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嫄
摘要:本文從闡述建筑設計與符號語言的關系入手,介紹建筑設計中符號語言的運用原則與手法,并對符號語言的具體運用進行論述,期望對提高建筑設計的藝術水平和審美意境有所幫助。
關鍵詞:建筑設計;符號語言;原則;運用
1建筑設計中符號語言運用的原則與手法
建筑設計是建筑學與美學、科技相結合的產物,為了設計出獨具風格的建筑作品,彰顯建筑的文化內涵、審美特色,有必要引入多樣化符號語言的運用,準確傳達建筑設計所蘊含的信息。
1.1建筑設計與符號語言的關系
建筑設計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藝術,是對人類生存空間的創造,以滿足人類對生存空間舒適性、美觀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功能需求。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升,建筑設計承載著越來越多的信息傳遞,包括文化、游樂、交通、衛生、商務等方面的信息,在這些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必須要由中間介質作為標志性的傳遞載體,該中間介質就是符號語言。在建筑設計領域,符號語言既包括文字、標志等常見的符號形式,同時也包括色彩、肌理、光感、形體等具有視覺沖擊的符號信息。在符號語言的運用下,建筑設計的特色更加鮮明,促使建筑藝術向符號化的方向發展。
1.2建筑設計運用符號語言的原則
為充分表達符號語言的意境語義,建筑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統一性原則。建筑設計要堅持功能性與觀賞性的統一,協調處理好建筑功能與符號語言的關系,不可為了追求符號語言的運用而忽視建筑功能的實現。二是整體性原則。建筑設計要合理利用自身主干與構件,將自身已有的物質條件作為符號語言運用的載體,優化建筑環境,保證建筑原有的結構框架穩定性不受影響。三是科學性原則。建筑設計所用的符號語言要以遵循力學法則和建筑結構技術要求為基礎,在此前提下追求結構形式美,呈現出力學與美學相結合的建筑設計作品;四是合理l生原則。符號語言的運用要做到巧用、適用、活用,不能濫用,使符號語言成為建筑設計畫龍點睛之筆,而不能成為建筑的整體;四是文化性,建筑設計要通過運用符號語言表達風土人情、悠久歷史、文化脈絡,以象征性和抽象性的設計手法增添建筑的藝術魅力。
1.3建筑設計運用符號語言的手法
符號語言對運用手法十分講究,這樣才能恰到好處地體現建設設計中信息傳遞的意圖,其運用手法包括:其一,綜合運用。建筑設計要綜合運用多元化的符號語言,尤其在文化象征性上的符號語言選擇方面,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符號,豐富建筑設計所要表達的意境;其二,重復運用。建筑設計為凸顯設計主題,增強建筑設計對人的感官沖擊,可重復運用同一符號語言,但必須把握好運用的尺度,豐富運用的方式,避免造成審美疲勞;其三,重構運用。建筑設計要大膽創新,不拘泥于符號語言的傳統形式,通過分解、重疊、裂變、變形等處理手法,建立起新的符號展現形式,打破建筑立體空間格局,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其四,抽象運用。建筑設計可充分運用符號語言所表達出的抽象性涵義,增加建筑本身的文化內涵。如紅色象征熾烈、興奮、喜慶,曲線代表溫婉、柔和、細膩等。
2基于建筑設計視角下的符號語言具體運用
2.1圖案色彩符號語言的運用
建筑上的圖案與色彩是直觀的表現形式,此類符號語言所傳達的是一種視覺信息和文化信息,將之合理運用于建筑設計當中,可在保持建筑功能性的前提下,彰顯出建筑外在與眾不同的特點。建筑設計中,對圖案色彩符號語言進行具體運用時,應盡可能選用傳統文化氣息濃厚,顏色喜慶的。以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華藝術宮為例。該建筑的主體采用了顏色喜慶的紅色,并以鼎作為基本結構,配以倒階梯的形式,在彰顯建筑個性化的同時,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該建筑中得到了完美詮釋,整個建筑中圖案與色彩等符合語言的運用成為設計成功的決定性因素。該設計將國之重器的鼎作為圖案,并運用象征著喜慶的紅色,同時設計中還融入了現代的設計理念,使建筑既有現代美,又有傳統美,不失為建筑設計中的成功之作。
2.2意識形態符號語言的運用
