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
(萍鄉市人民醫院藥劑科,江西萍鄉337000)
臨床藥師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和血壓達標率的影響
徐輝
(萍鄉市人民醫院藥劑科,江西萍鄉337000)
目的研究分析臨床藥師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和血壓達標率的影響。方法選擇本院接收的高血壓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9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觀察組患者應用藥師干預措施,指導患者科學用藥、正確用藥等,對照組患者不進行此項干預,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干預后血壓達標率為67.35%比對照組血壓達標率20.41%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前用藥依從性良好率51.02%、不良生活行為(活動過少63.27%,鹽攝入量過大61.22%,嗜吸煙飲酒67.35%)、用藥咨詢20.41%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干預后用藥依從性良好率比對照組高,用藥咨詢率、不良生活行為改善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藥師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和血壓達標率有積極影響,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應用。
藥師干預;高血壓;用藥依從性;血壓達標率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臨床癥狀的疾病,如果血壓持續性地維持在較高水平,則患者發生腎損害、腦卒中、心肌梗死等并發癥的風險較大。高血壓病程長,臨床治療難度大,需要患者長期服用相關藥物以控制血壓,許多患者需要終身服用藥物[1]。但是部分患者由于疾病、經濟因素、用藥復雜等原因,并沒有嚴格按照醫囑進行用藥,而這種情況則會進一步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因此,采取怎樣的措施來改善患者用藥的依從性則是臨床上治療高血壓中應當關注的問題,而關于這方面的研究也較多[2]。目前,我國醫學、藥學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別,使得臨床藥師、醫師在用藥和診治方面存在差異,臨床藥師擅長用藥,了解藥物的各項特性,包括藥物在機體內吸收、分布、代謝以及作用發揮情況等,而醫師擅長診治疾病[3]。對此,將臨床藥師干預納入臨床用藥指導中,能為患者提供更為科學、合理的用藥方案。本文對臨床藥師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和血壓達標率的影響進行研究,并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間,選擇本院接收的高血壓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獲得了滿意成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接收的高血壓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存在意識障礙、交流障礙、并發糖尿病、急性腦卒中、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疾病等無法配合研究的情況,將該9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22例,年齡57~79歲,平均(65.19±4.21)歲,病程1~25年,平均(14.39±8.48)年,文化程度:19例大專及以上學歷,20例高中、中專學歷,10例初中及以下學歷;對照組中,男29例,女20例,年齡55~79歲,平均(65.72± 4.46)歲,病程1~24年,平均(14.31±8.19)年,文化程度:16例大專及以上學歷,22例高中、中專學歷,11例初中及以下學歷。觀察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和治療方法,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應用藥師干預措施,主要有以下內容。
1.2.1 用藥方案制定藥師參與患者給藥方案的制定工作,積極與患者溝通,掌握患者生活特點,并結合患者的日常習慣、文化程度、經濟條件等因素,并根據藥劑學、藥理學相關原則,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用藥計劃。藥師對用藥計劃進行嚴格審查,保證藥物安全性、適用性均符合要求。用藥方案確定后,要求患者能準確執行用藥方案,要求患者能將用藥方案復述出來,對于部分年齡較大的患者,由于記憶力減退,則可能忘記服用,藥師最好選用24 h持續平穩控制血壓的藥物,或改進藥品包裝,以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
1.2.2 健康教育藥師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與高血壓相關的健康知識,告知患者血壓升高的速度并不快,臨床治療該病的重點在于控制血壓波動,使得血壓維持在較穩定的狀態,因此,需要患者長期服用抗高血壓藥物,也可能需要終身用藥。藥師指導患者做好自我管理工作,在日常中注意控制情緒,不可過于激動,以控制血壓。藥師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高血壓的基礎知識,包括該病的定義、診斷標準、控制標準、并發癥等,告知患者注意消除不利于血壓控制的不良行為,讓患者控制體質量、戒煙戒酒,限制鈉鹽的攝入,降低總脂肪攝入量,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以促進血壓控制。向患者講解合理飲食攝入的重要性,告知攝入相關物質所發揮的作用,如增加攝入含有植物纖維素的食物能促進血壓保持在正常范圍內,攝入適量鎂能促進舒張壓下降,增加攝入含鈣的食物有利于降低血壓等。
1.2.3 用藥指導藥師告知患者堅持遵照醫囑用藥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長期服用降壓藥物,促使血壓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囑咐患者不可在血壓恢復正常時就停藥,而血壓升高時又再次服藥,向患者解釋這種不良服藥行為的危險性,并指導患者家屬需要注意監督患者按時服用藥物,并注意用藥劑量、正確方法。藥師在監督患者用藥時,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則及時與患者的主治醫師取得聯系,并與臨床醫師共同探討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不可隨意停用、更改藥物。
1.2.4 日常指導建立健康檔案,收錄所有患者生活特點、病情等資料,針對患者日常不良行為予以針對性的干預,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干預過程中,教會患者及其家屬使用血壓計的方法,指導患者每天定時測量血壓水平,并做好記錄,如果出現大幅度改變,則及時聯系。藥師定期進行電話隨訪,每2周隨訪1次,對患者用藥情況進行了解,根據患者血壓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用藥,及時解決藥學相關問題。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監測,包括頭痛、眩暈、疲勞、心悸、耳鳴、氣急等,并對患者不良行為予以糾正。定期開展抗高血壓藥物使用講座,通知患者參加,讓患者掌握合理用藥、安全用藥的相關知識。
