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波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山東泰安271000)
嬰幼兒先心術后并發上腔靜脈綜合征的治療研究
劉連波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山東泰安271000)
目的研究嬰幼兒先心術后并發上腔靜脈綜合征的治療策略及效果。方法選取進行先心術治療后并發上腔靜脈綜合征的患兒84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患兒則給予介入支架治療,分別對比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48%(38/4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43%(30/42)(P<0.05);觀察組患兒脫離機械輔助呼吸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1.9±1.3)d,(13.5±6.7)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6±1.6)d,(20.8±7.3)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分別為(0.8±0.2)d,(1.1±0.5)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4±0.4)d,(2.8±0.8)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治療后血流通暢人數占比為97.6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57%,觀察組死亡率為0.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9.5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介入支架治療嬰幼兒先心術后并發上腔靜脈綜合癥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提高患兒血流通暢率,同時降低死亡率。
先天性心臟病;上腔靜脈綜合征;嬰幼兒;心臟手術
上腔靜脈綜合征主要是指一組由于通過上腔靜脈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流部分或完全受阻相互影響所致的癥候群,常見于胸內惡性腫瘤中[1]。但在起搏器安裝術后也會發生,且發病時間均為術后中、遠期[2]。其中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后可能由于受某些術式、術后積血塊以及壓迫心包等均可能導致上腔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從而引發上腔靜脈綜合征[3]。如不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健康。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嬰幼兒先心術后并發上腔靜脈綜合征的治療,目的為臨床治療提供方案支持,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泰安市婦幼保健院進行先心術治療后并發上腔靜脈綜合征的患兒84例。納入標準:(1)所有患兒均為先心術后并發上腔靜脈綜合征;(2)經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上腔靜脈內高速湍流;(3)患兒父母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兒合并其他臟器功能障礙;(2)非先天性心臟病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2例。其中觀察組男18例,女24例,年齡3~9個月,平均年齡(7.3±0.8)個月;發病時間為先心術后5~36 h,平均發病時間為先心術后(21.7±10.4)h。對照組男19例,女23例,年齡4~10個月,平均年齡(7.5± 0.9)個月;發病時間為先心術后6~35 h,平均發病時間為先心術后(21.5±10.3)h。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以及發病時間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治療,主要包括靜脈持續肝素泵入,上肢抬高以及降顱內壓等保守治療。觀察組患兒則給予介入支架治療,具體方法如下:所有患兒均在術前給予局麻處理,隨后行股靜脈穿刺插管,采用導絲導管交換技術通過發生上腔靜脈綜合征部位,然后在其遠心端置入豬尾導管行上腔靜脈造影,明確患兒上腔靜脈綜合征情況,并根據患兒具體情況分別采用自膨式支架以及Z形支架介入治療。
1.3 觀察指標分別對比兩組患兒臨床療效,脫離機械輔助呼吸時間、住院時間,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治療后血流通暢率及死亡率。其中療效判定如下[4]:完全緩解(CR):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好轉;無變化(NC):臨床癥狀體征均無好轉;進展(PD):臨床癥狀或體征加重。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48%(38/ 4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43%(30/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2.2 兩組患兒脫離機械輔助呼吸時間、住院時間對比觀察組患兒脫離機械輔助呼吸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1.9± 1.3)d,(13.5±6.7)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6±1.6)d,(20.8±7.3)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脫離機械輔助呼吸時間、住院時間對比(x±s,d)
2.3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對比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分別為(0.8±0.2)d,(1.1±0.5)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4±0.4)d,(2.8±0.8)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對比(x±s,d)
2.4 兩組患兒治療后血流通暢率及死亡率對比觀察組患兒治療后血流通暢人數占比為97.6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57%,觀察組死亡率為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9.5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后血流通暢率率及死亡率對比(n,%)
上腔靜脈綜合征主要是由于上腔靜脈回流受阻而導致的一系列臨床癥狀以及體征[5]。其主要病因包括縱隔的原發的或轉移性腫瘤、炎癥或上腔靜脈血管本身栓塞等[6]。其中以支氣管肺癌及其淋巴結轉移壓迫引起的最常見,其次是慢性纖維素性縱隔炎,而在心臟手術后也會發生。該病主要臨床癥狀包括呼吸困難、咳嗽、潮紅以及上肢腫脹等[7]。而最為常見的臨床體征分別為面部及上肢水腫、胸壁靜脈怒張、紫紺以及多血癥等。有研究報道顯示,上腔靜脈綜合征會導致患兒出現上述臨床癥狀,如不給予及時治療,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可引發缺氧及顱內壓增高,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健康安全[8]。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對提高患兒生存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文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說明了支架介入治療應用于嬰幼兒先心術后并發上腔靜脈綜合征中具有顯著的療效。同時,觀察組患兒脫離機械輔助呼吸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表明了對先心術后并發上腔靜脈綜合征患兒進行支架介入治療可有效促進患兒早日康復。其中有研究報道顯示,傳統的外科手術治療具有起效時間較長,患者難以耐受以及創傷較大等缺點,嚴重影響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而支架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起效快等優點,從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兒治療效果,并為患兒的早日康復提供有利條件[9]。此外,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提示了支架介入治療應用于嬰幼兒先心術后并發上腔靜脈綜合征中可顯著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減輕其痛苦。羅潔等人研究報道認為[10],在臨床上盡早認識上腔靜脈綜合征臨床表現,并給予支架介入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臨床療效,應給予重視。另外,本文結果還顯示了觀察組患兒治療后血流通暢人數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而死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表明支架介入治療應用于嬰幼兒先心術后并發上腔靜脈綜合征中預后效果較佳。提示了支架介入治療可作為臨床上治療嬰幼兒先心術后并發上腔靜脈綜合癥的首選方案。
綜上所述,支架介入治療應用于嬰幼兒先心術后并發上腔靜脈綜合癥中具有顯著的療效,可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促進患兒早日康復,同時恢復血流通暢,降低死亡率,安全性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Oizumi H,Suzuki K,Banno T,et al.Patency of grafts after total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superior vena cava for thoracic malignancy[J].Surg Today, 2016,46(12):1421-1426.
[2]De Maeyer N,De Wever W,Deroose CM,et al.A 65-Year-OldPatientwithSuperiorVenaCavaSyndromeand Bone Metastases[J].J Thorac Oncol,2016,11(11):2033-2035.
[3]李斌,宋鐵牛,張建華,等.縱隔鏡檢查同期血管支架置入術診治上腔靜脈綜合征[J].中國綜合臨床,2015,31(8):746-749.
[4]孫易娜,呂俊,章程鵬,等.運用血水同治法治療肺癌繼發上腔靜脈綜合征[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6,23(2):115-116.
[5]Prasad A.A rare case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 as a cause of 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J].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16,64(1):145.
[6]黃民政,張志芳.張志芳治療肺癌合并上腔靜脈綜合征經驗[J].湖南中醫雜志,2016,32(5):21-22.
[7]徐健,張秀兵,倪峰,等.60例肺癌并上腔靜脈綜合征患者血液中D-二聚體、CEA、CYFRA21-1水平變化及意義[J].腫瘤學雜志,2016,22(3):218-221.
[8]趙春,胡元清,劉穎,等.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血管內支架介入治療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6):24-24.
[9]王寶明,潘鑫.惡性腫瘤所致的上腔靜脈綜合征的介入治療[J].現代腫瘤醫學,2014,22(1):173-175.
[10]羅潔,陳斌,江森,等.肺癌合并上腔靜脈綜合征的介入治療[J].中華腫瘤雜志,2013,35(8):627-6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