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義烏市進口貿易總量不斷增長,但明顯滯后于出口;進口商品以生產資料類為主,日用消費品保持高速增長;進口商品來源廣泛,以“一帶一路”國家為主。從大力培育進口貿易主體、積極拓展進口貿易渠道、積極搭建進口展銷平臺、提高進口貿易便利化水平和加強進口貿易公共服務五個方面提出加快義烏進口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推動義烏向全球小商品貿易中心邁進。
[關鍵詞]義烏;進口貿易;進口貿易渠道;進口展銷平臺
[中圖分類號]F74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5-0040-02
[作者簡介]曹晶晶(1982-),女,浙江義烏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基金項目]浙江省高校“十三五”優勢專業建設項目——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浙教高教[2016]164號文件)。
進口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家從提升開放合作水平的高度出發,積極實施進口貿易促進戰略。對義烏而言,發展進口貿易不僅是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貿易結構的需要,更是推動市場轉型發展,積極培育新業態的重大戰略舉措。
一、義烏進口貿易發展現狀
(一)進口貿易總量不斷增長,但明顯滯后于出口
2011年義烏獲批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至今,進出口貿易獲得蓬勃發展,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率為5643%。2011年至今,義烏進口貿易總量亦不斷增長,2016年,義烏實現進口總額45億美元,在全國進口貿易形勢不樂觀(全國增長06%、浙江省增長37%、金華下降123%)以及人民幣大幅貶值等不利因素影響的大背景下,義烏進口貿易實現逆勢高速增長,同比增長2461%。然而,相對于出口貿易總量和增長情況,義烏進口貿易總量與增長明顯滯后(見表1)。
(二)進口商品以生產資料類為主,日用消費品保持高速增長
目前,義烏進口商品種類已經超過10萬種,進口商品以生產資料類為主,其中塑料制品、機械器具、賤金屬及其制品、木及木制品進口額居前列。近兩年義烏日用消費品進口增長迅猛,2016年,義烏日用消費品進口681363萬美元,同比增長10739%,在2015年實現同比增長1036%的基礎上,實現了連年翻番(見表2)。
(三)進口商品來源廣泛,以“一帶一路”國家為主
義烏進口商品貨源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臺灣、美國、德國、泰國、荷蘭為義烏市2016年前五大進口來源國(地區),日韓、東南亞、澳洲等“一帶一路”國家進口商品也在持續增加。2016年亞洲國家進口商品增速高于其他地區,同比增長約32%(見表2)。
二、促進義烏進口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大力培育進口貿易主體
支持生產企業、貿易公司、市場商戶從出口型向進出口并重轉型。培育一批立足義烏、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大中型進口企業,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積極招引境內外有實力進口主體來義烏落戶。發展進口貿易供應鏈服務企業,重點培育和引進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進口清關、保險、外匯、倉儲、融資等“一條龍”服務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打造一批進口貿易供應鏈服務平臺。
(二)不斷拓展進口貿易渠道
充分依托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動進口市場多元化發展。重點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日用消費品和服務進口。充分利用“義新歐”鐵路班列常態化運行的有利條件,積極組織沿線國家和地區貨源。以建設浙江(義烏)跨境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示范區為契機,加快發展跨境電商進口,打通線上進口通道。鼓勵境內外企業利用義烏保稅物流中心等場所,在義烏市設立進口商品“中國倉”,鼓勵境內外企業在境外設立進口商品“海外倉”。
(三)積極搭建進口展銷平臺
高標準、高水平規劃和建設義烏絲路新區,逐步把絲路新區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合作示范區和進口貿易核心平臺。做大做強進口商品館、副食品市場、篁園服裝市場三大市場平臺,探索、優化進口商品經營模式,不斷豐富進口商品品種。積極發展各類進口促進平臺及現貨交易平臺。支持企業自建銷售網絡,積極搭建進口貿易會展平臺。支持建設進口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和交收運營平臺。鼓勵發展進口商品專業街區,大力發展購物旅游。
(四)提高進口貿易便利化水平
大力推廣長江經濟帶區域一體化通關模式,精簡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和通關流程,切實提高通關效率。不斷優化檢驗檢疫通關環境,探索“即報即放,事后抽查”的監管模式,對貨物進口實行風險管理和分類管理。推進進口稅收征管便利化,鼓勵企業根據國家的產業導向享受稅收優惠。進一步加強口岸服務能力建設,打通跨境進口電子商務通路。加強企業誠信評價體系建設,對誠信好、等級高的進口企業,在行政許可、報關、報檢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五)加強進口貿易公共服務
深化外事審批、出入境管理等制度改革,簡化進口相關行政審批程序。建立進口貿易風險防范預警機制,增強進口貿易企業經營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健全進口商品長效監管機制,完善進口商品查驗追溯制度,加大對假冒偽劣進口商品、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發揮行業中介、貿易促進機構在擴大進口中的作用,強化商會、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行業指導、咨詢培訓等服務功能,規范發展進口交易中通關、通檢、物流、檢測認證、信息咨詢等中介市場。
[參考文獻]
[1]義烏市統計局.2011—2016年義烏市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2016.
[2]王君英.推進試點改革加快義烏進口貿易發展研究[J].觀察與思考,2012(8):57-59.
[3]陳旭華.改革試點背景下義烏進口貿易的調查與分析[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3(13):47-50.
[4]季曉偉.依托國際化專業市場擴大進口貿易的策略研究[J].武漢商學院學報, 2014(28):37-39.
[5]李春麗,杜云波.義烏發展轉口貿易的戰略選擇[J].人民論壇, 2012(8):148-149.
[6]孫鶴鳴,方佳麗.加快浙江進口貿易發展的思考[J].價格月刊, 2013(3):52-56.
[7]王利平.關于擴大進口優化外貿結構問題的思考[J].浙江金融, 2011(11):4-7.
(責任編輯:顧曉濱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