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華
【關鍵詞】 小學作文教學;創新;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9—0056—01
當前,教學環境正發生著巨大變化,作文教學不僅僅在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技能、知識,更重要的在于通過語文作文教學,提升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而為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小學作文教學的創造性尤為重要,需要教師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總結,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綜合水平。
一、小學作文教學充分體現創造性原則分析
1. 新穎性原則。小學作文教學的創造性實現,需要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傳統文化中、時代精神中取材,從而拓展作文教學的素材來源,讓學生有話說。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導”是關鍵,“樂”是基本原則,“創”是最終目的,即小學作文教學的創造性實現,需要以引導為主,讓學生在作文中感受到快樂學習的魅力,從而實現作文的創新與提升,也體現出作文教學必須具有新穎性,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創作熱情,讓學生樂于“下筆”,為下一步作文寫作指導做好鋪墊。
2. 實用性原則。作文教學是教材內容的延伸與拓展,與課文密切相關,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任何階段的作文都禁忌脫離實際和空談。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的創造性上,注重小學生寫作的真實性,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出發,從小事出發,搭建語文教學框架,提升語文教學的實用性與生活化。同時,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先易后難、由淺入深,教學內容應保持層次性與結構性,以提升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
3. 全面性原則。語文作文教學應尊重孩子的天性,切忌以成人的世界視角壓制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讓孩子既能夠獲得語文知識、技能以及策略上的提升,又能夠實現綜合素養的提高,因此語文作文教學應兼顧全面性原則。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大膽嘗試不同的作文寫作風格,引導學生從平實、幽默、激情、創新等不同風格出發,積極探索不同寫作技巧的可能性,既講究格式,又講究技巧,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的、擅長的表達方式,以利于實現自身寫作風格的塑造,從而為學生形成自身的作文創造力提供肥沃的土壤。
二、小學作文寫作創造性教學優化策略
1. 尊重學生自由天性,引導學生熱愛寫作。小學生的創造性寫作,需要充分樹立個性化教學風格。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尊重學生的天性,利用兒童特殊的成長時期,給兒童營造一個寬松的“自由場”,對作文的體裁、章法、結構、字數等硬性要求盡量淡化,避免通過分數評價優劣,使學生在作文中體現真知灼見、浪漫天性,消除寫作上的畏難情緒,引導學生熱愛寫作、認真寫作、情感寫作,從而有效提升作文教學質量。
2. 開拓學生視野,以社會生活為重要取材來源。教師應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將課堂適當外延,可通過與校外組織的合作,將課堂搬移到教室之外,增強學生對客觀世界的真實感受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從而使學生具有“真情實感”的認知基礎。同時,加強與圖書館、博物館等社會組織的合作,在適當的場合下,將教室搬移到博物館等場館中,新穎、豐富的環境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激發學生在寫作中的真實情感。教師也可以通過廣為人知的社會事件為作文話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品味生活,從而提升小學生作文的廣度與深度。
3. 差異化輔導,突破傳統教學方式。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盡最大限度和能力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尊重學生間的差異,因材施教,從而為學生作文寫作提供正確指導。學生受成長空間、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影響,實際寫作能力存在很大差異,需要教師切實關注每一位學生,通過平等互動,小組劃分互幫互助,差異化教學等方式,提升每一位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
4. 加強作文評價方式改革,強調學生心理成功體驗。在實際的作文評價中,教師應避免以量化分數作為評判標準,增強柔性評價,以學生的新穎性、創造性、結構性等為參考標準,鼓勵學生在作文中發揮真情實感,從而引導作文教學評價的人性化。教師應找到學生作文中富有個性化的寫作點,積極評價使學生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心理體驗。同時,引導小組互評方式,讓同學之間互找優缺點,相互鼓勵,增強學生的作文評價概念,用師評、自評、小組互評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法,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積極性。
因此,小學作文寫作教學的創造性體現,需要充分尊重兒童的自由天性,通過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內容等方式,以引導學生熱愛寫作,鼓勵學生抒發真情實感,鼓勵學生敢說真話,從而提升學生寫作的新穎性、創造力。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