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杏華
在新課程改革的熱潮中,我們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就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所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指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其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都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是學生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學生親自參與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
一、自主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所有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充分證明:只有在如下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才會是真正有效的學習:感覺到別人在關心他們;對他們正在學習的內容很好奇;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任務完成后得到適當的反饋;看到了成功的機會;對正在學習的東西感興趣并覺得富有挑戰性;感覺到他們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設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二、合作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
三、探究學習方式
所謂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探究式學習的特征是學習者圍繞科學性問題展開探究活動,獲取可以幫助他們解釋和評價科學性問題的證據,并根據事實證據形成解釋,對科學性問題做出回答,學習者通過比較其他可能的解釋,特別是那些體現出科學性理解的解釋,來評價他們自己的解釋
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一種促使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善于提出問題,解答問題,使課堂上形成一種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熱烈氛圍。只有讓學生真正體驗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了數學知識的實際價值,從交流中獲益良多,對知識的理解更為牢固、更為靈活。
四、轉變學習方式的關鍵
在轉變學習方式中,教師的首要職責就是要創設有利于學生開展數學思考的教學情境,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和尊重。如果教師對學生不夠信任,不敢放手,就會只重視學生課堂上知識的消化,忽視課本內容的開放學習,忽視學生在學習知識中的情感和態度體驗,忽視學生的思考、交流和創造的傾向,忽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結果造成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刻板、僵化、壓抑,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長此下去,就會使學科本身所具有的“磁性”在學生那里也就不復存在。
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教師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绑w驗”就是指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應用,從而發現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曾有一位教授說過:“再完美的模仿畢竟是模仿,有缺損的創造畢竟是創造,要創造要發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畢竟是在前進在發展,路是人走出來的?!睂W生只要親手“做數學”,才能親身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并且信任每一位學生。因為信任,我們會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因為信任,我們會重視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感受及體驗;因為信任,學生才會用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體現知識的形成與應用,他們才會獲得情感上的愉悅體驗,才能如新課標所說的“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學習方式的轉變就能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讓學生充分進行自由的思維。學習方式的改變給予學生思考性的指導,特別是當學生的見解出現偏頗或錯誤時,能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通過學習方式的改變,在教學中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把學習、思考、探索的機會留給學生,為他們創造數學思考的時空。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