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周
10億票房與中國體育電影的長期缺失
文/學周
回望剛剛過去的五月,大多數中國觀眾印象最深的,可能不是《加勒比海盜5》以及眾多“尷尬”纏身的國產片,而是一部印度體育勵志片,以及它帶給這個市場的變化和驚喜。《摔跤吧,爸爸》用實力證明了,唯有好的電影,才能直達人心。而它的成功又恰恰襯托出了,中國體育題材電影的長期缺位。
事實上,在好萊塢乃至世界各地,體育電影都是重要分支,承載了最貼近人們生活的藝術升華。在中國體育產業進入爆棚發展的當下,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作為體育薄弱的印度能拍出如此偉大的體育電影,而作為體育大國的中國卻鮮有成功的體育片問世。
體育總局人事司副司長李業武在觀看電影后談道:“這是一部非常貼近教練員、運動員生活的好影片,作為一個體育人,我感覺非常親切,從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一名摔跤運動員對摔跤事業的執著追求和根植于內心的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精神和情懷。在我們國家也有無數這樣的教練員、運動員,我們渴望能看到更多反映他們成長經歷和精神的優秀國產體育影片,為體育改革和體育事業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體育正能量。”
眼下,《摔跤吧!爸爸》的成功,已經讓不少電影人在蠢蠢欲動了。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的中國銀幕將會有一大波體育類題材涌現。國產體育電影要想出現世界級作品,不能簡單地照樣學樣,跟著《摔跤吧!爸爸》后面就大拍體育片,要沉得住氣。體育片投資大、周期長,對演員要求高,51歲的阿米爾汗為了拍攝此片增重再減肥,女演員桑亞·瑪荷塔在片中的摔跤鏡頭不足1分鐘,但是參與訓練長達9個月。
體育題材始終被國際電影界偏愛,它能同時傳達出激情、鼓勵、團結、希望,超越自我,達成夢想,以及旺盛的永不服輸的生命力。這是其他題材很難做到的。而《摔跤吧!爸爸》將這一切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其實中國并不缺好的體育故事,但問題是體育還不是一種主流化的生活方式,在電影人的概念里,體育并不重要,也就缺少了那顆用心去挖掘體育故事的動力。因為電影從業者不關心體育故事,也因為體育從業者,沒能力去駕馭電影這樣的藝術或者商業手段,久而久之,體育電影就在中國沒落甚至銷聲匿跡了。
讓我們一起靜靜的期待,中國體育電影大片的誕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