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應軍
如何發展學生的體能是我們體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課題。開展形式多樣的群體活動,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是一項有效的途徑。
一、開展形式多樣的大課間活動提高學生體能,發展興趣
學生體能的發展是以運動動作實踐為基礎,開展形式多樣的大課間活動,能避免單調枯燥的練習,提高趣味性。為此,我校在大課間的內容、形式等安排上是想了許許多多的辦法,充分調動了每個教師的能力和智慧,發揮了他們的才能,使我校大課間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同時我們認真做到大課間活動的安排和管理工作有序,體育器材出借有制度,活動有記載,活動有評比,在活動的過程中,做到“定人、定時、定物、定地”四落實。我校的大課間活動整個過程時間為25—30分鐘,分為進場、熱身運動、班級鍛煉、放松運動四大部分。全過程由音樂控制,從進場的多首音樂、到活動過程的指揮音樂和退場音樂,選擇都是符合少年兒童特點的樂曲,使學生在鍛煉的同時,得到藝術的熏陶,在優美的練習環境中快樂地放飛自己。自2005學年起,我校結合學校特色進行多項的改革:我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既有傳統項目,也有現代時尚運動;既有民族、民間傳統項目,也有快樂體育項目,還有各種體育游戲活動。其中包括籃球、軟式排球、板羽球、乒乓球、簡易保齡球、滑板車、擲飛標、韻律操、呼拉圈、跳繩、竹竿舞、健身車、跳跳球、橡皮筋、粘粑球、毽球、射擊、射箭等。大課間活動的形式以集體與分組活動相結合,既有全校一起進行的廣播操、健康舞,又有以班級為單位的毽球操;既有低年段分班分項目的統一活動,又有高年段按興趣自主選擇活動項目,充分利用了有限的體育場地開展大課間活動。
二、開展“體育爭章”競賽活動,促進學生體能發展
我校在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還定期組織各項“體育爭章”競賽活動,如:班級“體育游戲大PK”活動;學生個人“飛繩大賽”;毽球擂臺爭霸賽等。我校在組織以上體育競賽活動時主要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宣傳發動工作,讓教師、學生及家長了解活動目的和意義,并提出具體要求;第二為學習鍛煉階段,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該項體育技能,在鍛煉中提高身體素質;第三為檢驗階段,目的是通過競賽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終生運動的意識。實踐證明,通過組織此類活動,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通過家長的參與活動,促進了學生家庭和諧,努力推進了我校“讓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一個社區影響一個社會,共創和諧社會”的發展理念,也為學生終生運動的意識打下良好基礎,從而促進學生體能的發展。
三、開展歷史傳統“冬春長跑”活動,增強學生體能
學校以“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為主題,廣泛開展長跑活動。開展冬春季長跑活動是我校群體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其效果好,易于組織,所以是學校體育活動的“保留節目”,也成為學校體育的傳統。長跑是鍛煉學生心肺功能、提高學生耐力素質比較有效、安全的方式,而且對鍛煉青少年的意志品質也有著特殊的作用。開展長跑活動時要先制定好長跑目標,確定長跑里程,具體安排如下:一、二年級每天600米,三、四年級每天800米,五、六年級每天1000米。為了提高學生對長跑的興趣,我校主要開展象征性的長跑活動為主:如象征跑向井崗山、韶山等革命圣地的長跑活動;象征跑向奧運會的火炬接力長跑活動等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活動效果。實踐證明:堅持長跑運動不僅能幫助學生們提高身體素質,提高抗病能力和耐力,也是學習的助力,而且集體長跑可以互相激勵,促進團結和團隊精神,參加長跑的過程中會使參加者心情愉悅,精神振奮。
四、開展毽球校本特色活動,拓展學生體能
對于如何使學校的體育活動更好地適應日益發展的教育形勢需要,并成為我校的特色,我們將毽球項目定為學校的特色運動并作為校本課程逐步普及推廣。學校每學期開展一次班級毽球擂臺爭霸賽及一年一度的運動會都有踢毽子的比賽項目,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中和課余活動時對踢毽子都十分喜愛和熟悉,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十分有利于今后的毽球運動的普及與推廣。特色項目確立后我們將學生分為三個學習段:一、二年級;三、四年級和五、六年級。根據各學習段學生年齡、運動能力的不同特點,設置訓練計劃與方案,確保他們得到合理的體能與技巧鍛煉。在校本課程安排上每周安排1節毽球課,并編寫校本教材用于教學。班級早鍛煉及大課間時安排毽球項目的活動,逐步推廣成為學校特色。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