結構、空間是建筑設計的關鍵環節,可在設計實踐中,對意識形態符號語言進行合理運用,以此來詮釋特殊的建筑結構形式,展現其獨有的魅力和風范,并在提升建筑文化價值的同時,增強文化的傳播力。例如,“鳥巢”體育場,這是國家為舉辦2008年奧運會而特意修建的一座大型體育場館,該建筑在結構形態的設計上,采用了網格架構,其外觀仿若由多條雜亂無章的樹枝組合而成的鳥巢,灰色的鋼筋網格以透明膜進行覆蓋,并在其中設計了一個類似于碗的土紅色看臺。該體育場的設計中,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鏤空工藝,并以紅色來反映喜慶和熱鬧,這些意識形態符號語言與現代鋼結構的完美融合,打造出了一座造型獨特的體育場館,該建筑也成為本次奧運會上的一大看點。在鳥巢的設計中,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工藝,鳥巢的形象與周邊環境的結合展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此使得該建筑不僅具備了外在的藝術美,而且還具有了內在的文化美,內與外的完美融合,讓該建筑成為極具代表性的一類作品。
2.3高新技術符號語言的運用
高新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代表,在建筑設計中運用高新技術符號語言,可通過建筑彰顯工業化、信息化的新時代特色,給予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高新技術符號語言主要體現在質料、構成、形態方面,其中質料宜選擇現代的工業加工質料,對質料進行提煉、重構、處理,使質料具備標志性的特點,充分張揚工業時代下的美學特色。如,蓬皮杜文化中心的設計以高新技術為符號語言,建筑表面上暴露出管線、結構件,使得建筑表面看起來參差不齊,產生了強烈的視覺美感。在建筑質料選擇上,使用了不銹鋼鋁及其他合金材料,從整體上來看,建筑外觀宛如科技幻想王國,散發著熠熠生輝的金屬光澤。此外,建筑內電梯設計采用透明化設計,將電梯構造一覽無余地呈現在人們面前,讓人們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強大,使電梯成為了建筑設計的亮點。
2.4傳統紋樣符號語言的運用
由于傳統紋樣本身所具備的裝飾屬性,從而使其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基本不會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通過對這種符號語言的靈活運用,能夠給建筑添姿加彩。傳統紋樣是古人從大自然的各種事物中提取出來的,并在融入文化后,所形成的一種極具特色的符號,紋樣除了可以用在建筑設計當中之外,在各種生活用品的裝飾上同樣適用,如器皿、家具等等。作為一種特殊的符號,紋樣在中國人的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建筑設計中,對紋樣符號的運用,可從視覺上向人們傳達某種意境。紋樣符號常用的設計方式有三種,即點、線、面,其中點式紋樣就是在建筑結構的局部上采用傳統的紋樣進行裝飾,如欄桿、隔斷、窗格等等;線則是多個點的連接,就是將各個點的紋樣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多用于墻體、挑檐等部位的設計;面式紋樣是以大面積覆蓋的方式出現在建筑當中,此時它將成為建筑中虛實對比的元素。
2.5地域性符號語言的運用
建筑設計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由于建筑文化受社會、經濟、自然、種族等多種因素影響,所以使得不同地域的建筑形式也有所不同。在建筑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地域性的符號語言,提取地域文化中能夠反映人文特性和地域環境特色的符號語言。如,布達拉宮位于西藏拉薩,該建筑依附于山體,在建筑的脊飾點綴上選擇了能夠體現藏族佛教的標志物,即金翅鳥、寶瓶、經幢等,這種根據地域環境設計的建筑充分體現了當地文化特色。又如,福建永定的土樓建筑,采用了院落形式,該建筑集居住、娛樂、購物等功能于一體,蘊含著客家文化這一鮮明的地域性符號語言。
3結論
綜上所述,符號語言是藝術門類中的重要元素,將其運用于建筑設計中,不僅可以展現建筑的形式美感和視覺沖擊,而且還可以形成建筑的獨特風格,向人們傳達著文化、歷史、科技等方面的信息。為此,建筑設計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掌握多元化的符號語言設計元素,通過對符號語言進行靈活運用,從而不斷提高建筑設計水平,拓寬建筑藝術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