昶月
一個北京白領麗人,一個香港工程男,雙雙放棄令人羨慕的高薪工作,卻在非洲的難民營里不期而遇,在火線救援中,兩人從戰友情誼到戀人未滿,再到托付終身,這對公益俠侶每每身赴危難之地,相約騎馬走天涯,經歷了南蘇丹的戰火、埃屬索馬里的救援、尼泊爾8.1級的強震,最終在四川雅安災區度過帳篷里的蜜月。
從都市麗人到兵荒馬亂
柴溪在30歲之前,與其他80后女孩沒什么區別,2001年從河南鄭州考到北京上大學,學會計的她畢業后開始職場打拼。工作雖然辛苦卻也順風順水,買房、還貸、讀研、充電,職場中的她上緊了發條,拼命往前沖。
然而,每個人在事業發展中都會遭遇瓶頸期。有一天,柴溪如往常一樣早起去趕地鐵,在擁擠的車廂里,不經意間,她瞥見車窗里的自己:眼神渙散,嘴角低垂,一臉的不開心,她嚇了一跳。“這是我嗎?我喜歡的不是這個樣子,我想早晨醒來發自內心地微笑,做喜歡的事情,幫助到有需要的人。”發現自己“慘不忍睹”,柴溪開始思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為了改變每天面對EXCEL報表的人生,柴溪開始嘗試著去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旅行、學畫畫、當志愿者。她漸漸意識到,世界并不只有上班、下班的二元結構,而是豐富多彩的。
2011年,機緣巧合,柴溪看到“無國界醫生”在招募赴前線工作的財務人員。要知道,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醫療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每年有上千名志愿者在世界各地展開人道救援志愿服務。柴溪覺得不能錯過這個將理想照進現實的機會,于是在線提交了任務申請,不想卻引發了家里的軒然大波。
得知寶貝女兒要去槍林彈雨的動蕩國家當志愿者,柴溪的母親堅決不同意,并以命要挾:“要么你去,要么我死!”柴溪沒辦法,開始與母親“斗智斗勇”,她想出一招“瞞天過海”的計劃,對父母說要國外留學。好歹父母這才同意了。可“無國界醫生”從提交申請,到面試評估,再到服務培訓,再到發出任務,差不多花一年多時間。柴溪只好假戲真做,從家里搬出來,在外面租了房子和朋友住,假裝自己已經出國留學。
2013年,柴溪終于接到了第一個救援任務——去南北蘇丹交界處的一個難民營醫院里做人事和財務管理。她辦理了停薪留職,飛往非洲。當時的她心想:“完成內心中這次理想后,就回到原來的軌道,繼續原來的生活。”
2013年8月,柴溪乘坐著小型飛機在非洲的上空飛行,窗外是一望無際的紅土草原及遍布的難民帳蓬。隨著飛機的降落,柴溪的的心情從最初的雀悅變成了對四野荒蕪的忐忑。
要知道,南蘇丹這個剛成立的世界最年輕國家時局動蕩不安,部落之間戰爭不停,超過百萬的難民流離失所。
柴溪來到機構營地,眼前的一幕還是讓她意外,在用樹枝和茅草圈起來的院墻內,密布著由樹枝和泥土搭建的茅草屋。茅屋里一床一桌一椅便是所有家當,還有蜘蛛、青蛙等各類昆蟲橫行。難民營里的水源需要層層凈化過濾,才能飲用,電來至轟鳴的發電機。頓時,柴溪有種被發配到“火星”的錯覺。
還來不及后悔,當晚,老天爺就給了柴溪一個“下馬威”。半夜,她就開始發燒,整個晚上無法入睡,早晨醒來后頭痛欲裂,渾身沒勁。柴溪以為自己得了瘧疾,想到剛抵達就要因病被遣送回國,她強忍著吃了些自帶的藥,不敢告訴醫生,過了幾天實在挺不住才去找醫生,好在只是水土不服。
戀人未滿到功得“緣”滿
雖然是新到任的財務總管,柴溪卻是前線菜鳥,多羅難民營項目支出包含大量的藥品、凈化水工程、建筑花費甚至飛機和船只的費用,所需物資更是包羅萬象,采購信息遍及世界各地,讓柴溪眼花繚亂,不知如何下手。
