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大姨媽”,
不少妹子就頭疼不已,
那斷斷續續的疼痛,
無時無刻不影響工作和學習
那么,到底是什么導致了痛經?
又該如何調治呢?
痛經分哪幾類?
痛經的情況因人而異,大部分女性是沒有痛經的,但是也有的患者每次痛經都疼得大汗淋漓,甚至要用藥來緩解。痛經有兩種,一種叫“原發性痛經”,是指在第一次來例假時就有痛經,另外一種即是“繼發性痛經”。對于原發性痛經,體檢往往查不到導致痛經的器質性病變存在,往往建議對癥治療,可以用芬必得之類的止痛藥控制癥狀。繼發性痛經,往往存在著一些體內臟器的病變,因此有必要去醫院檢查,了解是否有潛在的疾病存在。
痛經會導致不育嗎?
一種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疾病經常會導致痛經,顧名思義,就是本來應該在子宮內部生長的子宮內膜跑到別的地方去了,來月經的時候,子宮內膜剝脫了,是不會有什么疼痛,但是如果子宮內膜跑到別的地方去的時候,在一些異常的位置出血,就會產生疼痛。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疾病,我們有時戲稱它為“良性的疾病,惡性的表現”,主要就是因為它治療非常困難,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有很高的復發率,也容易影響生育,造成受孕的不易。另外,子宮肌腺癥,盆腔慢性的炎癥,也可能會導致痛經。 較為罕見的情況是子宮的畸形,譬如殘角子宮、陰道斜隔綜合癥等,容易導致月經血流出不暢,這些情況均需要經過詳細的檢查后才能明確診斷。
中醫如何調理痛經?
中醫治療月經不調,主要根據患者的不同類型,以月經周期和出血量的改變為主,結合月經的周期、顏色、質地、數量及全身癥狀從寒、熱、虛、實四個方面辨證治療。治療的原理一般會從補腎、扶脾、疏肝、調理氣血著手。從中醫角度來看,經水出于腎,故調理月經的根本在于補腎。通過調理使得腎氣充足,精血旺盛,則月經自然通調。補腎法以填補精血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補脾胃可以充足身體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陽為主,而疏肝理氣的目的在于調暢氣機,疏通氣血,如果氣血調和,則月經通調,疏肝法須掌握郁結之主癥。
相對于藥物而言,中醫針灸止痛的速度更快,療效更持久。飲食方面,建議平時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營養食物,如紅棗、蓮子、龍眼肉、核桃、山楂、豬肝、豬血、黑木耳、紅糖等,這些食物還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運動也是調養必不可少的環節。平時可練習瑜伽、太極拳、保健氣功等舒緩運動。另外,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血”,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的職業女性,應該特別注意眼睛的休養,防止過度用眼而耗傷氣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