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紅
(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遼寧大連116000)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卵巢腫瘤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評價
李躍紅
(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遼寧大連116000)
目的探討腹腔鏡卵巢腫瘤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抽取104例卵巢腫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卵巢腫瘤,均采用全麻腹腔鏡手術治療。將104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常規護理+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與對照組(常規護理),各52例,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離床活動時間(15.0±1.4)h、肛門排氣時間(9.0±0.5)h、首次排便時間(72.0± 3.4)h、住院時間(6.0±0.6)h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7%(4/5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4.2%(23/52),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卵巢腫瘤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卵巢腫瘤;腹腔鏡;圍手術期;加速康復外科理念
現階段,隨著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腹腔鏡手術在婦科領域內得到廣泛應用[1]。該手術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特點,受到臨床醫師和患者的高度肯定[2]。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是丹麥醫生在2001年提出的,能有效縮短患者康復時間,促使其術后傷口盡快愈合[3]。本研究以104例實施全麻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卵巢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隨機抽取2014年11月~2016年4月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收治的104例卵巢腫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卵巢腫瘤,均采用全麻腹腔鏡手術治療,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將104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52例。實驗組年齡18~50歲,平均(34.2±2.3)歲;2例為雙側,50例為單側;腫瘤直徑6~11 cm,平均(8.9±1.2)cm。對照組年齡18~50歲,平均(34.6±2.2)歲;2例為雙側,50例為單側;腫瘤直徑6~11 cm,平均(8.8±1.1)cm。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本研究排除含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常規健康宣教、常規腸道準備、基礎護理等。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內容包括。
1.2.1 術前護理(1)健康教育:多數卵巢腫瘤患者出于對疾病的擔心,加之缺乏對腹腔鏡手術的正確認識,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絕望等負性情緒。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強調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全面了解和掌握其基本情況,向其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等。尤其重視告知腹腔鏡手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升患者對疾病及治療的認識,消除其不安感與陌生感。(2)腸道準備: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認為,腸道準備對手術患者來說是一種應激反應,能致使患者術前處于脫水狀態,導致其在麻醉過程中出現低血壓等現象。因此,實驗組患者在進行腸道準備時,僅強調術前2~3 d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術前6 h禁飲禁食。
1.2.2 術中護理確保手術過程中手術間室溫為25℃左右;在對患者術區進行消毒前,避免過多暴露患者軀體,以棉毯對患者四肢進行覆蓋,做好保溫工作。
1.2.3 術后護理(1)飲食護理:患者麻醉清醒后,給予其50~100 mL溫開水,堅持少量多次飲用,從而緩解患者口渴、口干等現象。確保患者術后6 h未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癥狀后,給予其米汁等流質飲食。術后第2天,給予患者適量半流質飲食,并按照患者具體情況增加服用量,并逐步過渡到普食。(2)早期活動:麻醉清醒后6 h,確保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的情況下,指導其進行適量離床活動。術后第1天,指導患者離床活動,在病房走廊內走動;術后第2天,按照其具體情況,指導其進行正常活動。(3)術后保溫:術后做好保溫工作,確保病房室溫為25℃左右,在對患者血壓、呼吸、脈搏等指標進行監測的同時,持續監測體溫變化情況。
1.3 觀察指標(1)觀察兩組患者離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2)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對比實驗組離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分別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x±s)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對比(n)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最早是由丹麥外科醫生kehlet提出的,主要是指通過優化圍手術期相關護理措施,確保機體更接近生理狀態,從而對圍手術期護理及手術治療對患者所造成的應激反應進行控制[4]。此外,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為集成創新理念,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經濟等特點,能促使患者住院時間縮短,減少住院費用,減輕經濟負擔,且能減少手術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促使患者術后盡快康復[5]。
本研究對實驗組患者實施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內容包括術前、術中、術后三部分。其中,術前健康教育能通過良好的健康知識宣教,提升治療依從性,改善預后。而且,傳統觀念認為,術前腸道準備通常需要禁食12 h,從而充分確保患者胃排空,避免實施手術麻醉后因誤吸、嘔吐等致使出現吸入性肺炎[6]。但是,禁食時間過長,會致使患者出現低血糖、饑餓、血容量減少、口渴等不良反應,增加機體消耗,致使血糖水平出現波動[7]。而且,禁食時間過長,還會致使機體因缺乏足夠的營養物質攝入,致使術后組織修復及傷口愈合緩慢[8]。本研究所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僅強調術前禁飲禁食6 h,且通過術前飲用適量葡萄糖溶液,提升患者手術耐受性。一般來說,低溫會對酶活性產生抑制作用,致使機體免疫力降低,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率。該理念認為,術中保溫能避免熱量散失,術后保溫能降低切口感染概率,減輕患者不適感。此外,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倡導術后早期進食,以盡早恢復患者腸功能。術后早期活動可促使合成代謝,改善肺功能,避免出現靜脈血栓等并發癥。
本研究中,實驗組離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輸液停止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且實驗組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P<0.05),與文獻結果相符[8]。凸顯出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卵巢腫瘤切除術圍手術期中應用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綜上所述,腹腔鏡卵巢腫瘤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縮短離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促使患者盡快康復,且不良反應少,安全可靠,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1]王娜娜,薛佳,曹正圓,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后腹腔鏡腎腫瘤剜除術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6):518-520.
[2]謝芝荷,周方萍.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的應用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5,20(6):436,441.
[3]周玉香,陳娟.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與圍手術期的護理[J].當代醫學,2016,22(12):92-93.
[4]楚蔚昕,徐艷,楚蔚琳.加速康復外科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0):32-33.
[5]王曉燕,林征,李俊生,等.快速康復護理在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圍手術期的應用[J].現代醫學,2015,43(10):1301-1303.
[6]韓容芬.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2015,21(19):107-108.
[7]肖碧玲,梁曉萍,陳海蓮,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下胃腸道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4,32 (6):827-829.
[8]楊東霞,周嫣紅,井衛華,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護理中應用[J].齊魯醫學雜志,2012,27(6):494-49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