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偉(賽迪智庫裝備工業研究所)
中國無人機產業已得到高速發展,在研發、生產和消費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但與此同時中國無人機產業還需要進一步的規范,以使該產業在未來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空年來,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迅猛,在個人娛樂消費領域已占據全球領先優勢,在生產作業及商業應用等領域也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發展前景巨大,娛樂應用層出不窮。但無人機迅速發展的同時,頻繁發生的影響安全的事件亟待要求加強管控,由于管理制度滯后、法規標準缺失等所帶來的各地方嚴密管控等系列問題亟待解決。因此,保持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應加強安全管控,更應加快營造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維護和培育好產業競爭優勢,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乃至全世界與無人機相關的產業都在高速發展。
在巨大的市場牽引下,我國無人機產業持續快速發展,2014-2016年,我國無人機產業產值符合增長率達90%。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擁有無人機整機生產企業超過350家,2016年產業規模超過150億元,企業年產量223萬臺,國內保有量近60萬臺。我國深圳地區依托強大的產業配套和加工制造能力,以及優越的創新環境、發達的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全國無人機產業最密集的研發、生產基地,無人機企業研發投入比達到7%,產業幾乎保持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長。2016年深圳市無人機出口54.7億元,同比增長76.9%。
目前,我國除西工大、中航工業、航天科技等傳統軍用無人機研制生產單位外,近兩年在民用消費娛樂類無人機領域迅速崛起了一批領軍的整機制造及行業應用服務企業。2016年,深圳大疆創新公司的無人機年銷售量達170萬架,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分別占國內市場的70%以上,消費娛樂類無人機已經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主要產品80%出口歐美國家,大疆公司也因此被評為2015年全球十大消費類電子產品創新型公司之一。同時,出現了一批專業的飛控系統生產及解決方案供應商。
當前,我國消費娛樂類無人機控制系統技術已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大疆公司不斷創新的無人機產品及其手勢控制、指點飛行、精準懸停、飛控實時診斷、多傳感器智能導航等技術,將繼續引領全球消費級無人機發展。一些行業應用類無人機企業經過自主研發或集成創新,所生產的產品不斷取得突破,一些產品迅速填補我國空白,企業技術水平、行業地位及影響顯著提高。同時,主要企業產品的電子圍欄技術、在線驗證激活飛行、失控自動鎖定以及企業可對無人機實時在線監控等安全防范技術已基本成熟,全國無人機企業產品支持身份識別,具備智能芯片,實現主動避障的產品產量份額均已達到80%以上。
隨著居民消費升級、人工智能快速發展,軍民融合、兩化融合的不斷深入,無人機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使用范圍越來越廣,無人機產業持續受到市場關注。更有一些無人機生產企業紛紛實現大規模融資,未來無人機用戶接受度、企業進入積極性都將保持較高態勢。據預計,2018年我國民用無人機保有量將達到150萬架,同比增長40%以上。到2025年,國內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會達到8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其中農林植保、能源巡線等專業領域規模約500億元。

各類無人機新品都在展會上頻繁推出。
近年來,無人機非法掉落敏感地區及擾航事件頻發,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2015年全國共發生無人機擾航事件4起,2016年猛增至23起,2017年以來,僅成都雙流機場就連續發生了十幾起無人機擾航事件,導致百余個航班備降,數萬旅客滯留。同時,無人機掉落撞斷高壓線、影響列車出行和居民用電,砸傷人等現象時有發生,邊境地區還出現利用無人機走私、組織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等威脅。一些娛樂消費類無人機制造門檻低、獲取容易,用戶又缺乏安全法規教育,飛行環境不健全、申報計劃成本高等,成為無人機“黑飛”的主要影響因素,目前飛行申報計劃成本是2000元/次。而大量由非正規廠家生產的不具備基本安全防范技術的無人機,其違規飛行的安全隱患很大。

無人機應用將滲透到生活中每個角落。
