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芙萍
摘 要:校園就是一本書,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要成為學生能浸潤其中的文化教育元素。
關鍵詞:浸潤;熏陶;學校氛圍
2016年12月11日至16日在教育局、進修校和學校的組織下去北京育英學校進行為期一周的跟崗培訓,這是一種比較深入的培訓方式,在育英學校的所見所聞感受頗深,感覺這個學校的好多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一、書香洋溢的學校氛圍
進入育英學校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隨處可見的圖書,路邊的書架上、走廊的窗臺上、教室里窗臺上……一個個觸手可及的流動圖書館,我們經常談書香城市、書香校園的建設,而育英學校很用心去為學生營造這樣一個書香洋溢的美麗校園。聽完課或者參加完教研活動,跟崗老師去的最多的就是育英圖書館,兩個閱覽室,隨時開放,很方便。
看著墻上孩子們關于書評、時評乃至各種自己感興趣話題的自制手抄報,讓校園文化精彩紛呈,書籍無疑是學生創作的源頭活水,我們常說讀書方能致遠,讀書是最美的行為舉止,這種影響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顯現出來,但是就像育英學校的侯峰老師說:“時光不語,靜等花開?!蔽覀儜撚羞@樣的眼光和耐心,讓孩子們經常在這樣的氛圍里浸染、熏陶,對他們的一生都會影響深遠。
反思: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育英學校的趙春榮校長說教育就是向人類傳遞生命的學校,還引用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話說學校應該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我想學校最美的氣質莫過于書香洋溢,典雅詩意!
二、開放包容的互動參與
在育英跟崗培訓期間,聽了小學的科學課,初中的戶外裝備知識,高中地理課、語文課以及參加班會,感受到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我想這和老師的教學設計息息相關,精心設計一些學生能參與進來的環節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比如科學課,小學生爭先恐后要上臺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最后老師總結,聲音是由震動發出,如果震動得當便是美妙的音樂,如果不當便是噪音,在一女生悠揚的笛聲中結束了教學。
校園有一塊小菜地,據介紹無論學校怎樣擴建改建,歷任校長都為學生保留了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分給各班,學生可以自由決定稼穡,讓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孩子也能體會到田野風趣,這也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課程資源。這樣豐富多元的課程資源才能煥發校園的生命力。
反思:育英學校率先推出這種跟崗培訓模式,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資源共享,對外地老師開放參與的一種互動式培訓,這對育英學校老師是一種促進,對我們跟崗老師也是一種提升式的交流和學習,教育智慧也在這樣的交流碰撞中得以飛速提升。
三、豐富多元的評價體系
育英學校對老師的評價,成績只占一部分,更看重老師的教科研能力,和地理老師黃紅鑄談,他說沒有教科研能力是無法在學校立足的,他們都習慣將自己的實踐上升到理論,再通過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從趙春榮校長的談話中也能感受到這一點,這樣老師就不是只會講課、落實知識的低層次重復,而是在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在聽侯峰老師教學設計獲獎經驗介紹時就感覺育英老師在教學設計上的精益求精和匠心獨具;聽李軒九年級的《戶外活動裝備以及安全知識》,學生參與熱情高漲,和他聊,他說雖然他是地理老師,但不是單純講地理知識,也不講學生聽不懂、不感興趣的知識,因為沒有成績壓力,他講課就是挑選一些學生感興趣或者對學生生活有幫助的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感興趣,老師自己收獲也很大。同時他還擔任育英學校愛樂樂團的指揮,2016年組織了以“世界地圖”為主題的新年音樂會,獲得了很大成功,把地理和音樂有機結合起來,感覺教學也像戶外運動或者音樂一樣生趣盎然。
反思:育英學校對各職能部門都有個評價體系,育英學校注重激發每個員工的潛能和特長,“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尊重員工的個性,挖掘他們的潛能,發揮他們的特長,是虎就讓他聚嘯山林,是龍就讓他水中游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存在感和生存價值,賞罰分明,這樣整個學校才能各司其職,運轉自如。
對學生評價也是多元的,除了成績,學生參加特長活動有了成績或者榮譽,電子公告板上隨時都有學生取得的成績,悉心呵護學生的愛好,為學生的每次成長喝彩。
四、高效有序的學校管理
育英學校里有小學、初中還有高中,很混雜,但各項工作都井井有條,各部門各司其職,運轉自如,每周活動都安排井然,進入校區,就會在趙校長介紹完學校概況后每人領一份學校一周活動安排,各科老師按照自己的科類和愛好自由選擇聽課或者參與活動,那么多老師跟崗聽課,甚至有外國師生的參與,也沒有感覺到絲毫的混亂。
據介紹,學校從2011年開始,建立“扁平化—矩陣式”管理體系,徹底改變了小學、中學相對獨立的格局,形成了小、初、高一體化的管理機制、教研機制。這些年育英學校教學成績穩步提升,在北京名校林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正是這樣的管理激發了師生的積極性。
反思:育英學校將決策權力下移,讓最熟悉教學、最貼近學生的人來做決策,也體現了學校管理用學術影響力超越行政影響力引領學校發展的新型治理文化理念。
五、流光溢彩的校園文化
育英學校有書法墻,有典雅別致的國學館,有供學生嬉戲的筑夢園、逐夢圓,有讓學生對弈的弈樂廊,有“緣石物語”的地礦展臺等等。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長柳袁照說:“學校的歷史和文化,就像氣息彌漫在校園里,一石一木都富有教育意義。校園是什么?校園就是一本書,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要成為學生能浸潤其中的文化教育元素?!庇W校也是本著這樣的理念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校園因為充盈著高品質的文化內涵而更美,讓跟崗培訓的老師們嘆為觀止。
反思:我們好多學校曾經快速發展,成績不俗,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賴于經濟刺激,在現在新常態、新時期,顯然那樣做是行不通的,也是沒有出路的,我們的教學要實現根本性的突破,我們的教學質量要實現真正的提升,必須走一條“勤苦”之外尚需得“法”的精神引領的新路。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