、唯一性與確定性,所采取的必不可少的措施。本案中,公證機構辦理案涉關鍵性電子郵件證據的公證保全,使用的卻是原告法定代表人自己攜帶的電腦。那么,公證機構首先應當明確告知原告法定代表人相應的事項,如果原告法定代表人堅持選擇使用自己電腦的情況下,則公證機構必須對這臺電腦進行必要的清潔性檢查,否則,公證機構就沒有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公證證明。那么,對公證機構出具的公證書,被告代理人就應當以違反公證程序為由提出不予認可的質證意見,要求法庭不應采信此份證據。
2、公證機構對已經下載儲存至本地電腦中的電子郵件進行證據保全,公證證明的效力能否被確認?
公證機構對電子郵件進行證據保全,如果以公證電子郵件的保存位置作為區分條件,可以將電子郵件證據保全公證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公證機構對保存在網絡服務商服務器上的原始狀態電子郵件,進行證據保全公證。操作過程和程序是,由兩名公證員現場監督和操作,在線進入電子郵箱,在線打開所需要公證的電子郵件。這種類型的電子郵件,無法進行在線修改,所以這種電子郵件證據保全公證,程序合法,真實性較高。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之規定,對于原始狀態電子郵件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公證書,除非有相反證據推翻,否則應當予以采信。
第二類是公證機構對他人通過Outlook、Foxmail等郵件管理工具,將從互聯網服務器上下載保存至本地電腦硬盤中的電子郵件,進行證據保全。這種保存在本地電腦硬盤中的電子郵件,改變了原始存儲位置,可能在移動、轉移過程中存在內容篡改情形,已經不是原始狀態的電子郵件了,也即,已經不是電子郵件原件了。那么,公證機構對這種類型的電子郵件進行證據保全公證,應當如何認定這一類電子郵件的真實性?如何認定對這一類電子郵件所出具的公證書的效力?
事實上,當電子郵件不再存儲在大型公共網站郵件服務器上,只要改變了存儲位置,公證書所能證明的也只能是電子郵件被提取時的客觀狀況,而不是電子郵件被提取之前的客觀狀況。那么,本案公證機構對通過Outlook、Foxmail郵件管理軟件存儲于本地電腦中的電子郵件進行公證保全,顯然不能證明電子郵件被提取之前的客觀狀況。比如說,本案中的電子郵件在下載保存至原告法定代表人電腦本地硬盤之前,是否經過了原告的修改?公證書顯然無法排除這種合理的可能性。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九條之規定,這種下載保存至電腦本地硬盤上的電子郵件性質屬復制文件,具有可修改性,故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結合本案,即使保存至電腦本地硬盤中的電子郵件,存在百萬分之一篡改的可能性,被告代理人也應當明確提出,不予認可公證機構針對此類電子郵件進行公證保全的公證書。
四、結語
本案針對原告X公司提交的關于電子郵件證據保全公證證明,被告代理人并沒有提出自己的相反質證意見,被告Y公司及朱某也均認可了該份證據,這里姑且不論是否應當予以認可,假設被告代理人及被告本人提出異議,不予認可,是不是會出現相反結果?從代理技巧角度看,如果本案被告代理人能夠從電子數據證據的收集、保管主體,從電子數據的內容是否得到完整提取和精確復制,從收集、保管的方法能否確保原始介質及其中的電子數據證據至提交時不發生實質性的變化等方面進行認真判斷、分析,就完全可以提出原告X公司提交的關于保全證據的公證證明,公證程序違法且不具真實性。
當然,或許兩被告是從事實原本出發,認可了公證證明,本身無可厚非,但是,本案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作為代理律師,如何依據法定程序審查公證證明的合法性、真實性與有效性,如何通過對公證相關法律規范的進一步學習理解,準確發表對公證證明的質證意見,是非常值得總結與反思的。
參考文獻
[1](2014)滬一中民五(知)終字第74號民事判決書.
[2]中國公證協會《辦理保全互聯網電子證據公證的指導意見》.
[3]《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辦理電子數據證據業務操作指引》.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