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川自貿區初定為成都、瀘州兩大片區,目的在于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對四川自貿區如何實現貿易便利化的路徑進行探索,從貿易便利化內涵與評估及《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出發,就如何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出建議。
[關鍵詞]自貿區;貿易便利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F75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5-0038-02
[作者簡介]何茹(1996-),女,漢族,四川宜賓人,本科,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一、貿易便利化概述
(一)貿易便利化的內涵
目前,貿易便利化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與標準。世貿組織對于貿易便利化的解釋是國際商品交換的合作與過程的簡化。狹義的貿易便利化僅指簡化商品通關程序、降低貿易成本;廣義的貿易便利化還包括商品技術規范、商品品質檢驗及跨國商品證書互認等。盡管對于貿易便利化的定義不盡相同,但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即加速國家間的貿易流程,減少不必要的環節,使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貿易便利化水平低會極大影響國際貿易的發展,甚至成為國際貿易進入的壁壘。
(二)貿易便利化的評估
目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各種貿易壁壘也就成為影響貿易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貿易便利化能使貿易流程、通關手續簡化,交易成本降低,但貿易便利化所帶來的收益能否轉化成國民經濟增長的福利,還需要細化的指標來進行衡量。對于貿易便利化的評估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物流效率:港口基礎設施是否滿足了進出口貿易發展的需要;物流企業是否具有顯著的國際競爭力?物流服務是否建立了統一公開的評價體系?
2邊境管理效率:清關程序是否得到優化?不必要的程序環節是否存在?進出口耗費時間是否合理?多余收費是否存在?管理是否公開透明一致?
3環境規制:政府政策是否透明?是否有效加快了進出口速度?企業日常交易管理費用是否降低?政府官員是否存在徇私舞弊?政府管制負擔是否合理?
4電子商務與金融:金融服務成本是否合理?服務機構設置是否合理?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否充分與新技術相結合?
5經濟效益:貿易環境是否得到改善?貿易規模是否增加?FDI集聚效應是否形成?
二、四川自貿區建設與貿易便利化協定
(一)四川自貿區建設
2016年8月,四川獲批設立自貿試驗區。目前四川自貿區已進入建設實施階段。按照自貿區總體方案,在規劃120平方公里的試驗區范圍內,將劃分為兩個片區,分別位于成都、瀘州。成都片區中高新區將會在服務貿易方面開展探索,雙流區將會在跨境電商方面開展探索,天府新區將在科技創新方面進行探索,以上三區將占90平方公里;而位于蓉歐班列起點的青白江區將占到10平方公里。此外,瀘州片區作為“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的鏈接點,將開展探索內陸港口自貿區模式。
(二)貿易便利化協定帶來的挑戰
2015年9月4日我國向WTO提交《貿易便利化協定》(TFA),TFA是在WTO第九屆部長級會議于巴厘島達成的首項多邊貿易協定。至2017年2月22日,已有112個WTO成員國接受了該協定,意味著該協定正式生效。
《貿易便利化協定》帶給我國的挑戰:一是提高透明度義務要求,協定第一部分前五條規定成員應該迅速公布表格、單證及各項規費,提前公布貿易法規,對進口前貨物稅則及原產地等作出預裁定,允許提出行政申訴等。這樣對海關公布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對海關合作的要求:TFA第12條強調了成員海關應就申報信息開展合作,便于信息核實等。
三、推進四川自貿區貿易便利化的措施
(一)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由上海自貿區于2015年首創,它與以往的清單管理正好相反,采用逆向思維列出企業、投資者不能做的,清單上沒有的都是允許的,以此提高投資效率。四川自貿區建設中運用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可以加快政府簡政放權步伐,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二)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
貨物通關一體化是貿易便利化措施中最重要的一個措施。加快電子口岸建設,充分運用網絡技術分析、防控風險,做到便利化與防風險并重。數據信息部門間、區域內共享,部分事務網上辦理,單證電子化,簡化程序,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四川自貿區中的成都片區(成都自貿區)、瀘州片區(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將協同發展,逐步實現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
(三)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結算制度
豐富跨境電子商務支付手段,支持金融機構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既是對整個進出口過程的優化,又能提高企業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鼓勵各金融機構、支付機構開發金融創新產品,以適應人民幣跨境結算的需求。
(四)推動港口管理體制改革
海關、商檢等部門共同合作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政府弱化微觀事務管理、加強宏觀上的動態指導。同時要加強對風險的防控,重視信息安全。四川自貿區現有兩個片區,更需要實現港口間網絡化管理,信息共享,提高閑置資源使用效率和貨物流轉速度,充分適應全球化發展的需要。
(五)貿易便利化與基建并重
基礎設施建設是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基礎。自貿區建設需充分考慮到港口基礎設施的可持續性、高效性,擁抱“大數據”,將信息化運用到管理與實踐中,提高海關、商檢等部門的信息化水平,從而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港口運作效率。
(六)推動內外貿協同發展
長期以來,國內貿易與對外貿易總是處于分離狀態。事實上,只有內外貿易協同發展才能使經濟發展充分結合國內外兩個市場、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四川是“一帶一路”及“長江戰略經濟帶”的交匯點,是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通走廊,是內陸開放的前沿地帶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依托。因此,需要政府制定相關制度,對內貿易與對外貿易并重,切實推進貿易便利化。
[參考文獻]
[1]郭蒙蒙上海自貿區貿易便利化的發展和影響[D]遼寧大學,2016
[2]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青年骨干人民幣跨境流動問題研究小組,李澤智,申蕊 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系統研究——以東盟、南亞區域經濟為例[J] 時代金融,2013(14):298-300,311
[3]李果四川自貿區方案初定 或分成都、瀘州兩大片區[N] 21世紀經濟報道,2017-02-08.
[4]曾文革,江莉 《貿易便利化協定》視域下我國海關貿易便利化制度的完善[J] 海關與經貿研究,2016(1):1-9
Abstract: Sichuan FTZ has been separated into for Chengdu area and Luzhou area initially which aims at building up a highland of inland open economy. This paper is trying to explore the path of Sichuan FTZ on how to implement the trade facilitation since FTA has come into force officially.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rade facilitation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paper also try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de facilitation.
Key words: FTZ; trade facilitation; path
(責任編輯:郭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