就在她抓狂之時,財務協調員打來電話,這位印尼姑娘得知柴溪的困境,第二天就趕到多羅前線,手把手教授柴溪如何解決問題,完全沒有“辦公室”腔調。結果在大伙的幫助下,柴溪不僅肩擔起財務部和人事部的工作,還要管營地300多人吃飯的問題。雖然在多羅是柴溪最艱難的工作經歷,好在來至世界各地的隊友們熱情而友好。不久,柴溪與同齡的香港男孩梁瀚臻相遇。
梁瀚臻,工程男,身為高級白領的他喜歡旅行、探險,夢想走遍全世界,得知“無國界醫生”招募后,辭了新加坡的工作來到非洲。梁瀚臻可謂是大家公認的“及時雨”。他所在的后勤部是苦活累活最多的部門,不管是雷雨夜診所停電了,還是下水道堵了,梁瀚臻總沖在最前面,毫無怨言地跑去修理。大家都很喜歡他。
為了志愿者的人身安全,營地晚上七點后便不能外出。大伙提議每周六在營地院子里開派對。結果大伙在派對上又唱又跳,不喜熱鬧的柴溪和梁瀚臻卻在一旁無聊地數蚊子發呆,兩人偷偷逃離派對,相約明天一起晨跑。
本是柴溪隨口答應,結果,第二天凌晨五點梁瀚臻就將睡眼惺松的柴溪叫起來,在紅土飛機跑道上奔跑。
兩人在相處中成為最要好的朋友。每天清晨,他們一起到難民營旁的紅土飛機跑道上看日出,給小朋友們拍照,然后互相揮手告別,奔赴各自崗位;一天勞累后帶回滿身塵土與汗水,分享美味的非洲黑暗料理和姜汁咖啡;黃昏時一起爬水塔,看非洲中部平原美麗到憂傷的夕陽;下大雨的夜晚踩著泥濘去加班,一起一邊敲計算機工作一邊喂蚊子;周末的時候,一起給外國隊友們包餃子打牙祭。
前線工作壓力和工作量特別大,柴溪有時也會有“太累了想回家”的念頭。但兩人有一個減壓秘訣,就是去病房里看看那些孩子們,當兩人抱起在難民營上出生的小寶寶時,只要看到他們的笑臉,就又像充了電一樣精力十足。
一個月后,梁瀚臻的任務到期,即將離開赴歐洲培訓。臨走前一晚,梁瀚臻特意來到柴溪的辦公室加班,為柴溪申請Facebook的賬號,并第一個添加自己的賬號。
第二天,在登機前,兩人擁抱道別,柴溪心底那句“別走”幾乎脫口而出。但直到機艙門慢慢合上,飛機起飛,漸漸遠去。離別時,兩人依然是戀人未滿。世界這么大,不知何時才會重逢,那天下午,柴溪突然就在辦公室里哭得一塌糊涂。endprint
當天晚上,梁瀚臻就通過Facebook發了信息,兩人通過網絡說童年趣事、求學和人生糗事,分享著旁人不知的夢想。
在柴溪生日那天,藥劑師瑞秋遞過來一張打印紙,說是梁瀚臻拜托她打印給她的生日卡片。柴溪呆呆地接過來,看見紙上打印著她一張張開心大笑的照片,上面寫著大大的一行字:“我們喜歡你因為你很二!”柴溪覺得這是她收到的最珍貴的生日卡片。
一個月后,柴溪獲得休假,卻因為簽證問題無法回國,梁瀚臻邀請她去香港度假。兩人一起爬山露營,在沙灘上趕海,在海邊騎單車,在下著大雨的社區球場里吃著外賣看球賽,梁瀚臻帶著柴溪看到了她不曾見過的另一個香港,兩人的心也越走越近。
在臨別的機場,梁瀚臻一把將她拉到身邊,鼓起勇氣對她說:“我喜歡你。”那一刻,兩人的戰友友誼升華到甜蜜戀人。柴溪帶著他的“我喜歡你”回到非洲,繼續工作。
2013年的12月15日,南蘇內戰爆發。營地所在的村莊,當地人頂著行李牽著牲口開始逃亡。營地的員工或是辭職或是“失蹤”,柴溪的助理先后辭職,剩下她獨自撐著兩個部門。
危機降臨,上尼羅河州首府馬拉卡勒無國界醫生的醫院,那里的營地遭到搶掠,病人被射殺在病床上……雖然第二天有飛機可以離開,但志愿者們選擇留在多羅繼續為難民營提供基礎醫療服務與干凈的飲用水。梁瀚臻的遠方發來的信息,除了思戀更多是對處在危險中的愛人的關切,正是在這危機之時,讓柴溪看到了在以往的生活缺乏的東西,那是愛、責任、堅持和理想。
俠侶相伴走天涯
在多羅的志愿者工作結束后,柴溪平安回到北京,卻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回到過去的生活。回家后打開自己衣柜,看著衣柜里的衣服發愁,心想這些衣服如果送給真正需要的人多好。經過前線的洗禮,柴溪說之前在北京的穩定工作和好的收入,包括房子都沒能給她的安全感,反而在經歷過無國界醫生項目之后,沒有固定工作,收入銳減,柴溪卻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實,連“罹患”多年的“購物癖”都不治而愈。
