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文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將“明禮”作為基本的道德規范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將“培養良好道德品德和文明行為”規定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四項主要任務之一。在現階段,將小學生禮儀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的有效措施。目前不少小學生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不遵守起碼的禮儀規范,缺乏必要的禮儀修養,從中可反映出禮儀教育的缺失。因此,有必要對小學禮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探討相關對策。
一、當前小學生禮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 禮儀教育的實施在小學教育中未得到強有力的保障
實施禮儀教育必須依靠必要的載體及陣地給予強有力的保障。目前小學生禮儀教育的內容主要散見于教科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道德與法制》中,雖然有一些課文滲透了文明禮儀教育內容,但比例較少,內容遠遠不能滿足小學生禮儀教育的需求。實際教學中,缺乏固定的課程時間,沒有相對獨立的禮儀課程設置,導致小學禮儀教育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隨意性強;師資隊伍建設不足,缺少受過專業系統訓練、功底深厚、訓練方式科學的禮儀課指導老師;在教育觀念上,學校、教師、家長不同程度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禮儀教育“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
2. 禮儀教育存在簡單化的問題
目前對小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時,一些學校流于下發文件、開會、提口號、貼標語等形式,表面上轟轟烈烈,聲勢浩大,但往往只有一個大方向,要求比較籠統,內容比較空洞,缺乏操作性,實效性不強。同時,一些教師教育方法簡單,不能很好地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開展禮儀教育工作,卡、壓、盯、訓等簡單甚至是生硬的、粗暴的方法,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得不到充分發揮,個性差異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認。
3. 學校對隱性教育資源的開發整合不足
禮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學校、家庭、社會各個方面,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但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小學還不能很好地將校內的禮儀教育與社會實踐和家庭教育密切結合起來,對隱性教育資源的開發整合不足,使禮儀教育未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橫向聯系的教育網絡,全員育人的格局尚未形成。
二、小學生禮儀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小學生禮儀行為的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表現在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
1. 社會未形成濃厚“尚禮”氛圍給小學生禮儀教育帶來消極影響
由于文明禮儀教育的欠缺,導致許多人對中國傳統優秀的道德倫理和文明禮儀缺乏基本的了解和正確的認識。在當今整體禮儀修養水平不高的社會環境中,部分人將禮儀看成是繁文縟節,認為禮儀過分追求規范、程序、禮節,約束了人的自由,限制了人的個性發展,認為講文明禮儀是思想僵化,跟不上時代的潮流等,給禮儀教育帶來消極影響。
2. 應試教育對學校禮儀教育造成極大的沖擊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校偏重于文化知識的教育,放松了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目前,各種教育途徑如何協調一致,采取什么方法提高禮儀教育的實效等問題,缺乏深入的研究,導致禮儀教育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教育內容零散,隨意性強。其次,教師一門心思放在提高學生考試分數上,繁忙的教學工作,使教師無暇顧及禮儀。
3. 禮儀教育忽視了對小學生禮儀習慣的培養
目前小學禮儀教育中,并沒有很好地遵循禮儀習慣養成規律來開展禮儀教育。首先,沒有從正確的認知向正確的行為轉化,將“禮”變成“行為”。由于一些學校的禮儀教育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只注重禮儀規范的空洞說教,方法簡單生硬,學生對禮儀行為規范相關知識的認識不全面、不到位,對禮儀內涵缺乏深入了解,更沒有內化、認同,出現認識與行為相脫節的現象。其次,沒有從正確的行為向穩固的習慣轉化,將“禮”變成“習慣”。目前一些小學的禮儀教育沒有做到持之以恒,未能嚴格督促和及時評價反饋,缺乏持續訓練,沒有在形成習慣上下功夫。
4. 家庭教育不當影響了禮儀教育的效果
家庭教育不力或失當是影響小學生禮儀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家長對子女遷就溺愛,致使孩子行為散漫,不懂禮讓;有些家長本身缺乏禮儀知識,不注重自身修養,本身禮儀素養不高,未能在家庭教育中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沒有能力對子女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另外,一些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日常生活起居,往往比較多關心子女的物質生活、學習成績,忽視對孩子禮儀方面的引導和教育。當孩子在家庭生活和交往中出現失禮的行為時,沒有及時地糾正不良行為,使孩子失去了學習禮儀知識和提高禮儀素養的機會。
三、小學實施禮儀教育的對策探討
1. 明確禮儀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位置,確保禮儀教育得到重視
禮儀教育繼承了中國傳統道德的精華,其德育內涵非常豐富。小學是道德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要把禮儀教育納入到學校的德育計劃中來,加強禮儀教育。要根據小學各階段的具體情況,制訂詳細的教育內容和要求,根據實際制訂教學計劃,安排固定時間,做到教材、師資、課時到位;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水平,制定不同年齡階段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手段,廣泛地開展禮儀教育。
2. 改進禮儀教育方法,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禮儀教育活動
小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需要通過長期有意識的訓練和培養才能養成,應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運用靈活多樣的禮儀教育方法寓教于樂,如采取講故事、模仿學習、玩游戲、表演節目、舉行競賽、崗位體驗等方式進行禮儀教育。
3. 加強禮儀課程群建設,提高禮儀教育系統性和持續性
在小學禮儀教育中,禮儀教育課程是教育目的實現的中介,只有通過建立有效的課程群,增強小學生禮儀教育的系統性和持續性,才能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有效實現禮儀教育目標,如開發小學禮儀教育認知課程、小學禮儀教育活動課程和小學禮儀教育隱性課程等。
4. 把禮儀教育列入學校德育評估工作,保證禮儀教育目標的實現
為促進禮儀教育的正常開展,應強化檢查、督導和評估力度,將禮儀教育列入學校德育評估工作中去。如對禮儀教育工作的領導體制和組織結構、規章制度進行評估,對禮儀教育內容、途徑、方法進行評估,對禮儀教育工作對象進行評估,對禮儀教育環境和氛圍進行評估等。
責任編輯黃日暖
見習編輯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