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雨晴+陳欽萍+王婷婷
[摘要]長樂是我國第五大紡織工業重鎮,但受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紡織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采用SWOT分析法,對長樂紡織業發展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挑戰進行分析,其中優勢包括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優勢、資金優勢,劣勢包括產業結構不合理、企業管理機制不靈活、新時代對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機遇包括中國加入WTO、福州迎來“五區”疊加機遇 ,挑戰包括響應國家號召“去產能”、紡織品貿易環境逐步惡化、國際社會經濟形勢錯綜復雜。
[關鍵詞]長樂;紡織業; 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F404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5-0064-03
[作者簡介]華雨晴,女,漢族,福建人,本科,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通訊作者]陳欽萍,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
[基金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長樂紡織業出口競爭力的SWOT分析”(項目編號:201413762011)。
一、引言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眾多傳統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紡織業作為傳統產業的一部分,同樣面臨著成本上漲、訂單減少、耗能大等問題,因此如何在新形勢下,走出困境,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福建長樂市作為我國第五大紡織工業重鎮,有著完善的紡織產業體系,受國內外諸多因素影響,長樂紡織業承受著發展壓力,但作為福建第一個千億產業集群和長樂市主導產業,長樂紡織業必須尋找發展的突破點,借助“一帶一路”、福建自貿區建設等政策優勢,實現轉型升級。目前關于紡織業內容研究較為豐富,有針對中國紡織業出口競爭力分析,從國際視角探討提升我國紡織業發展的對策建議[1];有針對紡織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路徑的研究[2-3];有從區位角度研究紡織業轉移的影響因素,探討區位空間的重要性[4]。由此可見,紡織業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可知其重要性。長樂作為全國三大百萬紡紗基地之一,對我國紡織業發展有著重要貢獻,因此學術界關于長樂紡織業發展水平有一定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新聞報道,學術性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文采用SWOT分析長樂紡織業發展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并在此基礎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我國紡織業發展提供借鑒。
二、長樂市紡織業發展概況
紡織工業是福建長樂的傳統產業,自沿海經濟開放以來,福建鼓勵、引導多種經濟成分的紡織企業發展,致使三資、民營、鄉鎮紡織企業逐步與日俱增,逐步成為福建紡織業的一支重要生力軍。據統計,2015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500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92%,實現利潤總額3950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20%,但同比減少了87%,增速有所回落。“十二五”期間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估計在9%左右。可見,長樂紡織業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工業系統中均處于較好水平[5]。長樂紡織業主要由化纖、棉紡和經編業三類組成(見表1)
如表1所示,三大主要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共220家,龍頭企業有恒申合纖、景豐科技、祥錦實業、新華源紡織、鑫東華紡織、錦源紡織等。從財政收入看,入庫地方稅收共207億元。2015年紡織業入庫地方稅收326億元,同比減少1057%,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可能原因在于長樂紡織價格相對浙江等地沒有明顯優勢,原料價格、勞工成本也逐步提升,紡織業出現一定的困境。
三、長樂市紡織業發展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
1區位優勢
一是立足對臺優勢。長樂市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南岸,轄境東瀕臺灣海峽,長樂市立足區位優勢,積極促進與臺特色交流,在經貿交流合作中,取得良好成效。長樂紡織企業充分利用臺灣紡織業在設備、技術、原料等方面的優勢,引進先進設備。近兩年來,長樂為了加快紡織產業智能化生產,先后引進臺灣經編、印染等先進設備500多臺。二是產業集聚優勢。長樂市是福建省第一個千億產業集群,在原有金峰經編、松下花邊、江田棉紡等分散產業板塊和經編花邊園區的基礎上,按照“三城三群”規劃理念,形成了“航空港工業集中區”、“濱海工業區”和“閩江口工業區”三大紡織工業集中區。通過集群方式,擴大產業規模,形成規模效應。據統計,長樂紡織企業通過集中采購、協商定價、原材料本地消化等措施,集群內的企業生產成本要比集群外企業生產成本低5%~10%。
2產業基礎優勢
紡織業是長樂傳統的優勢行業,經過30多年的培育與發展,紡織企業從小到大、產業從弱到強,積累了投資、生產、營銷、管理等多方面經驗,在資源分配、金融支持、公共服務等方面探索了一條適合產業發展的路子,形成了在不同經濟環境下產業永續發展的機制。長樂市已形成了化纖、紡織、織造、染整、服裝等完善的產業鏈,是我國紡織業發展速度較快的地區之一,有著較好的產業基礎。目前長樂紡織業發展已進入新常態,作為傳統優勢加工業,長樂紡織業已形成門類全的紡織產業體系,產業內部銜接良好,擁有較大的市場,還具備相應的人才和技術基礎。
