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光,李小東,徐 兵
(青州市花卉高科技博覽園管理委員會,山東 青州 262500)
春蘭(Cymbidium goeringii)是國蘭種類最豐富多彩的一個種,也是栽培過程中繁殖最困難的一個種之一,其香味最佳,但繁殖系數很低,最多1年2~3倍,通過組織培養方法能快速滿足生產需要,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種苗。目前蘭花組織培養在如大花蕙蘭、蝴蝶蘭、雜交蘭等工廠化生產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國蘭由于價格昂貴、易褐化、再生過程難度高,難以實現工廠化快繁[1]。本研究以春蘭荷型水仙的典型代表“龍字”為研究材料,研究國蘭通過組織培養獲得再生苗的方法,以期為實現國蘭的工廠化生產提供參考。
供試材料為春蘭“龍字”的側芽,取材前先室內養護3~4個月,澆水時避免澆到新芽上。待芽長到3~4 cm時取下,用洗衣粉水輕輕洗凈表面,在超凈工作臺內用75%酒精浸泡30 s,再用0.1%的升汞浸泡8~10 min,然后用無菌水洗5次,每次5 min,剝掉外層葉片后,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中。
(1)誘導培養基:
1#MS+6-BA2.0mg/L+NAA0.2mg/L+AC0.2g/L;
2#MS+6-BA5.0mg/L+NAA0.5mg/L+AC0.5g/L。
(2)龍根增殖培養基:
3#MS+6-BA 2.0 mg/L+NAA 0.5 mg/L+AC 0.5 g/L;
4#1/2 MS+6-BA2.0mg/L+NAA0.5mg/L+AC0.5g/L;
5#MS+6-BA1.0mg/L+NAA0.5mg/L+AC0.5g/L;
6#1/2 MS+6-BA1.0mg/L+NAA0.5mg/L+AC0.5g/L。
(3)芽分化培養基:
分化培養基篩選采用3因素4水平的L16(43)正交設計(表1),每個處理接種4瓶,每瓶接種10塊龍根,重復3次。

表1 供試因素及水平
(4)生根培養基:
23#1/2 MS+NAA0.5mg/L+AC0.5g/L;24#1/2MS+NA A0.5mg/L+AC1g/L+香蕉泥 50g/L;25#B5+BA 2 mg/L+NAA 0.3 mg/L+AC 1 g/L+香蕉泥50 g/L。
上述培養基pH 5.8,瓊脂6 g/L,蔗糖30 g/L,于121℃殺菌 20 min。
(5)培養條件:培養溫度 26±1℃,光照 14 h/d,光源由LED燈提供,光照強度1500 Lx。
誘導培養20 d后,部分芽體仍無生長痕跡,一段時間后逐漸褐化死亡,30 d后少數芽體逐漸變綠頂端或周圍逐漸生長出較細的龍根,說明誘導成功。誘導培養基中需添加少許活性炭能有效防止褐化,添加BA和NAA激素濃度越高龍根生長量越多。誘導率最高的培養基是2#MS+6-BA 5.0 mg/L+NAA 0.5 mg/L+AC 0.5 g/L,產生龍根多,生長快(表2)。

表2 叢生芽誘導結果

表3 芽增殖培養結果
將誘導獲得的根狀莖轉接到增殖培養基,60 d轉接一次,最高增殖倍數為6倍。無機鹽含量的增加和激素濃度的增加均能提高龍根增殖倍數,提高BA濃度能使龍根分叉較多從而提高增殖倍數,提高NAA濃度能使龍根伸長、變粗,BA/NAA比值較小的情況下龍根細長,所生長的芽不壯,對比之下最適宜龍根增殖的培養基為4#1/2MS+6-BA 2.0 mg/L+NAA 0.5 mg/L+AC 0.5 g/L(表3)。
選取2~3 cm粗壯的龍根,接種到分化培養基中,每瓶接種10塊龍根。暗培養7 d后,正常光照培養。正常情況20 d后形成粗壯的芽點,40 d左右形成芽,120 d左右芽苗可生長到5 cm以上,BA/NAA比例越大分化越快,單用BA或NAA時分化較慢,分化芽數量少,添加AC可減輕褐化,但會降低芽苗分化率,并且苗瘦弱。綜合考慮芽誘導率和苗生長情況確定18#培養基最佳即MS(NH4NO3 0.4 g/L)+6-BA 3.0 mg/L+NAA 0.2 mg/L,龍根幾乎不增殖,苗壯,直立生長(表4)。
選取5 cm以上小苗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中,20 d后開始生根,24#培養基生根最快,但30 d后23#、24#培養基中部分小苗停止生長,從頂端或根部生長龍根。60 d后生根率最高的是25#培養基,生長側芽,不存在龍根生長現象。經篩選最佳生根培養基為25#B5+BA 2.0 mg/L+NAA 0.3 mg/L+AC 1.0 g/L+香蕉泥50 g/L。

表4 芽分化培養結果

表5 生根培養結果
組培苗生長到90 d以上、苗高10 cm以上時及時練苗,在散射光下培養20 d左右后,此時可開蓋移栽。洗凈根部殘留的培養基,用濕潤的苔蘚包裹移栽到穴盤中。把握好干透澆透的澆水原則,20 d內光照控制在5000 lx以下,成活率90%以上。
近年來,春蘭由于花香、清雅、價格合適,比較受消費者歡迎,國蘭組培成為花卉種苗公司的發展目標[2],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春蘭品種:龍字、大富貴、綠云、宋梅等頗受歡迎。由于春蘭組培過程中易褐化、再生難度大,因此盡快獲得成熟的組培技術成為研究重點。大量生產中可以借鑒洋蘭組培技術添加防褐化的VC、pvp等抗氧化劑,添加有機物質如蘋果汁、椰汁中增加分化出芽率[3]。
與其他研究者使用的生根培養基不同,本研究使用BA與NAA混合,達到了使苗側芽生長同時生根的雙重目的。
[1]李洪林,楊波.春蘭根狀莖離體培養與快速繁殖(簡報).亞熱帶植物科學[J],2012,41(4):67-68.
[2]牛田,張林,王厚新等.春蘭‘金荷鼎’雜交后代離體快繁的研究.農學學報[J],2013(3):44-46.
[3]孫芳,李承秀,張林等.春蘭名品雜交后代快繁與分化研究.中國農學通報[J],2012,28(10):1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