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冠星
摘 要:“輕負高效”課堂蘊涵著“探究五步曲”。即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探究;搭建平臺,在探究中交流;妙用生成,在交流中歸納;融會貫通,在歸納中提升;舉一反三,在提升中應用。“探究五步曲”體現了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亮出了小學科學探究活動的精彩!
關鍵詞:輕負高效;探究五步曲;小學學科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輕負高效”的科學課堂教學就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探究活動的效率高低是“輕負高效”課堂成敗的關鍵。“輕負高效”課堂教學案例蘊涵著“探究五步曲”。現以《大樹和小草》(教育科學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植物》中的第3課)為例,來研討“探究五步曲”奏響“輕負高效”的課堂主旋律。
一、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探究
小學科學課堂活動的情境是溝通現實生活與科學探究之間的一座橋梁,它在科學的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創設情境,并在情境中激活學生的“探究”欲望,是“輕負高效”課堂的序曲。
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再現生活,創設情境;設置障礙,創設情境;組織活動,創設情境;開展調查,創設情境……教師要根據具體實際、活動內容等因素,靈活地創設情境,學生在情境中才能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從而成功地譜寫序曲——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探究。
案例:在《大樹和小草》中,每位學生都帶來了一棵自己最熟悉的小草,通過統計得出:全班38位學生,共帶了8種不同的草,其中最多的是狗尾草,有12位同學。教師順勢投放了狗尾草的圖片,指導學生觀察、探究狗尾草。
分析:在此環節中,教師讓每位學生展現自己的小草,再現生活,創設了“探究常見小草”的情境;通過組織調查、統計等活動,創設了“重點探究狗尾草”的情境。通過多種方式創設了情境,從而奏響了科學探究的序曲。
二、搭建平臺,在探究中交流
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是自主與合作的結合,是個人與小組、全班同學的有機結合。每位學生都是探究者,探究得到的認知各不相同,在探究中進行及時交流,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搭建多種靈活、有效的交流平臺,是重中之重,是關鍵的一步。搭建好平臺,讓學生在探究中進行交流,是奏響“輕負高效”的第二步曲子。
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活動,這樣便于即時交流;可以進行小組匯報交流,這樣便于匯集全班同學的探究動向及成果;可以用實驗報告單進行投影交流,這樣便于交流學生的探究結果;可以用活動演示給同桌、小組、全班同學看,這樣便于交流探究過程的操作……
案例:在《大樹與小草》中,每位學生都有一副畫板以及一張畫紙,就是要求學生記錄自己所觀察的那種草,可以畫形狀、記文字、貼標本,以便將此畫紙及時投放,學生交流探究成果;學生一邊口頭介紹自己所常見的小草,一邊演示自己所帶來的小草,交流、比較不同的小草。
在“比較大樹與小草”時,教師在課件中集中展現常見的大樹和小草各三種,叫個別同學到課件前比較異同,從而帶動各小組、全班同學的交流,并在交流中比較大樹和小草的異同。
分析:通過實物投影儀這個交流平臺,投放多位學生的畫紙,學生用多種多樣的方式記錄下探究小草的成果,其他同學可以進行學習,拓寬了探究的知識面,豐富了“常見小草”的探究認識,在交流中認識了其他同學的不同的探究成果。
通過課件這個平臺,讓學生成為探究活動的主人,在平臺上與同學、老師進行主動的交流,全程的探究活動是在學生個人、小組合作、全班質疑的交流中進行的。
三、妙用生成,在交流中歸納
學生在探究、交流中生成了很多新的認知。這些認知是科學知識的起始模型,是朦朦朧朧的,是不嚴謹的。但這些認知是學生在探究、交流中生成的,是學生第一手的認知,凝聚了學生的智慧,是探究活動的結晶,是學生交流活動的火花!教師應該妙用這些生成的認知,在學生的交流活動中進行歸納引導,進行加工,從而促使這些生成的認知歸納為科學的、系統的、嚴謹的感性認知。這是探究活動是否有效的關鍵性一步,是“輕負高效”課堂的第三步曲子。
案例:在探究“比較大樹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時,學生根據課件展示的圖片進行比較,在葉子、枝干、花朵、果實、形狀、大小、輕重等方面都進行了比較后,生成了很多認知,學生能輕易完成歸納大樹和小草的不同點;在歸納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時,學生生成的認知就少得多了,教師提示:都有( )、都需要
( ),學生的探究交流瞬間就有了熱情,慢慢地歸納生成:都有根、莖、葉等,生長都需要陽光、水、空氣等。
分析:教師在學生的探究交流中,抓住了學生生成的認知,完成了感性認知的歸納總結。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適時地點撥啟發,要引導學生繼續進行探究交流,生成新的認知,形成感性認知。這樣,科學認知與學生的認知進行近距離的銜接,進行無縫融合與貫通,提高了探究、交流的有效性,奏響了“輕負高效”的第三步曲子。
四、融會貫通,在歸納中提升
學生以上形成的感性認知,只是對探究活動認知進行初步的歸納,還不是系統的、嚴謹的科學理論知識,只是叩開了科學理論知識的大門,教師還要緊接著把學生引入科學知識的廳堂、內院,讓學生得到系統、嚴謹的科學理論知識,即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融會貫通,在歸納中提升。此時,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活動才真正達到了高潮,充滿了愉悅、滿足、興奮,是“輕負高效”課堂的第四步曲子。
案例:在學生完成歸納交流“大樹和小草異同點”時,教師莊重地告知學生:像樹這樣的,是木本植物;像草這樣的,是草本植物。教師板書: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學生對此充滿了不解,教師要進行詳細的講解,直至學生理解透徹為止,形成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的概念。
分析:在學生對探究活動進行了歸納以后,學生都覺得自己真有本事,通過課堂探究活動,完成了學習任務,學到了科學知識。此時,聽了教師的講解,才茅塞頓開、恍然大悟,才知道自己還沒獲得真正的、系統的科學知識。通過教師的講解、提升,與學生通過歸納形成的感性認知進行融會貫通,才真正步入科學的殿堂。
五、舉一反三,在提升中應用
步入科學的殿堂之后,系統的、嚴謹的科學知識琳瑯滿目,容易搞亂學生的認知結構,此時進行回顧與應用又顯得尤為重要。對探究活動的回顧,對科學知識的應用,能強化課堂教學的探究成果,能讓學生在科學殿堂中活學活用、舉一反三。這是“輕負高效”課堂的尾曲,余音繚繞,回味無窮。
案例:在課堂小結時,教師問:各位同學在這節科學課中又探究到了什么科學知識?在多位學生回答之后,教師要求學生下課后,到校園里、村里分別找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各10種,并比較它們的異同。
分析:教師通過課堂小結的談話,引導學生對整個探究活動進行了回顧,對獲得的科學認知進行了回顧。之后,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應用,對課外植物進行分析比較,舉一反三,進而通過應用將已經提升的科學知識進行鞏固。
“輕負高效”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常常蘊涵著“探究五步曲”。“探究五步曲”奏響了“輕負高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亮出了小學科學探究活動的精彩!
參考文獻:
[1]隋麗霞,張秀蘭,魏瀟麗.淺談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4).
[2]蔡海軍,謝強.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