于是,柴溪索性辭掉工作,跟隨愛人一起一邊旅游一邊做志愿者。2014年3月,他們相約我們背上行囊一起走天涯,本來的計劃是從云南出發,一路入滇,走過昆明,走過蒼山洱海,走過麗江,走過瀘沽湖,走到香格里拉。
本來打算走天涯,當兩人走進了剛經歷大火的香格里拉古城,拐角走進一條巷子里,一扇敞開的藏式院門里有一間小小的圖書室,兩人心有靈犀地發現這里才是他們的家,于是他們隨遇而安,成為了香格里拉獨克宗社區圖書館獨的英語代課老師。一起教藏族孩子們英語,整理圖書,喂養蜜蜂,周末帶著孩子們一起做手工教跳舞,每天歡聲又笑語,和學生們打打鬧鬧的,仿佛回到了小時候那種無憂無慮每天瘋玩瘋笑的日子。這是之前那么多年的工作不曾帶來過的簡單和快樂。
七夕節那天,在香格里拉的月光之城里,兩人肩并肩走在古城的一條青石小路上,柴溪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向愛人求婚,那時她心里安寧幸福,她確定這個人就是自己想要共度一生——一刻都不想分離的人。
新的任務來臨,梁瀚臻再次去了南蘇丹,柴溪被調派到埃屬索馬里。一個半月后,任務完成,在香港機場兩人飛奔相擁,在大廳幸福地直轉圈。第二天,兩人瞞著父母注冊結婚。柴溪帶著愛人見了家長,家長要按習俗在老家安排的盛大婚宴,結果兩人商量好穿著運動衣就參加了婚禮,讓在場親朋目瞪口呆,婚宴一結束,沒等老人們回過神來他倆就背起背包跑路了,來到四川雅安為壹基金在當地的災后重建項目做志愿者。蜜月沒有燭光晚餐,沒有玫瑰香檳,在陰冷潮濕的房間里,兩人凍得支了帳篷相擁取暖。心安之處即是家,在路上,幸福,簡單。
每當何地有難,兩人就趕赴危難之地,尼羅河邊的邁魯特難民營、埃塞俄比亞山區的母嬰及營養計劃、埃屬索馬里戈壁腹地的村莊、地震后的尼泊爾人道救援、戰亂中的也門都曾是他們工作的地方。
每天早晨醒來,他倆總要反應一會兒才能想起自己正身處何時何地,兩人的手緊緊十指相扣。勇敢犯險的同時,他們也遇見了別人眼中沒有的風景。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在尼泊爾乘坐直升機去往災區運送物資的途中,直升機降落在那個叫做拉普的尼泊爾山村,學校因地震倒塌,僅剩下半堵露出黑板的墻面,繞過斷壁,孩子們穿著整齊干凈的校服,在廢墟隔壁的棚子里唱著歡快的歌,歌聲環繞著不遠處高聳的雪山。
在埃屬索馬里沙漠腹地的夜晚,月光透過窗戶照進他們的房間,熟睡中的柴溪被明亮的月光晃醒,驚喜地跑進院子,深藍的夜空中,村莊一覽無余,一房一瓦都都被照得清清楚楚,呈現出一種驚心動魄的美。那是他們見過的最耀眼的月亮。
也門西北部的戈壁中,他們伴著時近時遠的轟炸聲入眠,房門時常會被爆炸后的余波震開。每次大規模空襲后,他們需要趕去醫院,因為會有空襲中受傷的人們不斷送來等待救治。在首都薩那,他們被突然出現在眼前的壯觀清真寺深深震撼,也為夜半從窗口看到炸彈引起的火光而痛惜不已。
一次偶然的機會,柴溪遇到了曾和他一參加培訓的意大利女孩,那時的她靦腆、不愛說話,平時總是低著頭,而現在的她是緊急協調團隊的醫療負責人,眼神堅定有力,和以前判若兩人。而現在的紫溪也讓父母看到了去前線后的成長和快樂,漸漸相信她找到遵從內心的快樂生活。
2016年3月,柴溪和梁瀚臻又分赴緬甸,即將在緬甸北部的佤邦會合,為當地的一個醫療項目服務。對于未來,兩人想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在世界某一個世外桃源般的角落開一家后勤學校,去朋友在云南維西自己的養蜂場幫忙,以后會帶著孩子一起走天涯。柴溪說,做喜歡的事,才能遇到喜歡的人。而梁瀚臻補充道:人生匆匆,讓我們愛相隨。
編輯:成小晟 happycxc303@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