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民,鄭麗,王亮亮
(勝利石油管理局河口醫院放射科,山東東營257200)
CT尿路成像分泌期圖像診斷泌尿系統疾病的應用價值
王健民,鄭麗,王亮亮
(勝利石油管理局河口醫院放射科,山東東營257200)
目的研究CT尿路成像分泌期圖像對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64例泌尿系統疾病患者,分別采用不同的輔助檢查方式,并與病理結果進行比對,比較傳統檢查方法和CT尿路成像檢查對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效率。結果應用CT尿路成像檢查患者確診腎結石9例、輸尿管結石6例、膀胱結石5例,腎結核4例、腎臟腫瘤8例,確診率高達100.00%,采用B超和靜脈尿路造影檢查結合確診率達到84.38%,所有病例都得到手術病理結果證實,CT尿路成像檢查確診率遠高于B超和靜脈尿路造影檢查(χ2=5.657,P<0.05)。結論使用CT尿路成像檢查圖像分辨率高,診斷效率較高,檢查用時短且無創,對于泌尿系統疾病的及時和準確診斷具有積極的意義,臨床應用前景廣闊。
CT尿路成像分泌期圖像;泌尿系統疾病;診斷;應用價值
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主要分為先天發育不良、結石、炎癥、腫瘤以及外傷等。超聲檢查由于其無創性、可重復性高等優點作為泌尿系統疾病的影像學檢查初查的首選方式[1]。如果超聲檢查不能明確診斷則需要進一步行尿路靜脈造影檢查。近年來有賴于影像學技術的進步,CT尿路成像技術作為泌尿系統影像學檢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對數據強大的后處理能力,正逐漸替代靜脈尿路造影技術,越來越多應用于臨床檢查[2]。本研究對2014年10月~2015年7月勝利石油管理局河口醫院就診的64例患者使用了CT尿路成像檢查進行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探究其泌尿系統疾病早期、準確診斷的臨床價值,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勝利石油管理局河口醫院2014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64例泌尿系統疾病患者,就診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腹部絞痛、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出現,對64例患者分別使用不同的影像學檢查方式,共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齡22~74歲,平均(53.3±6.2)歲。研究選取的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計劃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1)排除嚴重的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受損的患者;(2)排除造影劑過敏或不能配合進行B超、靜脈尿路造影檢查、CT尿路成像檢查的患者;(3)患者近期未進行胃腸道鋇餐造影。
1.3 方法
1.3.1 CT尿路成像檢查患者使用東芝Aquilion TSX-101A 16排CT機。囑患者禁食6~8 h,檢查前飲水500 mL,待有尿意時進行檢查,以確保膀胱充盈。常規自腎上極至恥骨聯合下緣行尿路平掃[3]。后經由肘靜脈使用高壓注射器注入造影劑80~100 mL,速度3 mL/s。設定延時掃描時間,按照注射對比劑20 s,1 min,5 min分別采集皮質期,髓質期以及排泄期圖像。圖像采集完成后,囑患者排尿后再次飲水,約20 min后待患者有尿意再行采集分泌期相關數據。所有數據采集完畢后即轉入工作站使用專業軟件進行后處理。
1.3.2 B超及靜脈尿路造影檢查采取常規B超檢查和靜脈尿路造影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檢查。患者檢查前進行相關腸道準備后,取仰臥位。將35 mL76%的泛影葡胺(湖南漢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1315)通過肘靜脈快速注入,并與注入造影劑7、15、30 min分別進行攝片。完成后再取頭低腳高位采集腹部片。
1.4 觀察指標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結果由兩組中級職稱的影像學醫師雙盲法進行診斷,若出現分歧則進一步綜合上級醫師意見,作為初步診斷結果。并將最后的手術病理結果作為最終診斷結果,將之前的初步診斷結果與之進行比較,比較不同檢查方式的確診率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通過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McNemar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檢查結果主要將患者分為尿路結石、腎結核、腎臟腫瘤以及檢查未見異常四類。應用CT尿路成像檢查的患者確診率100.00%,采用B超和靜脈尿路造影結合的患者確診率達到84.38%,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57,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確診率情況比較(n)
