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忠壽
(新余市渝水區羅坊中心衛生院,江西新余338000)
肛腸治療儀和外剝內扎加皮橋離斷縫合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臨床效果
傅忠壽
(新余市渝水區羅坊中心衛生院,江西新余338000)
目的比較分析肛腸治療儀手術治療與外剝內扎加皮橋離斷縫合手術治療在環狀混合痔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的效果差異。方法擇取環狀混合痔患者302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患者的就診時間先后順序隨機將其等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151例,參照組患者行外剝內扎加皮橋離斷縫合手術治療,研究組患者行肛腸治療儀手術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持續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創口愈合時間、治療有效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持續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創口愈合時間均顯著短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環狀混合痔患者行肛腸治療儀手術治療,相較行傳統外剝內扎加皮橋離斷縫合術,能夠顯著緩解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療過程中的生理痛苦程度,優化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予以推廣運用。
肛腸治療儀;外剝內扎加皮橋離斷縫合術;環狀混合痔;對比分析
環狀混合痔石是由內外混合痔混合形成痔瘡疾病類型,具備臨床病情較重,病情持續時間較長等顯著特征,能夠給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狀態造成較為顯著的不良影響[1]。環狀混合痔患者的肛周組織通常會出現具備環狀隆起特征且大小形制不等的靜脈曲張型或者是結締組織型痔瘡病理組織,給臨床醫師開展具體治療處置工作造成明顯困難[2]。從臨床實踐工作視角分析,切實找尋治療環狀混合痔的有效方法,對于改善和優化環狀混合痔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深刻的影響作用,2013年2月~2016年3月本院針對收治的302例環狀混合痔患者分別應用了肛腸治療儀手術治療和外剝內扎加皮橋離斷縫合手術治療,發現了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差異,現報道分析如下。
1.1 臨床資料擇取2013年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環狀混合痔患者302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滿足《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年版)》中規定的環狀混合痔臨床診斷標準。其中男157例,女145例,年齡24~76歲,平均(32.5±12.4)歲,病程2~37年,平均(14.2±5.2)年,有36例患者在本次入院前具有注射藥物痔瘡治療史,82例患者長期頻繁使用各類痔瘡外用型治療栓劑。有132例患者的癥狀集中表現為便血、肛門潮濕且出現異物感、黏膜組織表面發生潰爛;有272例患者發生環形痔病理組織完全脫出且25例患者被動納入肛門;并發血栓性外痔患者71例,其中35例患者存在便秘癥狀,且有22例患者曾經出現便血癥狀,40例患者經常發生腹瀉;有49例患者經由急診就診后接受本次治療。按照患者的就診時間先后順序隨機將其等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151例,研究組患者和參照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研究組患者行肛腸治療儀手術治療,患者選取左側臥位或者是結石位,在常規消毒處置條件下實施局部麻醉。通過擴肛操作促使患者的痔瘡病理組織完全脫出、運用組織鉗夾起痔核,并運用輸出功率參數介于22.00~30.00 mV之間的電鑷夾緊痔核結構的基底位置,持續通電處理2.00~5.00 s,切除壞死病理組織。應用高頻治療探頭放射狀切開患者外痔病理組織的表皮結構,以雙側潛行方法分離痔瘡病理組織下方的血管叢結構、用鑷子夾緊呈現迂曲特征的血管團、促進深部病理組織實現脫水固化狀態,血管結構閉塞以及肛墊收緊和復位。
參照組患者行外剝內扎加皮橋離斷縫合手術治療,麻醉方式采取骶管麻醉,患者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單基礎上通過擴肛處理,促進患者痔核結構實現充分暴露。依照患者內痔病理區域的自然分界特征將其大致劃分為2~5個痔段分支區域,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分組外剝內扎處理。運用組織鉗夾起患者內痔病理組織中的痔核結構,通過牽拉處理充分暴露待切除痔核的內痔病理組織,并沿著外痔病理組織遠端點位的肛緣皮膚形成“V”形放射狀切口,其上方邊緣與齒狀線之間的距離應當控制在0.5 cm左右,應用組織剪剝離患者的外痔靜脈叢、血栓塊,其剝離處理程度應當直至患者內痔病理組織的基底部位。運用血管鉗夾緊患者的內痔組織基底區域,運用7號絲線和圓針針對患者內痔組織的基底區域實施“8”字結扎處理,在剪除線結之外約5.00 mm位置完成痔組織的游離處理。在運用上述操作方法完成所有分段的痔瘡病理組織切除和結扎術處理環節后,遵照相關操作過程,為完成痔瘡切除結扎手術后形成的病理組織實施加皮橋離斷縫合處理。
1.3 療效評價標準本次研究中,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持續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創口愈合時間、治療有效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患者的治療效果遵循如下分級評價標準。(1)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常規檢查條件下發現痔塊完全消失;(2)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常規檢查條件下發現痔塊顯著減小;(3)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常規檢查獲取結果均未發生變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本組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持續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創口愈合時間比較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持續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創口愈合時間均顯著短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持續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創口愈合時間比較(x±s)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比較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比較(n)
