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開會
[摘 要]要千方百計為小學生創造學習條件,讓他們學得主動、活潑,這樣,他們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才會長久不衰,長此以往,一定會有所收益,同時,老師自己也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應不斷更新,這樣學生就更加有興趣去學習計算機知識了。
[關鍵詞]小學計算機教學;培養學習興趣;策略
在小學計算機教學中,必須激發學生探求計算機知識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愛動、愛學,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課的教學要突出趣味性,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都應該重視挖掘和體現信息技術課程的趣味性,重視激發、培養和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下自主的學習。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的活動,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保證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保證教學活動有效進行。正如《學記》中指出的“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只有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學生反過來才會給教師相應的積極的情感回報,由愛教師進而愛及他所教的學科。因此,我在學習生活上關心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來表達對學生的愛。比如,我所教的班級中有一名學生,他學習成績很差,紀律渙散。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不但沒有冷落他、指責他,而是在他眾多的缺點后面發現了他喜歡計算機、愛助人的優點,并以此鼓勵引導,讓他擔任計算機課代表的工作,在同學中幫他樹立威信。同時在生活中,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和他促膝談心,幫他解決各種煩惱和困惑;使他在自由的氛圍里,把自己的心聲,內心的苦惱及時向我傾訴。我也抓住每個契機,疏導和改變他的看法和感受。經過努力,這名學生自信了,活潑了,堅強了,他變得愛學習,各科成績都趕上了其他同學。當然他也和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二、抓首因效應,上好第一堂課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驅動力。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剛剛接觸計算機的小學生來說,大家都懷著一種既神秘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計算機是個什么東西?能用來干些什么?想切身體會一下操作計算機的樂趣。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充分利用首因效應,及時啟發,將學生引入其樂無比的計算機世界。可以說,上好第一堂課是吸引學生今后學習這門課的關鍵。首先,在教學“認識計算機”這一課時,我告訴學生計算機具有許多神奇的功能,至于有什么神奇功能暫不講,讓學生產生懸念。采取教學中置疑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使他們的思維活動高潮迭起。其次,使學生在視、聽、說過程中,滿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如將計算機的概念、組成等抽象化的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示成色彩鮮艷,中心突出的畫面,并配之以聲音強調計算機的組成部分,使其生動、直觀地表現出來。接著進一步提問:“你們知道計算機有哪些功能?由哪些部分組成?”學生紛紛舉手,興奮地告訴我:“可以作為電視看,可以作為寫字板寫字,可以作為錄音機聽音樂……”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很濃,課堂氣氛活躍,從而順利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最后,通過我的演示,讓學生掌握正確開機和關機的方法,并強調正確的操作方法對保護計算機顯示器和主機的重要性,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掌握正確開機和關機的操作步驟。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課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就為今后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精講多練,讓學生在“做”中學
傳統教學模式的主體是教師,教學時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這非常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讓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比聽老師講要有效得多。所以,教師在對知識進行必要的講解、演示后,應立即結合本節課的難點、重點布置一些練習,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而且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這時放手讓學生自由討論和解決,還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次問題的解決,都能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每一次講課后都給他們設計一些較感興趣的作業,他們必定會專心致志地去完成,效果也比單純由教師來講要好得多。
四、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激發學生一時的興趣并不難,但如何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呢?我認為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問題。學生對感知到的新信息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進而產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師利用好這種心理,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創造激情。例如有的老師在上Flash這門課時,總是教什么就叫學生做什么,結果許多東西他們學完后還是不知道如何用,做出的動畫很一般,考核時知識點也掌握得不全面。而我在教Flash時從制作一個MTV入手,先教學生會做最簡單的動畫,學生會做后會問如何加入聲音,再然后就開始問歌詞如何處理……這樣,學生的問題越問越多,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遮罩效果、風吹字效果等等,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越學越有興趣,甚至還能創造性地發揮,做出的作品讓老師贊嘆。再考核這些知識點,由于他們思考過、用過,掌握得也非常好。所以我感到:教師的“教”應是“基本講解→引導學習→啟發思考→歸納總結→講解要點→設計練習”,而學生的“學”應是“理解筆記→自己探索→大膽質疑→展開討論→總結評論→自主創造”。在這教與學的過程中,實質是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讓他們感到想學、有興趣學,這時老師再來教,效果才明顯。
五、用個性化的考試和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對于計算機這門課,檢驗學生學習的好壞不能完全憑一次書面或上機考試來判定。若是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的死記硬背,從而埋沒學生的創造性和求知欲,更嚴重的是學生會學完后還不會用,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結合計算機的特點進行一些個性化的作業和考試。例如,在講完VFP后,讓學生自己做一個通訊錄。再例如,在Flash的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下課后自己去找感興趣的有關資料,把這些資料整理成文件保存在磁盤中,在上機時利用這些素材自由設計??荚嚪椒ň褪墙o學生幾節課的上機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心制作自己的動畫??荚u時對學生制作的動畫進行評分,并把那些沒在課堂上講述的設計技巧作為附加分,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這樣把作業與考試結合在一起,我們發現學生設計了很多極具個性化的動畫,并且其中不乏很漂亮、很雅致的精美作品。學生呢,也就越學越想學。
六、合理調整學生的心態
心理學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成功和失敗會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所以我們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時不要忘記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讓成功再帶來更大的興趣,讓“成功——興趣——成功”成為一條規律。例如我在教學過程中,每次都會把學生中較好的作品保存起來,讓學生相互傳閱,并讓學生把自己的操作心得、小技巧介紹給同學。對于好的學生,他們得到了訓練,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更激發了學習熱情;對于做得差一點的學生,也就造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同時他們也不服氣,也想去超過別人,暗自努力。這樣的心態可以大幅度提高計算機教學效率。
計算機知識在不斷更新,并且更新速度很快。所以學習計算機知識一定要緊跟時代,緊跟潮流。學校要千方百計為學生創造學習條件,讓學生學得主動、活潑,這樣,他們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才會長久不衰。長此以往,一定會有所收益,同時,老師自己也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應不斷更新,這樣學生就更加有興趣去學習計算機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