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會 楊新順
[摘要]新疆是農業大區,也是自然災害頻發區,自2007年政策性農業保險開辦以來,新疆形成了兵團模式和地方模式,分別由中華聯合新疆分公司和人保財險新疆分公司經辦具體業務。兵團的農業保險在新疆一直處于領先地位,起到了示范作用。基于中華聯合保險新疆分公司以及新疆保監局的實際調研,闡述了新疆兵團農業保險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對新疆兵團農業保險的發展提供實質性的理論支撐。
[關鍵詞]新疆兵團;農業保險;再保險
[中圖分類號]F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5-0124-04
[作者簡介]趙廣會(1990-),女,漢族,山西定襄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險理論與實務;楊新順(1962-),男,漢族,副教授,中國保險學會理事,新疆保險學會理事,新疆首批保險市場監督員,研究方向:保險理論與實務。
[基金項目]自治區項目課題“延遲退休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發展的影響研究”,人文社科類(項目編號:XJGRI2015118)。
一、兵團農業保險現狀
新疆獨特的農業保險發展模式,是由兵團模式和地方模式組成。本文僅就兵團模式進行闡述。農業是兵團的基礎產業,農業占兵團經濟總量的38%,遠遠高于全國水平,所以農業的發展直接決定著兵團的發展,但是兵團又是一個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的區域,根據兵團民政局數據,“十二五”期間,由于各類自然災害頻發,造成年均兵團人次受災40多萬元,損失更達30億元以上。“十二五”期間農業保險總計理賠1240億元,農業保險對兵團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兵團農業保險是由中華聯合保險公司新疆分公司承辦的。為提高服務質量,中華聯合保險公司建立了服務網絡及專業農險隊伍。目前,新疆分公司所屬各級機構共有238家,其中地州分公司19家,營業部1家,支公司145家,營銷服務部73個,農業保險服務網點2185個,機構網絡遍布天山南北,是疆內目前唯一一家基層機構覆蓋所有團場和95%以上農業連隊的公司。2015年兵團農業保險規模同比增長1808%,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182個百分點。
兵團模式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模式,兵團是中央直屬單位,實行的是統保方式,兵團中央補貼性農業保險保費構成僅由中央和農戶兩部分組成。其中,種植業:中央財政65%,農戶自負35%;養殖業:中央財政80%,農戶自負20%。而地方是由中央、省級、縣級和農戶四部分組成。
二、中華聯合保險公司經營優勢
(一)與兵團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中華聯合最初就是為兵團服務的。通過多年的合作,公司的基層機構與各師、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公司員工絕大多數出身于兵團,是團場職工的后代,對團場有著深厚的感情和難以割舍的紐帶關系,這些員工多年服務兵團團場,有扎根兵團、服務團場的牢固敬業意識,并且有強大的動力全身心投入到服務團場的工作中。通過長期與師團合署辦公,共同奮斗,形成了唇齒相依的默契關系,了解師團基本情況,熟悉師團基層工作流程,掌握師團農業生產動態,為全面開展農業保險承保、查勘定損、理賠服務等各項工作打下基礎,能夠積極協助團場開展防災防損及農業技術應用推廣。
(二)積極引進新科技,加強專業服務能力
在開展農業保險過程中,通過引入電子信息先進技術,如無人機、衛星遙感、3S遠程查勘等,提升農業保險技術含量和專業服務能力。為了提高兵團農業保險工作效率和科技含量,中華聯合利用無人機及衛星遙感技術,分別構建了采集平臺、展示平臺和分析平臺,目的就是將農業保險全流程管理和農業遙感信息緊密銜接,克服了農業保險的“承保、定損、理賠及區劃”難題,打造農業保險“按圖作業、按地管理、服務到戶、防災防損”新模式。通過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飛行,GPS地面定點采樣三位一體的綜合手段進行農險災情查勘,避免了現場查勘時的盲目性和人為因素的干擾。公司還引入了養殖業3G遠程查勘技術,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優化并再造管控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查勘成本,防范道德風險。
(三)擁有健全的機構網絡,為農戶提供“零距離”優質服務提供了保障
中華聯合公司在兵團各師、團都有保險機構,形成了全面的服務網絡,為農險服務提供了重要的機構保障。目前,新疆有2185個農業保險服務網點,機構網絡遍布天山南北,是疆內目前唯一一家基層機構覆蓋所有團場和95%以上農業連隊的公司。公司除農險業務以外,還開辦了相當規模的家庭財產險、機動車輛險、農機具保險、農戶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等業務,這些涉農保險產品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為農民生活的多樣性提供了一系列保險服務。
(四)承保流程與理賠流程明確清晰
中華聯合保險公司經過20多年的發展,承保與理賠已經相對完善,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程序。承保過程包括承保前投保的資料準備、保險人驗標、投保人填寫保單、系統錄單等;理賠堪損過程包括報案、調度、查勘、核損、立案等。具體如圖1、圖2所示。公司保費收取方式有兩種:一是農戶直接將保費交到或轉賬給保險公司;二是農戶將保費交到團場或連隊,由團或連統一交到保險公司,在理賠時,理賠款以打卡的方式,直接轉賬支付到農戶。
三、中華聯合保險公司存在的問題
(一)兵團職工繳費負擔過重