1.3 觀察指標隨訪過程中記錄患者用藥情況和血壓情況,,監測和記錄血壓達標率:對患者靜脈血壓進行測量,測量前患者靜坐半小時,應用臺式水銀柱血壓計對血壓進行測量,測量3次,獲得血壓平均值,血壓達標標準即為血壓值小于140/90 mmHg(1 mmHg=0.133 kPa)。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患者用藥依從性,問卷問題為:(1)你曾經是否忘記過服藥?(2)你有時是否服藥不注意?(3)你曾經是否在自我感覺癥狀有所改善后停止服藥?(4)你曾經是否在自我感覺癥狀變得更壞后停止服藥?每個問題有兩個選項,“是”和“否”。四個問題均回答“否”則表示患者用藥依從性良好,1個問題或1個問題以上回答“是”則表示患者用藥依從性差。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患者生活不良習慣變化情況,主要有活動過少、嗜吸煙飲酒、鹽攝入量高、用藥咨詢這四個方面。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Excel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并采用軟件SPSS18.0對該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干預后33例患者血壓達標,達標率為67.35%,對照組干預后10例患者血壓達標,達標率為20.41%,觀察組患者血壓達標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前用藥依從性良好率與對照組無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干預后用藥依從性良好率比對照組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干預前不良生活行為、用藥咨詢等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用藥咨詢率增大,不良生活行為顯著減少,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良好率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習慣改變情況比較[n(%)]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系統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常見于中老年群體,近年來,青年群體中患該病患者的人數不斷升高。高血壓是循環系統疾病,起病較隱匿,患者通常沒有顯著的政治,容易被忽視,但是長期沒有進行血壓控制,則可能引發多種危險生命安全的并發癥[4]。有研究指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約為7.8%,且大部分患者并沒有實現降壓達標[5]。而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直接影響患者血壓達標率。部分高血壓患者日常用藥的依從性較差,沒有嚴格按照醫囑進行用藥,或不按照處方配藥,且容易出現漏服、隨意更改用藥劑量、用藥時間、用藥時飲酒等不良情況,最終使得藥效的發揮受到影響[6]。還有部分患者缺乏對疾病的認識,不了解突然停藥對血壓控制產生的危害,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后立即停藥,導致血壓水平波動幅度大,最終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還有患者隨意停藥后,血壓持續性維持在較高水平,最終引發了心血管疾病、肺疾病、腎疾病等,進一步加重了病情[7]。因此,需要加強對高血壓患者用藥行為的干預,以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血壓達標率為67.35%比對照組血壓達標率為20.41%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臨床藥師干預能有效改善高血壓患者血壓狀況,提高血壓達標率。臨床藥師掌握專業的藥物知識,了解藥物的特性、用法以及在機體內作用情況等。藥物是高血壓患者治療中的核心,用藥情況直接影響治療效果,而在制定用藥方案過程中,藥師能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提供科學的藥學服務,能有效提高用藥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可為患者安全用藥提供保障。藥師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促使患者充分掌握藥物相關知識,讓患者認識到正確規律、遵照醫囑使用降壓藥的重要性,使得患者堅持用藥的意識得到強化,使得患者自我管理和保健的水平得到提高,進而促使患者用藥依從性得到提高[8]。藥師干預過程中,其能利用自己的藥學知識為患者提供指導,能詳細講解藥物作用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可促使患者堅持正確用藥,進而使得機體血壓水平得到合理控制,最終提高血壓達標率。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前用藥依從性良好率、不良生活行為、用藥咨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干預后用藥依從性良好率比對照組高,用藥咨詢率、不良生活行為改善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臨床藥師干預能改善患者不良行為,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藥師實施干預措施中,加強了與高血壓患者的溝通,對患者日常不良飲食等行為進行糾正,講解不良飲食的危害,能增強患者對規律飲食的重視,促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斷提高,最終使得患者機體器官功能、系統功能得到改善,使患者身體維持在健康水平[9]。藥師加強對患者日常用藥的干預,跟蹤隨訪患者,了解并記錄患者用藥情況,并根據患者日常行為再次予以針對性的指導,能幫助患者逐漸改正不良行為習慣,最終達到改善患者身體健康狀況的目的[10]。藥師干預在高血壓患者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該干預模式能有效彌補臨床護理、診治的不足,有助于進一步改善臨床治療效果。不僅如此,臨床藥師還可從藥物經濟學的角度來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分析,將患者經濟條件納入藥物治療方案考慮范圍之內,從而制定出可行性較高的治療方案,能促使患者堅持用藥,從而達到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的目的[11]。綜上所述,臨床藥師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和血壓達標率有積極影響,有助于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應用。
[1]朱玉,劉洪峰.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藥學服務對策[J].淮海醫藥,2013,13(5):474-475.
[2]郭綏峰.臨床藥師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及血壓達標率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3,10(15):2211-2212.
[3]郝吉莉,汪永忠,李穎.藥學服務對腹膜透析合并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4,9(5):970-972.
[4]馬小平.臨床藥師干預對門診老年高血壓患者療效與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北方藥學,2014,15(4):106-107.
[5]李秀川.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藥學服務干預對療效及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7(11):3119-3121.
[6]林定齊.藥師干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的研究[J].當代醫學,2014,20(20):104-105.
[7]張璐琳.藥師干預對出院高血壓患者口服降壓藥依從性影響的研究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23(8):168-169.
[8]李社昌.中國三甲醫院門診高血壓患者控制率、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上海:復旦大學,2012.
[9]孫艷萍,王燁,李影影,等.臨床藥師開展用藥教育對老年高血壓合并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影響[J].藥品評價,2013,19(24):16-19.
[10]錢進,李志勇.臨床藥師干預對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江西醫藥,2012,17(12):1089-109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8.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