無人機作為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行業管理制度和標準規范滯后于市場發展的困境日益顯現。無人機從生產到使用,涉及研制生產、銷售流通、空域管理、飛行運行、人員培訓等環節,目前各部門職能仍存在交叉重復,各部門監管內容不明確,實施手段不清晰,對于如何促進并規范無人機這一產業發展,相關部門思路尚未統一。無人機生產企業安全防范技術已成熟,但缺乏行業標準規范,缺少應用依據。現行空域使用和飛行體驗規則還很不健全,能飛可飛環境不佳。由于法規制度缺失,為應對無人機“黑飛”,一些地方政府均出臺了較為嚴厲的管控措施,但這些措施仍缺乏上位法依據,可實施性仍不強,已影響到了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我國無人機發展已形成了較大的產業優勢,娛樂消費類無人機已成為我國能夠引領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科技產品之一。今后的發展,應維護和培育好這一產業競爭優勢,保持產業發展引領態勢。但目前無人機對飛行安全、公共安全、國家安全的威脅,已影響到了產業發展前景,無人機飛行約束不斷增加、飛行環境越來越嚴苛,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能夠確保其安全飛行的技術管控手段。目前,民航局雖已批準了可以實時監視無人機飛行的各類云,但仍對缺少對無人機飛行過程的探測、識別、監視、控制及反制等全過程管控的技術手段,云平臺建設使用主體還不明確,缺乏統一性。
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在行業應用類無人機領域,部分核心技術仍存在不小差距。如在發動機油耗、可靠性水平等方面差距還比較大,傳感器、飛控系統、芯片及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仍依賴進口,高清圖傳、精準測繪等載荷應用技術開發及服務滯后。一些行業應用類無人機用戶以定制方式引入國外產品,價格高昂,產品維修維護受制于人;一些娛樂消費類無人機由于采用國外價格低廉的飛控系統,整機集成不足,機體平衡及穩定性較差,嚴重威脅飛行安全。同時,無人機專業人才缺失,特別是無人機制造、維修等領域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欠缺,全國僅有少部分高校涉及無人機領域,無人機人才培養滯后行業發展。
一是盡快出臺無人機管理規定,從國家層面明確無人機監管責任主體,從法規層面確定無人機生產、流通、飛行使用等方面的管理部門及管理職責,建立健全無人機管理頂層架構體系。二是加快無人機標準制訂,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7-2018年版)》基礎上,加快發布無人機分級分類標準,推進無人機設計、生產、試驗、使用、維護、適航、檢測、評價等環節標準及產品統一識別碼、安全性要求等亟需標準制訂,完善無人機標準體系。加強國際標準制訂,主導國際標準工作,提升國際話語權。三是推進無人機產品安全檢測,基于產品安全標準,檢測無人機滿足要求才能生產銷售。
一是加快建設國家級統一的無人機安全管控平臺,實施無人機分類監管,要求安全隱患較大的娛樂消費類無人機實行在線驗證激活關聯實名綁定,與用戶群體相對固定、飛行任務明確的商業運營用無人機等共同納入監管平臺;放開微小型玩具類無人機的空域限制和飛行使用限制,對于大型無人機實行適航管理。二是明確監管平臺功能,可實現在線空域、計劃申報服務,并進一步明確監管平臺建設主體和使用責任主體,探索建立企業、地方和中央的三級管控平臺體系,由生產企業監測各自產品流向及運行狀態信息,實時反饋地方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適時總結階段性情況報中央政府。三是建立反無人機技術體系,與國家監管平臺聯動,實現無人機的全局實時管控。
一是加快制定發布無人機產業發展指導性文件,從國家層面統一無人機安全管控和產業發展,加強行業指導,針對無人機發展法規標準滯后、監管手段不強、技術不足等問題,突出技術管控、標準規范及創新發展,加快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主要問題。二是加強政策研究制定。綜合運用各類手段,在產品研制、公共服務平臺、試驗試飛平臺、檢測論證平臺等建設中加大對無人機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發展專業級無人機及配套發動機、飛控系統和零部件。鼓勵企業瞄準市場需求,通過軍民深度融合和產學研用相結合,集中資源精準開發行業應用類無人機產品,推動金融、保險等政策創新應用于無人機領域。鼓勵高校加大無人機制造專業人才培養,開展電池技術、無人機材料、油動發動機等基礎技術研究,并推動實現產業化。
推動無人機行業組織建設,加大宣傳試點先行
一是加強行業社會團體組建及試點工作開展。加快推動組建集無人機主要研制企業、用戶單位及研究服務機構等組成的全國性的無人機產業聯盟,開展無人機技術創新、安全標準制定及應用,宣傳無人機安全飛行注意事項及有關政策,推動開展無人機標準法規、試驗檢測認證等試點,不斷總結,形成經驗全國推廣。二是大力宣傳安全飛行。通過社會媒體、公共平臺大力開展無人機安全宣傳和教育工作,提高公眾相關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三是鼓勵有條件、有需求、有意愿的地方開展無人機管理法規及政策試點,對不同試點地區按照不同的無人機分類標準、管控手段、空域劃設和使用規則、飛行計劃申請等方面進行試點,加快疏堵結合,推動管理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