3資金優勢
長樂紡織企業形成了兼有合作制和股份制雙重特征的股份合作制模式,或者上下游交叉投資、跨行業投資,民間資金進入產業資本的渠道寬,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隨之增強。長樂民間資本活躍,為紡織業發展注入新的能量,民間資本主要包括海外長樂、域外長樂及本土長樂三塊資金,其中海外資金則是推動長樂紡織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源泉。在資金優勢的基礎上,長樂能夠引入技術先進的紡織設備,提高紡織生產率,進而創造更多的勞動財富,進一步提高長樂紡織業的發展水平。
(二)劣勢(Weaknesses)
1產業結構不合理
雖然長樂紡織業在全國發展較為迅速,但近年來產業結構不合理依然是關鍵問題。一是行業發展問題,由于歷史原因,長樂紡織業主要是集中在棉紡經編等層次較低的行業上,附加值較低,難以與其他企業進行競爭。二是長樂企業規模相對較小,以鄉鎮家庭企業為主,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規模有所擴大,但依然偏小,企業的管理模式以傳統家庭式經營為主流,制約了企業成長。
2企業管理機制不靈活
長樂紡織企業以家族式企業為主,以長期累積經驗為指導,因此,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缺乏規范性管理。這主要由于家族式企業內部缺乏相應的約束機制,經營管理機制較為單一,不能依據市場變化隨時作出反應,缺乏生機活力。同時,由于家族式企業規模較小,在技術開發、管理方面不能夠適應國際紡織業發展的要求。同時,企業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對市場的預測,有效供給不足。
3新時期對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
紡織行業的環境污染主要包括廢水、廢氣、固定廢棄物及噪聲四個方面,其中廢水則是對環境生態破壞最為嚴重的排物。在行業發展的初期,國家對于環境要求相對較低,隨著國家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對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從最早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再到現在的生態文明建設,無不把生態環境放在首位。因此,在新的時代下,紡織行業的發展必然要受到環境的挑戰,這必然會使得紡織行業遭受一定的環境成本損失。
(三)機會(Opportunities)
1中國加入WTO
中國加入WTO,意味著紡織產品進出口配額取消、關稅降低,給予企業與外國企業競爭在同一個水平上,這無疑對于紡織業而言是一個利好的發展機會。長樂紡織業依托產業區域和資源優勢,充分利用WTO帶來的優惠政策,為長樂紡織出口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同時,在全面開放的國際市場競爭中,長樂把握機遇,找準定位,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
2福州迎來“五區”疊加機遇
在“十三五”期間,福州迎來“五區疊加”,即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及國家級新區。“五區疊加”也給長樂紡織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尤其有利于長樂紡織產品出口。
(四)挑戰(Threat)
1響應國家號召“去產能”
迫于世界經濟下行的壓力,國內外需求降低,產能過剩、庫存壓力問題日益突出。據報告顯示,全國576%的紡織業認為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6]。如何處置大量 “產能過剩”也是長樂紡織業轉型升級面臨的關鍵性問題。因此,適應國家經濟轉型發展要求,紡織業面臨著改革的壓力。新時期“一刀切式”去產能的方式不復存在,應采用提高技術或環保標準的方式引導產能出清和產品結構升級。
2紡織品貿易環境逐步惡化
2003年的《伊斯坦布爾宣言》掀起了一場阻止中國紡織品出口的浪潮,要求WTO對中國紡織品繼續實行配額管理。雖然WTO對該宣言的要求不作出肯定,卻已有多個國家簽署了這份協議。而2005年1月取消了紡織品配額之后,各國預計未來紡織市場可能發生變化,繼而發生50多個國家近100個紡織服裝貿易協會,要求世貿組織召開緊急會議。國際對中國紡織貿易的偏見一直持續至今,國際間的貿易摩擦形勢較為緊張。由此可見,中國紡織品所面臨的國際環境愈來愈嚴峻,如何突破國際對中國紡織品的抵制,任重道遠。
3國際社會經濟形勢錯綜復雜
目前國際社會形勢演化愈發復雜,不可控因素逐漸增加,如2015年12月美聯儲采取加息策略,2016年6月英國公投離開歐洲等都影響著國際社會經濟的運行。從中國經濟發展來看,美元加息促使中國大量熱錢外流,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經濟發展雪上加霜。英國脫歐促使歐洲經濟一落千丈,作為中國的貿易伙伴國,必然影響著中國對外貿易,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必然影響著上游的有效供給。
三、總結
長樂紡織業比較優勢正在逐步消失,產業結構轉型、成本提升、技術改進、生態環境需求等,都預示著未來紡織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如何突破重圍,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有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讓產業發展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徐劍明.我國紡織業競爭力的國際比較及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02(1).
[2]張倩男.基于低碳經濟的廣東省紡織業轉型升級路徑研究[J].企業經濟,2013(8).
[3]我國東部地區紡織業轉移的區位選擇——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解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3(8).
[4]張燕. 從供給側改革的角度看紡織行業去產能[EB/OL]. http://mt.sohu.com/20160613/n454120064.shtml.2016-02-05
(責任編輯:顧曉濱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