近年來泌尿系統疾病發病率正呈現逐年升高趨勢。由于泌尿系統疾病種類繁多,病情復雜,為疾病的及時診斷和治療都帶來了一定難度。因此選擇更優的檢查手段,盡早診斷疾病以進行相應治療,最大程度保護患者的腎功能[4]。
傳統超聲檢查與尿路靜脈造影檢查的診斷效率一直不甚理想。前者具有無創、可重復性較高的特點,但是圖像分辨率較低。且診斷結果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尤其對輸尿管中下段病變,確診率較低[5]。后者對檢查前的腸道準備要求較高,檢查耗時長,并且成像效果與腎功能受損程度有直接相關性,對泌尿系統病變部位圖像的顯示不夠直觀,易造成誤診和漏診[6]。而CT尿路成像檢查圖像分辨率較高,數據后處理功能較強,有利于提高泌尿系統疾病診斷的效率[7]。
本研究為明確CT尿路成像技術對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效果,對2014年10月~2015年7月勝利石油管理局河口醫院收治的64例泌尿系統疾病患者,分別進行了常規影像學檢查和CT尿路成像檢查,檢查結果由兩組中級職稱影像學醫師雙盲法判定后,綜合上級醫生意見得出,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醫師主觀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在疾病的確診率方面,應用CT尿路成像檢查患者的確診率達到100.00%,采用B超和靜脈尿路造影結合患者的確診率為84.38%,應用CT尿路成像檢查的確診率遠高于B超和靜脈尿路造影結合檢查(χ2=5.657,P<0.05),表明CT尿路成像檢查可以為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提供可靠地診斷意見,提高診斷效率。
CT尿路成像檢查在圖像分析方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1)尿路結石方面,由于后期處理圖層厚度僅為5 mm。研究表明對于尿路結石尤其是微小結石都具有很高的敏感性[5]。(2)腎結核方面,腎實質內結核性空洞的分泌期圖像可有對比劑進入,對腎結核的檢出更加高效便捷。(3)腎臟腫瘤方面,CT尿路成像檢查可以明確腫瘤的大小、部位、范圍以及鄰近組織的情況,有利于腫瘤的臨床分期,指導臨床進一步進行相關治療。相關研究表明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腎臟實質部位的病變情況以及腎臟功能[8]。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和傳統檢查方式相比,CT尿路成像檢查具有檢查步驟簡便,患者檢查前無需進行腸道準備,檢查時間短,患者依從性好等諸多優點。此外,CT尿路成像檢查尤其是其分泌期圖像相較于常規B超結合靜脈尿路造影檢查圖像分辨率更高,對泌尿系統病變的敏感性較高,圖像更為直觀,一定程度減少了主觀因素對診斷結果的影響,對于泌尿系統疾病的及時和明確診斷都具有積極意義。CT尿路成像檢查可以為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對于進一步指導臨床針對性治療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蔣燕東,馬逸宜,朱棟曉.輸尿管結石致急性尿路梗阻伴腎周積液58例超聲診斷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2,37(12):1504-1505.
[2]段曉培,吳非.單源單能量CT雙能量成像法檢測泌尿系統結石成分可行性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10):158-160.
[3]賈曉輝.CT尿路成像分泌期圖像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1):71-72.
[4]賈愛英.寶石能譜CT在小兒泌尿系畸形診斷中應用價值[J].當代醫學,2013,19(9):45-46.
[5]陳路寧,賴盡忠,張榮萍,等.128層螺旋CT成像技術在泌尿系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6):63-65.
[6]陳軍,李廣潤,劉杰.多層螺旋CT對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價值[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23):3487-3488.
[7]黃崇耀.64層螺旋CT成像技術(CTU)在泌尿系統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療前沿,2013,8(12):88.
[8]吳凱宏,成峰,余水全,等.64排螺旋CT腎動脈成像效果和相關因素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36):107-10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8.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