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福 ,李瑞芹,于 杰 ,劉繼合
(1.高密市林業局,山東 高密 261500;2.高密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山東 高密 261502)
2014年高密市林木保護站承擔了 《利用白僵菌防控美國白蛾實驗研究項目》,在闞家鎮雙羊社區雙羊店村、柴鉤鎮注溝社區西注溝村建立試驗示范林20hm2,技術推廣面積1733hm2,共投入經費46萬余元,相對于傳統的農藥防治方法節約防治成本近50%,利用白僵菌進行美國白蛾防控試驗,既降低了防治成本,又提高了防治效果,對于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政治意義,有重大的推廣價值。本實驗中,分別進行了在不同季節下利用白僵菌防治美國白蛾的最佳時期測定、我市氣候條件下防治美國白蛾的最佳濃度測定、不同溫濕度條件下白僵菌的殺蟲效果測定、死蟲研粉后再次防治的防治效果等實驗項目,結果表明,我市氣候條件下,第2代美國白蛾發生期溫度高、濕度大,白僵菌的防治效果最佳;正常氣候條件下,白僵菌對美國白蛾的最佳防控濃度是2.25~3.00kg/hm2;不同溫濕度條件對白僵菌的防治效果影響呈現顯著性差異,較高溫高濕時防治效果最佳;用死蟲體研粉進行2次防治,防治效果也比較理想,但顯著低于首次制劑噴粉防治效果;白僵菌中加入少量敵百蟲、高效氯氰菊酯后對美國白蛾的死亡率、死亡時間均沒有顯著的提高或降低。
項目地點分別設在闞家鎮雙羊社區雙羊店村、柴鉤鎮注溝社區西注溝村。
雙羊店村試驗林地勢平整,有水澆條件,土壤為砂姜黑土,樹木為 3 年生,株行距 3×4m2,825 株/hm2,樹木長勢良好。
西注溝村實驗林在濰河東岸,土壤為沙壤土,有水澆 條件,樹木有3年生、6年生,株行距為3×3m2,1110 株/hm2,樹木長勢良好。
I-“107”楊。(屬黑楊派歐美雜交楊,雌株,樹干通直,樹冠較窄,側枝細,育苗、栽植成活率高,生長迅速,木材材質好。)
每年夏季追肥一次,株施碳氨0.25~0.50kg;澆水1~2次。樹下管理:麥前、麥后各中耕除草1次,3年以后開始修枝,病蟲害發生程度一致。
高密市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暖、夏熱、秋爽、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7℃,極端最高氣溫39.6℃;極端最低氣溫-16.8℃。年平均降水量619.6mm。年平均日照總量2452.7小時,無霜期226天。
每小區面積666.7m2,對照區666.7m2,密度4500株/hm2左右,分布均勻,蟲株率98%以上,土壤肥力差,林木生長狀況一般。考慮到噴霧的需要,不適宜選用高大的樹林,一般選用3年以下的楊樹林進行藥效試驗,試驗小區采用隨機區組排列。
重復次數:每個處理重復3次。
400億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濕性粉劑 江西天人生態股份有限責任公司
敵百蟲
高效氯氰菊酯
阿維菌素滅幼脲
機動噴粉機 臨沂亞圣機電有限公司
第2代美國白蛾發生期 (2015年7月29日),配 制 不 同 濃 度 梯 度 (0.75kg/hm2、1.50 g/hm2、2.250 kg/hm2、3.0 g/hm2、3.75 kg/hm2)的白僵菌制劑于闞家鎮雙羊社區雙羊店村5個小區進行試驗。試驗7天后,調查防治效果。調查方法為5點取樣法,在片林的東西南北中選擇5點,每點選擇兩株楊樹,每株樹樹上調查東西南北中各一支樹枝,樹下調查地面東西南北中5點及草把。選擇相鄰的片林分別進行藥物防治和不防治作為對照,試驗重復3次。

表1 小區排列情況
選擇無風或微風天的上午8:30-10:30或下午15:30-18:30,采用機動噴粉機進行常規噴粉防治。每次防治前調查病蟲害發生情況,防治7天、15天后兩次調查防治結果。調查方法為5點取樣法,在片林的東西南北中選擇5點,每點選擇兩株楊樹,每株樹樹上調查東西南北中各一支樹枝,樹下調查地面東西南北中五點及草把。選擇相鄰的片林分別進行藥物防治和不防治作為對照,試驗重復3次。
試驗時間為2015年5月-2015年10月,在選好的試驗林地共進行3次噴粉防治,分別為第1代美國白蛾發生期(2015年6月1日)、第2代美國白蛾發生期(2015年7月29日)、第3代美國白蛾發生期(2015年9月15日)。
美國白蛾發生期,根據不同溫濕度的天氣情況(表3),采用機動噴粉機進行常規噴粉防治。各溫濕度試驗前調查病蟲害發生情況,防治后7天調查結果。調查方法為5點取樣法,在片林的東西南北中選擇5點,每點選擇兩株楊樹,每株樹樹上調查東西南北中各一支樹枝,樹下調查地面東西南北中5點及草把。選擇相鄰的片林分別進行藥物防治和不防治作為對照,試驗每個處理重復3次。

