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
人們都知道,孕期和哺乳期用藥有很多禁忌,以致很多處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生病后,什么藥都不敢用,甚至發熱時也堅持不用藥,這樣做存在著病情加重的風險。因此,掌握孕期及哺乳期用藥,特別是發熱后的正確用藥,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介紹常見的四種退熱藥在孕期和哺乳期的使用情況。
對乙酰氨基酚
可應用于妊娠各個階段的鎮痛和退熱,雖然藥物可通過胎盤,但治療劑量下短期應用比較安全。常用劑量為300~500毫克,可每隔4~6小時給藥1次,連續使用一般不超過3天。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的研究顯示,孕期應用對乙酰氨基酚可能與兒童哮喘有關。單次或多次大劑量應用可導致孕婦肝細胞損傷,甚至繼發肝衰竭、胎兒宮內窘迫、流產、死胎等。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限制對乙酰氨基酚每單劑量處方中含量不超過325毫克。
對乙酰氨基酚分泌至乳汁中的濃度很低。乳汁中的藥物濃度峰值約出現在服藥后1~2 小時,用藥1000毫克,胎兒可以吸收的最大劑量約為母親的服用劑量的1.85%。美國兒科學會將對乙酰氨基酚列為哺乳期可使用的藥物。
布洛芬
常用劑量為200~400毫克,每日3次,連續使用一般不超過3天。在妊娠早期和晚期使用存在風險(因不同的研究中對于妊娠早期和晚期的時間設定并不完全一致,在妊娠周期的前、后三分之一使用均應謹慎)。孕早期使用布洛芬的孕婦所生的嬰兒發生大的出生缺陷的比例為4.5%。
從藥理作用講,妊娠期間使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可導致胎兒動脈導管收縮,在妊娠晚期使用則可導致新生兒出現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還會抑制臨產,延長產程。準備懷孕的女性也不可使用該類藥物,因為動物模型顯示布洛芬抑制胚泡的植入。
布洛芬在乳汁中的分泌量甚微,約為母體劑量的十萬分之八。美國兒科學會將布洛芬列為哺乳期適用的藥物。
阿司匹林
常用劑量為300~500毫克,若發熱持續,可每隔4~6小時給藥1次,連續使用一般不超過3天。資料提示,人類孕早、晚期使用存在風險。
妊娠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導致孕婦貧血、產前或產后出血、過期妊娠和產程延長。大劑量使用阿司匹林對胎兒的影響包括圍產兒死亡率增加、宮內發育受限、先天性水楊酸鹽毒性和白蛋白結合力下降。孕晚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導致胎兒動脈導管過早關閉。盡管有研究顯示,對于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和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的患者,小劑量阿司匹林可能有益,但研究結果并不一致,仍需更多的研究來證明。和布洛芬一樣,阿司匹林也可抑制胚泡植入,因此,準備懷孕的女性應當避免使用。
阿司匹林在乳汁中有低濃度的分泌,但由于潛在的水楊酸鹽毒性,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哺乳期慎用。
雙氯芬酸
國內多使用栓劑,常用劑量為50毫克,每日1~2次,連續使用一般不超過3天。資料提示人類孕早期、晚期使用存在風險。
雙氯芬酸可通過人類胎盤。動物實驗提示,雙氯芬酸可抑制胚胎著床和胎盤形成。人類的研究提示孕期使用雙氯芬酸可能與胎兒心血管畸形、唇裂等先天性畸形有關。孕晚期使用雙氯芬酸對胎兒的副作用主要為動脈導管過早閉合和肺動脈高壓。雙氯芬酸會抑制胚泡植入,因此,準備懷孕的女性應當避免使用。
雙氯芬酸在哺乳期的應用研究甚少,但鑒于其在成人血液中的半衰期很短,且與其他類似藥同用時并不增加毒性,美國兒科學會認定為哺乳期可以使用。
(摘自 《丁香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