與地方農業保險由四部分組成不同,兵團農業保險只有中央和農民兩部分組成。由于兵團特殊的財政體制,農戶需要承擔本應由地方財政承擔的繳費比例,同一補貼作物兵團農工要承擔35%種植業保險自負保費,而新疆自治區地方農民只需承擔保費的20%以內,而兵團農工比地方農民至少要多交15%的保費,同一地區補貼標準不一致,客觀上造成了兵團農工不能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二)產品結構較單一
例如,養羊保險、林果業、農業設施、森林等產品不夠,投保嚴重不足。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2015年初,兵團羊存欄量達53055萬只,羊肉產量88萬噸,已成為廣大牧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養羊業投保率一直不高,2015年,羊參保數量為2416萬只,投保率不足5%;在兵團,特色林果業和設施農業不論從資金還是勞動力來說,都屬于密集型產業,高投入高產出,發生災害的概率會更大,并且一旦發生災害,就會形成不可估量的損失。2015年,兵團設施農業參保面積僅441畝,林果業參保面積僅8240萬畝;兵團森林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森林面積達2000余萬畝,涉及全兵團15個師局的近2萬戶林業種植管理戶,2015年兵團林業投保率不足1%,參保面積僅為1569萬畝。這些險種由于缺乏政策支持,農戶投保不足,保險公司盈利微小,甚至虧損,使得設計保險產品的動力不足。
(三)沒有建立相應的數據庫系統
中華聯合保險公司在不斷引進高新技術,通過引入無人機、衛星遙感3S遠程查勘、養殖業3G遠程查勘的高新技術,提升農業保險技術含量和專業服務能力。但是目前公司還沒有建立一些數據庫,如氣象數據庫、農產品數據庫、專家系統、災害風險系統等資源庫,使得保險公司不能夠有效得到合理的農業信息。
四、對策建議
(一)適當降低兵團繳費率和免賠率
兵團職工繳費負擔過重,一是由于兵團農業保險只由中央和農民兩部分組成,少了地方模式上省級與縣級政府的支持。二是由于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所存在的盈利性所導致。所以要想降低繳費率和免賠率,進一步加大對新疆兵團的政策扶持;保險公司要合理規范保險全過程,包括與相關部門合作、采用高新技術提前采取措施降低風險發生機率,使保險標的損失率達到最小,在政府與公司雙重的作用下,在相同的利潤條件下保險公司設計產品時就可以降低繳費率和免賠率。
(二)探索多元化農險險種
兵團屬于特殊的行政體制,要探索多元化農業保險險種,一是中央以及政府必須將關系到當地經濟發展以及農民生計的養殖業和種植業列為政策性農業保險,加大對這些作物的扶持力度,如林果業、農業設施、森林、養羊等帶動一個地區經濟的作物。二是保險公司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積極創新險種,如收入、價格、指數保險(天氣指數保險、區域產量指數保險、衛星植被生長指數保險、牲畜死亡率指數保險),這些新產品要實際考慮農民的需求,在農民與公司都滿意的情況下還可以有效避免道德風險與逆選擇。因為兵團分布在新疆14個地、州、市境內,區域跨度比較大,保險公司要針對不同地區設計出符合當地的產品,實行產品、費率、保額等差異化,滿足農民的不同需求。
(三)建立與農業相關的數據庫
保險公司應與氣象、農業、畜牧業等部門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技術,所以建立數據庫對于保險公司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風險評價和評估直接來源于歷史災情數據,進而決定費率的厘定,所以數據庫的建立是保險公司經營必不可少的措施。農產品數據庫、氣象數據庫、農業專家系統以及種植業、養殖業災害風險因子數據庫等資源,對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有很大幫助,能夠實現數據化管理保險標的和有效管控風險水平。要建立一系列的數據庫,首要任務就是要大量采集農業信息,此時保險公司就須與政府部門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以便獲得更加詳盡的信息。
新疆兵團農業保險的發展離不開中央的扶持以及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中華聯合保險公司首先要進一步加強與兵團溝通協調,申請將兵團種植業保險中央財政保費補貼比例提高到80%,降低職工繳費負擔;爭取兵團林果業、設施農業、番茄、紅辣椒、紅花、枸杞、啤酒花、打瓜籽、冷水魚、羊、馬等特色農業的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落地,提高這些產業的保險覆蓋率。其次,保險公司自身要持續進行農業保險產品結構創新、服務體系創新、銷售渠道創新,進一步提高公司農業保險的服務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公司競爭力。另外,保險公司要積極開展再保險業務、政府要逐步開始籌集建立巨災風險基金,以防兵團地區巨災的出現,通過再保險業務和巨災風險基金的建立,有效轉移和分散風險,使保險能在最大程度上為農民服務。
[參考文獻]
[1]呂開宇,張崇尚,邢鸝. 農業指數保險的發展現狀與未來[J].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2):62-69.
[2]庹國柱,朱俊生. 完善我國農業保險制度需要解決的幾個重要問題[J]. 保險研究,2014(2):44-53.
[3]庹國柱. 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成就、障礙與前景[J]. 保險研究,2012(12):21-29.
[4]石曉軍,郭金龍. 城鎮化視野下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若干思考[J]. 保險研究,2013(8):13-18.
[5]尹成杰. 關于推進農業保險創新發展的理性思考[J]. 農業經濟問題,2015(6):4-8.
[6]曹衛芳. 農業保險與農業現代化的互動機制分析[J]. 宏觀經濟研究,2013(3):106-111.
(責任編輯:喬虹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