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融雪
31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中,晝間總點次達標率為87.2%,夜間達標率僅為59.7%。
越是大城市,噪音污染越嚴重。
2017年6月9日,環保部發布《2017年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根據報告的數據,全國城市功能區聲環境晝間監測點次總達標率為92.2%,夜間監測點次總達標率為74.0%。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環保法專家王燦發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中國2008年頒布的《聲環境質量標準》對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噪聲規定了最高限值。按照此標準,環保部年度報告的31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中,晝間總點次達標率為87.2%,夜間達標率僅為59.7%。
噪音污染正在成為城市環境的短板。大城市必須向噪音宣戰了。
噪聲投訴占環境投訴總量四成
“噪音不只是擾民,對人體健康也有很大影響。”北京西城區德勝社區全科醫生高鳳娟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2011年,世衛組織和歐盟合作研究中心曾發布一份噪音對健康影響的全面報告《噪音污染導致的疾病負擔》。該報告指出,噪音污染不僅讓人煩躁、睡眠差,更會引發或觸發心臟病、學習障礙和耳鳴等疾病,進而縮短人的壽命。
《2017年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顯示,2016年相關部門共收到環境投訴119.0萬件,其中噪聲投訴52.2萬件,占環境投訴總量的43.9%。
“這與我們接到的投訴比例是一致的。”王燦發于1998年在中國政法大學成立了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1999年年底,該中心法律幫助熱線開通。
“19年來,噪聲投訴一直是我們接到的各種投訴中占比最高的,保持在40%左右。”王燦發告訴本刊記者。
環保部報告顯示,各類環境噪聲投訴中,建筑施工噪聲投訴占比最高,達50.1%;社會生活噪聲其次,投訴占36.6%。
細分來看,建筑施工噪聲投訴晝間僅占9.5 %,夜間高達90.5 %;社會生活噪聲投訴中, 商業、鄰里、廣場舞等噪聲投訴占了半壁江山。
“和大氣污染不一樣,噪聲具有瞬時性、局部性的特點。”王燦發如此解釋噪聲投訴的高企,“大氣污染的受害者容易有觀望心理;而噪聲的受害者,比如臨街的高層居民受到交通噪音的干擾,會覺得自己是直接受害者,就會進行投訴。”
需破“九龍治水”難題
“盡管近年來噪聲投訴的比例居高不下,但治噪難有其客觀原因。”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岳亮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比如,沒有專業的噪聲監測設備,沒有足夠的執法人員;與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要素的污染不同,噪聲污染瞬時性、局部性、分散性很強,有時很難取證;當時解決了,但之后可能又會繼續。
治噪難,原因還有管理機制上的“九龍治水”。
“由于噪聲污染種類繁雜,其監督管理涉及環保、工商、城管、公安等多個部門,在噪聲污染管理過程中,如果缺乏有效機制,極易把小事拖成大事、難事。”王燦發表示。
環保執法的有效性必須依托于各部門聯合行動。
以北京建立的長效部門協調聯動機制為例,北京實行了市民舉報環境污染違法行為“首接負責制”,在收到市民投訴舉報后,工作人員會按照職責分工,第一時間將其轉交至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政府部門把溝通協調的‘麻煩留給自己,部門之間既不推諉扯皮,也不敷衍塞責。這就是‘九龍治水的解決之道。”岳亮說。
南京也打過一套噪聲治理的跨部門“組合拳”。
2016年7月,中央環保督查組進駐江蘇,交辦南京一批環境信訪問題,其中包括南京湖畔居小區市民投訴火車站噪聲擾民問題。
南京市環保局對湖畔居小區鄰近鐵路的住宅樓噪聲進行了現場監測,以確認噪音超標。
隨后,南京市交通局組織召開專題協調會,采取了一系列改進措施:鐵路部門在現有P60軌無縫線路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噪聲源強度;加強列車司機的教育,減少鳴笛;加強對線路的管養,保證列車通過時減少震動;等等。
此外,當地玄武區政府牽頭落實建設責任主體和監管單位,在小區臨鐵路邊最東端轉角處補建隔音屏;平時加強隔音屏的巡查、保養等工作,發現破損及時修補。
南京經驗:首先是強化監測和考核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介紹說,在31個城市中,晝間達標率為百分之百的一共有6個,分別是銀川、呼和浩特、海口、貴陽、昆明、拉薩,其次是福州,達標率為98.8%,然后是南京,達標率為96.9%。
夜間達標率除銀川為百分之百外,接下來是拉薩和南京,均為87.5%,并列第2。
一些晝間達標率排在南京前面的城市,夜間達標率要比南京低不少,如貴陽,夜間達標率僅為31.3%,呼和浩特為45.0%,海口為62.5%。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認為,南京在治噪方面的舉措,在大城市中是較有代表性的。
南京環保局局長包洪新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介紹了南京治理噪聲的辦法。
“首先是強化監測和考核。”包洪新說,南京全市設置了539個區域噪聲網格點,建成了28個噪聲自動檢測站點,并將聲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納入了年度區長生態環保目標任務考核。
南京主要是實施區域治理。“比如從源頭上嚴格環境準入,對可能產生噪聲擾民影響的新建項目提出限制要求,對新建快速路項目要求采用低噪聲路面,同步建設聲屏障,選用低噪聲型施工設備等。”包洪新告訴本刊記者。此外,南京還將城區交通禁鳴列入了公安執法事項。
“關于夜間噪聲治理,南京實行了‘三嚴——嚴控施工數量、嚴格把關、從嚴查處。”包洪新說,“每天審批夜間施工工地數不超過10%,對于投訴多的工地,我們不僅暫緩審批,還會主動積極做好與周邊居民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