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成功
摘 要:由一節公開課中出現的問題,根據已有的經驗提出“學講方式”下課堂教學的步驟,由分組到內容設計、教學、課堂檢測等具體做法及意義。為數學課堂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講方式;具體做法;意義
在全市開展的教研活動會上,某老師開設了一節“學講方式”公開課,內容是“分式的加減”。我觀察了一下班級有48人,分為8個小組,教學流程是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到合作交流及展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的學生總是個別組的一兩個學生,其余組的不是保持沉默就是無所事事。本節課設計是先讓學生回憶同分母和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方法,然后就開始呈現出分式混合相加減而讓學生討論,造成多數學生茫然不知從何處下手。課堂檢測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課后交流的時候開課老師介紹說:“學生太差了,回答問題的幾個組都是優秀的小組,題目太多了,哪有時間讓學生去思考,我差點沒講完?!甭犕曛笪液荏@奇,教學的目的不就是為讓學生掌握知識嗎,如果是為了純粹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收獲是什么呢?“學講方式”在徐州地區執行很多年了,作為一線教師,我有很深的體會,它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也漸漸地被師生接受,也拯救了一批批厭學的學生。改變了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地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做學習的主人。從歷次的考試后的成績分析,各層次的學生也取得了進步。這次公開課失敗的原因就是受以往的經驗影響,沒有真正了解“學進去、講出來”的真諦,沒正確地分組、設計課堂內容,更沒有讓學生參與課堂講出來。所以正確的“學進去、講出來”是學生進步的關鍵。結合公開課及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分組是課堂教學能否堅持下去的基礎
一般是4~6人,不能把所有的優生、中等生、后進生分別放在一起,這樣不利于教學內容的設計、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不能更好地參與到教學的進程中去。所以每組中應有優、良、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且都有不同的職務。如組中優秀的同學作為組長,負責組織檢查組員的知識掌握情況且解決其他組員在學習方面提出的問題。良好的學生負責成果展示及作業的分發,成績一般的記錄同學們的得分,向組長推薦優秀的組員。后進生管組內紀律,形成相互監督、互助學習的好局面。都調動了每人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班級的氣氛很好。比如公開課所在的班級小組,成績優秀與優秀的坐在一起,差和差的在一起,優劣分布不均也是課堂失敗的原因之一。
二、學講內容的設計關系到每位學生能否順利參與課堂教學,掌握學習目標
小組分好了學生能否真正地學進去、講出來呢?這就要求設計好教學目標,讓每生都知道我要學什么、做什么。內容要有層次、梯度,知識點少而精,每個知識點一兩個題目就夠了。上面的教研課中設計的題目都有點偏難、沒層次,適合優生去做,有的學生甚至同分母分數相加減都不熟練,能會分式相加減嗎?教師設計時應該想到這點,先設計讓學生回憶小學的分數相加減,讓組長帶領著思考解決,待組員掌握之后再學習分式相加減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教師也沒給學生時間去思考,而是優生回答出答案就算了。所以學生上課死氣沉沉、目光呆滯,都在靜靜地等待老師給出的答案,久而久之,他們就養成了不思考的壞習慣,這種現象相信我們這些做老師的都有這種感覺。不能總怪學生,老師也有責任。教研活動會上反映時間少、內容多、完成不了等原因。為什么不能針對教學內容設計有層次的題型呢,為什么題目不能設計少一點呢?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考慮并講出來、練一遍,不要貪多,這樣學生都能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何愁學生不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呢?讓學生通過思考想出解決的辦法印象會更加深刻。學生的成績一定會提高。
三、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
在課上教師盡量不要講題,多數題型在設計提綱的引領下由組長帶領討論。教師走進小組中去觀察各組的進度并進行指導,給每組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展現的機會,對于基礎題目更應該如此,絕不能本末倒置。因為每次考試都是以基礎為主。對于學生普遍反映的題目當面點撥。由于時間有限不可能每位同學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要求組員展示給組長即可。在上面的課堂中老師只關注優生忽略了后進生,造成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的嚴重局面是不可取的。
四、課堂檢測至關重要,它是檢測學生是否完成教學內容的手段
根據知識點或者例題設計幾個不同的變式題,課堂留七八分鐘時間就可以了。讓學生感覺到本節課能學有所獲,感覺到成就感。有時候由于一些原因到了下課的時間,教師也不必驚慌,也可以在課后檢測但必須當天完成,批改后發現錯誤及時讓組員訂正,目的是加深印象??隙▽W生的成績,鼓勵學生改進不足,達到上課的教學目的。堅持做下去,學生的成績定會穩步提高,渴望上數學課的興趣也就會增強。除了以上的幾種方法,還有為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可以對學生進行考核,在課堂上表現優秀的學生、作業和檢測進行加分,不良的現象扣分。每天進行總結,一周一公布,并定期獎勵。課堂上多些肯定和鼓勵,讓他們倍感鼓舞,課堂氣氛自然而然地就活躍起來了。就不必再為學生的成績而擔憂。
以上就是“學講方式”課堂教學的一些做法,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能深深體會到學進去、講出來在教學中的價值,它規范了師生在課堂中應有的做法,達到新課程的要求。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