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博文
摘 要:自二十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居住條件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與之相伴的,城市擴大和人口劇增,使整個環境質量惡化,導致生態系統失調。因此,現在住宅小區開始關注生態平衡,生態住宅已成時尚,生態住宅是21世紀住宅產業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生態住宅 景觀設計 研究
1、綠色生態住宅的定義
在國際上,綠色生態住宅也被稱為生態住宅、綠色住宅及可持續住宅。這種類型的住宅主要是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指導,目的是尋求建筑、自然與人的和諧統一,充分利用周圍的自然環境,通過人工手段和技術,創造出一個利于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場所。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是一個自然和技術的充分融合的產物,通過發揮自然資源的優勢,實現環境優美、清潔及舒適,不僅可以降低生態環境的破壞、自然災害的發生等各種危險,同時還可以提升小區的協調、穩定及可持續發展的目的。與此同時,綠色生態建筑還是以保護環境和節約能源為基本的兩個主題,這種能源的節約主要是水資源、生物森林資源等,同時還要降低大氣污染等。在實際上的解釋是以消耗最少的能源和資源,產生最少的生活垃圾,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
2、現代住宅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
現代居住區要求小區的建設朝著生態節能的方向發展,創造宜居的小區生態園林景觀。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指的是利用園林景觀技術手段合理地安排小區的花草、樹木等,通過綠植的布置創造優美的自然環境。
在進行生態住宅小區園林景觀建設中,首先需要堅持適用性原則,考慮小區是否適合使用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方案,設計方案是否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小區居民是否能夠滿意設計方案,設計方案能否為居民提供其需求。園林景觀設計的適用性是其建設實施永恒關注的問題。只有具備一定的適用性,才能放心考慮園林景觀設計的經濟問題。通過因地制宜的手段,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約相應的資源、能源,可以解決部分的經濟問題。經濟問題指怎樣消耗最少的資源、資金來把事情做好。滿足適用性要求和解決經濟問題的同時,還需盡可能的兼顧到園林景觀設計的美觀,使園林景觀設計具有藝術性。當代的人們,對美的追求已經提升到了一定的水平層次,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對美觀的追求也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感除了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外,還能夠通過環境美化,創造精神文明氛圍,滿足人們對精神文明的需求。
3、生態型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構思
3.1 居住區區域位置及配套設施
在選擇居住區地理位置時首要考慮自然生態環境,確保居住區空氣清爽、日照充分、通風良好、交通便利。居住區規劃時應根據區域特點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地段優勢,與外界環境有機的融合。居住區區域應以居住為主要功能,根據實際需要綜合合理配置教育、醫療、文化、娛樂、體育、交通出行、園林綠化等功能設施。
3.2 住宅小區景觀中的道路設計
住宅小區道路是組織和關聯小區各項綠化地塊的紐帶,也是居民日常出行、生活的必經之路,因此,極大地影響著住宅小區的綠化面貌。小區綠化地塊有利于通風,區域性氣候的改善,減少交通噪音,保護路面,同時起到美化街道的效用。道路設計作為聯結紐帶,要引人入勝,引導小區居住者進入情景之中。此外,以少量的用地,增加住宅小區的綠化覆蓋面積,易于認知的優美道路線、明晰的道路系統、良好的組織與路面鋪裝,更加體現了居住環境質量。
3.3 生態型住宅小區景觀設計
3.3.1 住宅小區綠化設計