2.3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痔瘡是肛腸外科臨床實踐過程的中的常見疾病,患者在罹患本病過程中通常會出現顯著的肛門及其周圍生理組織疼痛、瘙癢以及出血癥狀,給患者的生理舒適狀態和日常生活質量造成程度顯著的不利影響[3-4]。從肛腸外科臨床醫學事業的現有實踐經驗角度分析,痔瘡疾病的臨床病理表現類型通常可以被劃分為內痔、外痔以及內外混合痔具體類別,其中環形混合痔是內外混合痔痔瘡患者類型中的代表性疾病表現形態[5]。源于環形混合痔患者的外痔病理組織通常呈現環形且生長分布于患者的肛門外周表面,且患者的內痔病理組織往往在大小規模和形態特征層次具備表征顯著的不規則性,因而給臨床肛腸外科醫師開展針對痔瘡病理組織的手術治療處置環節造成了較為明顯的障礙[6]。有國外研究資料揭示,在運用手術治療方法同時切除三枚或者是三枚以上的痔核病理結構條件下,通常會導致患者發生肛門狹窄并發癥的危險性發生幅度顯著的提升性變化。
近年以來,隨著微創手術基本理念以及應用技術在現代臨床醫學實踐領域的日漸推廣和廣泛運用,肛腸治療儀設備在肛腸外科臨床實踐中的應用范圍也日漸廣泛[7]。肛腸治療儀的主要技術原理是:借助高頻透熱技術,在患者機體的局部位置迅速形成集中性高溫區域,促使患者機體中局部存在的病理性組織迅速實現脫水固化,在針對環形混合痔患者實施肛腸治療儀條件下的高溫局部處理后,能夠保證肛腸外科醫師徹底切除患者痔瘡病理組織分布區域中存在的具有結締組織特征的皮贅結構,實現對患者絕大多數痔核病理結構的脫水性和固化性干預處理,最大限度實現在手術治療進行過程對患者肛墊組織以及肛管屏障組織的完整性保護。在內痔病理組織發生脫水以及固化等生理過程中,處于病理性松弛下墜狀態之下的患者肛墊生理組織將會發生自動化脫落過程,保證患者的原有病理組織分布區域順利形成新生的肛門黏膜結構,因此確保環形混合痔患者在接受肛腸治療儀手術治療后能夠獲取較好的肛門生理組織預后生長狀態[8]。在運用肛腸治療儀開展環形混合痔治療過程中,其最主要的臨床技術缺點在于高溫效應過程持續期間,極易對患者痔瘡病理組織分布區域周邊的健康組織、造成程度顯著的輕微灼傷,在此條件下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后通常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水腫物質滲出和分泌性物質產生量增加。因此,臨床醫師在運用肛腸治療儀開展環形混合痔患者治療處置過程中,應當同時為患者應用恰當有效的抗感染和防水腫治療方案[9]。
在針對環形混合痔患者實施手術切除治療過程中,選取和運用恰當有效的縫合技術方法對于患者最佳治療預后效果的順利獲取具有重要意義。在外剝內扎加皮橋離斷縫合手術治療環形混合痔患者過程中,在外剝內扎處理的基礎上在兩切口之間,齒狀線下1 cm處橫行實施皮橋切開處理,全面皮橋下曲張的靜脈團、結締組織及皮贅,縫合后要求游離肛管皮橋固定于括約肌下緣,肛管覆蓋處于平整狀態[10]。
本次研究中,本院針對2013年2月~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302例環狀混合痔患者分別應用了肛腸治療儀手術治療和外剝內扎加皮橋離斷縫合手術治療,發現了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差異。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持續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創口愈合時間均顯著短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6.69%)顯著高于參照組(88.74%),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3.31%)顯著低于參照組(9.27%),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研究結果表明,針對環狀混合痔患者行肛腸治療儀手術治療,相較行傳統外剝內扎加皮橋離斷縫合術,能夠顯著縮短環狀混合痔患者的手術持續時間和術后創口愈合時間,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提升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緩解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療過程中的生理痛苦程度,有效提升我國肛腸外科醫師對環形混合痔疾病的治療處置能力,有助于我國現代外科臨床醫學事業的良好穩定發展。
針對環狀混合痔患者行肛腸治療儀手術治療,相較行傳統外剝內扎加皮橋離斷縫合術,能夠顯著縮短環狀混合痔患者的手術持續時間和術后創口愈合時間,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提升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緩解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療過程中的生理痛苦程度,值得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予以推廣運用。
[1]袁可,余文芳,裴熹.分段外剝內扎聯合斷橋整形縫合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臨床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4,20(6):397-400.
[2]錢中華.肛腸治療儀與外剝內扎加皮橋離斷縫合術治療環狀混合痔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5,18(9):741-742,745.
[3]徐志偉.肛腸治療儀與外剝內扎加皮橋離斷縫合術治療環狀混合痔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28):21,23.
[4]高洪娣,應光耀,熊國華.膠圈齒形套扎加斷橋縫合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安全性臨床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 36(2):51-53,59.
[5]劉學義.痔上黏膜環切術聯合外剝內扎術治療46例重度環狀混合痔[J].當代醫學,2013,19(12):93-94.
[6]陳富軍,牟奇容,賀平.環狀混合痔的手術治療現狀[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3,19(2):130-132.
[7]吳娜,肖慧榮,穆志意.外剝內扎加皮橋縫合術治療環狀混合痔40例臨床療效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3,13 (6):80-81.
[8]付歡歡,余蘇萍.超聲刀加皮橋橫向轉移治療環狀混合痔的臨床療效[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6,24(8):1293-1297.
[9]莊鑫.肛腸治療儀與外剝內扎硬注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療效探討[J].中外醫療,2016,1(17):58-60.
[10]梁瑞,陳連坤,徐風云.外剝內扎加皮橋整形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5):146-1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