表3 不同處理組的溫濕度情況記錄
第2代美國白蛾發生期,采用機動噴粉機進行常規噴粉防治后。選擇被白僵菌侵染的美國白蛾研粉 , 按 照 0.75kg/hm2、1.50k g/hm2、2.25kg/hm2、3.00 kg/hm2、3.75 g/hm2的劑量進行第3代防治。防治后7天調查結果。調查方法為五點取樣法,在片林的東西南北中選擇5點,每點選擇兩株楊樹,每株樹樹上調查東西南北中各一支樹枝,樹下調查地面東西南北中5點及草把。選擇相鄰的片林分別進行藥物防治和不防治作為對照,試驗重復3次。
第2代美國白蛾發生期,選用3片小區分布采用白僵菌摻入少量敵百蟲、高效氯氰菊酯和純菌進行防治,調查死亡時間、死亡率。調查方法同上,試驗重復3次。
試驗結束7天后調查,采用五點取樣法,調查樹上及樹下的死蟲數,同時調查樹上的活蟲數。
根據公式,計算不同試驗條件下的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


表4 不同濃度白僵菌防治效果實驗結果/%
不同濃度白僵菌制劑對美國白蛾的防治效果結果如表4試驗結果表明,0.75kg/hm2的白僵菌制劑防治效果較差,僅僅為18.6%;濃度為1.50kg/hm2時,防治效果與農藥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2.25kg/hm2及以上濃度時,防治效果顯著高于農藥和空白對照。不同濃度的白僵菌制劑防治美國白蛾的效果在2.25kg/hm2以下時差異顯著,但3.00kg/hm2以上時無顯著性差異,均能達到90%以上,說明白僵菌粉劑用于防治美國白蛾的最佳劑量在2.25~3.00kg/hm2。
Duncan’s新復極差測驗的多重比較結果表明,白僵菌粉劑和農藥(阿維菌素-滅幼脲)與空白對照相比均具有明顯的防治效果。在第2代美國白蛾發生期使用效果最佳,在使用15天后防治效果可達到92.6%,但無論是藥后7天調查還是藥后15天調查,第1代和第3代的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詳細試驗結果見表5。

表5 白僵菌防治不同發生期美國白蛾試驗結果
不同溫濕度條件下白僵菌粉劑對美國白蛾的防治效果試驗結果見表6。結果表明,溫度及濕度都較高的實驗組3防治效果最高,但與實驗組1和實驗組2無顯著性差異;在溫度較低時(實驗組4),白僵菌制劑對美國白蛾的防治效果與其它試驗組表現出顯著性差異。

表6 不同溫濕度條件下白僵菌對美國白蛾的防治試驗結果
感染白僵菌以后死亡的美國白蛾死亡后,蟲體研粉后再次防治美國白蛾與首次白僵菌制劑的防治效果差異顯著,詳細試驗結果見表7。在各個濃度下,二次防治的效果均低于首次防治效果;二次研粉的防治效果在大于3.00kg/hm2時,各處理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防治效果均低于55%,但均高于農藥防治效果。徑生長中,雨樹、木棉的胸徑生長量彼此間差異不顯著,而極顯著地大于其它3個樹種,藍花楹徑生長時大極顯著的大于宮粉紫荊和黃花風鈴木,但宮粉紫荊與黃花風鈴木的生長量彼此間異不顯著。在冠幅的生長量分析中發現,雨樹的冠幅生長量極顯著的大于其它4個樹種,而其它4個樹種間的差異平不顯著。

表7 死蟲體研粉后二次防治試驗結果
從表5可以看出,5個樹種種植第3年起,就陸續有開花。其中宮粉紫荊開心最早,其次是木棉和黃花風鈴木,到第5年,宮粉紫荊和黃花風鈴木100%開花,木棉有60%開花,而雨樹和藍花楹就未見有開花。
①木棉、宮粉紫荊、黃花風鈴木、雨樹、藍花楹5個園林樹種經過5年的培育,平均樹高達5.14m,平均胸徑達到7.35cm,平均冠幅達到3m,達到了大苗培育的目的。
②通過5個樹種的胸徑徑階分析,發現雨樹、木棉、藍花楹胸徑5cm以上的樹木數量達到90%以上,出圃率高。黃花風鈴木只有60%達到胸徑5cm以上,出圃率最抵。
③從5個樹種的生長差異性分析中得知,高生長最快的是雨樹、藍花楹。徑生長最快的是雨樹、木棉,冠幅生長最快的是雨樹、木棉,它們都極顯著地大到其它的3個樹種。
④經過5年的苗木培育,宮粉紫荊第3年就能開花,木棉和風鈴木第4年能開花,到第5年,宮粉紫荊、黃花風鈴木開花率達100%。藍花楹也是賞花樹種,但種植5年,還沒發現有開花現象。
總的來說,木棉、黃花風鈴木、雨樹、宮粉紫荊、藍花楹的幼苗,經過5年的苗圃培育,都達到了胸徑5~6cm,苗高3m以上的標準,木棉、雨樹、藍花楹的胸徑還大部分達到8cm以上,基本可以達到當前園林綠化要求。作為觀賞的木本花卉樹種宮粉紫荊、黃花風鈴木,在出圃前就能100%達到開花期,移植后將很快達到景觀效果。
[1]王熙.園林樹種黃花風鈴木[J].廣東林業科技,2007,23(2).
[2]郝曉勇.東北平原楊樹大苗造林的技術關鍵[J].黑龍江科學,2014,5(2).
[3]羅凱.園林落葉喬木類大苗培育技術探討[J].北京農業,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