第一,保持植物物種的多樣性。在綠化植物物種的搭配模式上,在空間位置配備上合理搭配種植喬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這不僅符合自然植物生長發育規律,又有利于住宅小區的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空間位置群落的垂直結構,可形成高低錯落有序的組合,層次分明的觀賞效果。協同住宅墻面和長廊上的藤本植物,就形成色彩鮮明、高低層次錯落有致的景致。第二,注重植被配置的生態性。生態景觀中植被的綠化更應注重植物造景生態化,做到多種類型綜合種植設計??茖W地進行選擇、配置和種植,盡量選擇本土植物,避免外來物種入侵。在時間上,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提前考慮景觀植被的后期維護,采用易于維護和管理及后期能源消耗少的植物,多因素綜合考慮設計。第三,強調綠化的多面性。在城市供地日趨緊張的現狀下,實施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多面綠化是合理節約利用土地資源的明智之舉。通過多方位地面綠化、建筑墻面綠化及屋頂綠化,營造適合人類生存的人居環境。地面綠化可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陽光、空氣、水資源等自然資源,結合棚架綠化、陽臺綠化、陽臺景觀綠化,形成多層次、多維度的綠化效果。建筑墻面綠化是以藤蔓類植物為主的對豎向空間綠化,與喬木、灌木等植物結合的豎向綠化可起到減低噪音和減輕紫外線強度的效果。屋頂綠化是以建筑屋頂平臺為依托,進行蓄水、覆土并營造景觀的空間綠化模式,屋頂綠化種植土層相對較薄,植株的選擇上應選淺根的植株,多用灌木草本類。第四,注重植物的季節觀賞性。不同的植物有其不同的生長周期,其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周期各不相同。在利用不同植物觀賞期差異的綠化景觀設計時,將不同生長周期植物交叉搭配種植,可展現出不同審美效果。根據不同植物季節變化的氣候特征,營造四季常青的優美宜居環境,呈現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優美居住環境。
3.3.2 住宅小區水體設計
第一,盡量以自然水景進行造景,或者將城市內江河水源引流至住宅小區中,自然水景為活水,自身具有清潔和凈化的功能,充分利用自然水景的自然風貌,發揮其生態優勢,引入住宅小區景觀之中,展現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水景,降低運行投入成本,提升小區水景的生態性。第二,秉承著節約水體原則,構造節約型的水體景觀。旱地噴泉作為引進的新型水景設計,主要應用于小區公共活動的場地,不開啟時,公共場地可作為休閑廣場,滿足親水活動需求;由鵝卵石或碎石鋪砌成的淺溪駁岸和底面,展現原生態自然景觀效果,既能給人們不同的景觀體驗,也起到節約資源、減少浪費的環保作用。第三,運用生態設計手法處理小區里的人工水景,防止水質惡化。當前,大多數小區的人造水景為封閉靜止水體,水體植物種類單一,水體自凈和恢復能力不足,容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在此類小區人工水景設計中,應依據水體流量大小設計相應的循環水泵,水景后期維護管理中,需定期補水稀釋有害污染物濃度,在投入化學制劑去除藻類凈化水體過程中,配合清淤凈化水體,并對水生植物進行合理配植,增強水體的自我凈化能力。第四,水景駁岸采取生態處理方式。水景駁岸是指水面和地面交接的地方,在設計中,依據不同的水體類型采取駁岸處理方式亦不相同,常用的處理方式有自然原型駁岸、多孔型駁岸以及生物有機材料駁岸。自然原型駁岸采用自然土壤與植物,搭配疊石、置石處理駁岸方式,結合水生和濕生植物,達到保持水土與凈化水體的功效;多孔型駁岸以多孔型鋪裝材料來鋪設路面,既能保證透水性,又能增強護岸能力;生物有機材料駁岸是采用可降解再生的材料來設計駁岸路面,景觀效果別具一格。
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快速提升,人們對于住宅建筑的要求越來越多,隨著綠色生態住宅建筑的出現,不僅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同時也可以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綠色生態住宅的設計,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資源的消耗和污染,提升人們居住環境的舒適度和安全度,使得人們的居住環境呈現出生態環境、空間環境、景觀環境和文化環境,促進人類明天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周耀,王夢.生態住宅景觀設計的探索與研究[J].設計,2015,13:34-36.
[2]吳向東,蔡麗芬.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景觀設計探討[J].山西建筑,2011,1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