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阿玲
摘 要:讓學生學會用美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懷,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掌握美術基本語言的表達方法和技巧,是美術教師今后教學的目標和重點。
關鍵詞:美術語言;色彩;綜合材料;美術表達潛力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將學生的認知和情感表達出來,能不拘形式地表現出學生的內心感受和想象,為學生的自主創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有創意的表達,也就是要教給學生學會用美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懷。
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掌握美術基本語言的表達方法和技巧,是新課改下美術教師今后教學的目標和重點。
一、教給學生美術語言技巧,準確表達自己意愿
美術是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 審美趣味。所以,我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基本的美術語言技巧,使學生能夠準確地用美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1.點、線、面的表達方式。
點、線、面是美術的基礎語言,是小學低年級學生表達情感的最好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學生把看到的圖形概括成基本的點、線、面,了解他們之間的聯系,正確勾畫出自己心中美的事物。例如,湘美版一年級下冊第1課《小雨沙沙》,首先播放下雨的各種聲音,聽自然的雨聲,請學生把聽到的聲音在畫紙上用點與線畫出來,讓學生體會聲音與點、線的關系,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抒發雨中情懷。
2.了解色彩感受,激發內心情感
在色彩教學中,采用直觀感受的方法,讓學生體會不同顏色帶來的內心感受,再配以自然風光的圖片引導,通過學習,培養了學生熱愛多彩的自然生活,激發了學生用適合的色彩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強烈愿望。如湘美版一年級上冊第3課,《田野中的色彩》,利用顏色的對比,讓學生認識色彩,通過多媒體,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田野的變化,啟發學生說出內心感受,用四季的不同顏色來表達學生的內心情感,用線、色造型畫出了學生心中的田野,效果甚好。
二、培養學生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準確地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情
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多給學生感悟美術的機會,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美,并把自己內在的一種感受、感覺用美術方式釋放出來。
1.體驗藝術經歷,表達內心感受
在教學中,體會方式很多。化妝、模仿動作、設置情境、觀看視頻、講故事,都能喚起學生內心的體驗。例如:豐收的季節,帶領學生去田間地頭,幫助勞作,看著農民辛勤勞作,體驗糧食的來之不易,在此情境中,讓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誦《鋤禾》,此刻的心情和詩歌所營造的意境帶給學生的感受,喚醒了學生的內在體驗,并把對這種體驗的理解用畫面表達出來,效果甚佳。
2.欣賞、理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在日常教學中,豐富學生的欣賞內容,用不同的方式、場合來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標準,理解畫者的表現意圖;讓學生知道視覺形象是有寓意的,一個圖形,無論是什么形象,我們都要學著去理解它。比如:物品的商標、公司的標志、招貼廣告、特殊圖形以及抽象繪畫、太極圖、長江、長城等等,讓學生不僅從直觀上看到它的形象,還要知道它所表達的內涵和寓意,學會用兩雙眼睛看事物,用心和手同時作畫。
3.拓展學習材料,使學生的美術表達潛質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每個學生的美術表達潛質不同,發展程度也不一樣。為了使不同美術表達潛質的學生能在自己的基礎上都得以發展,我巧用綜合材料實踐、創新,教給學生材料的掌握和技能、技巧的運用。如:剪、刻、雕、塑、折、曲、卷、貼、燒、染、噴接等等,啟發、引導學生有目的、有傾向、嫻熟地操作,大膽想象,自由表達,盡情表達自己的創作情懷,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追求愉悅,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用美術語言抒發感情的創作熱情
學生愛畫畫,喜歡那種無拘無束、信手涂鴉的快樂。學生喜歡學畫,是因為他們渴望借助這無聲的語言來宣泄自己的情感。
孩子的心理特點是對自己周圍的生活滿懷興趣,當他們還不能用具體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時,便會失去創作的熱情。在教學中,教師就要采取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學會觀察事物,再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工具、材料和方法,把它表現出來。
游戲總能給學生帶來快樂,在教學中,穿插游戲,能有效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如:湘美版二年級下冊第1課《大腳丫》,課堂開始用游戲“找朋友”來激發學生認識鞋子、學做鞋子的積極性,在游戲中學生不知不覺學會了仔細觀察物體的方法,掌握了制作鞋子的技巧,激發了學生為自己做雙鞋的強烈愿望。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美術教學,已不是簡單的專業技能教育,它要求美術教師不斷向學生傳遞美術語言。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探索,引導學生用美術語言這種無聲的獨特方式來為學生傳情達意,達到美術的文化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肖川.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2011年版)[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尹少淳.小學美術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