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國 韓童
摘要:新疆地區的青少年體質健康需要通過系統的體育課程改善。研究利用體育課堂教學的方式,提高新疆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相關效果。通過分析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現狀原因和影響因素,進而對新疆地區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再根據新疆現有條件,提出體育教學改善的有效方式,為改善我國青少年特別是新疆地區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體育;青少年體質;新疆;民族體育
一、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現狀及其原因
(一)青少年體制健康水平的現狀
青少年體質健康在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的測試方式,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測試方式是日本和美國,測試內容日本包括握力、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美國測試的方式是奔跑、跳躍、投擲三方面綜合運用的熟練性。從這兩個國家的測試內容來看,體質健康的標準與人體的心肺功能、身體柔韌度、肌肉力量和耐力有關。也就是說,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程度和體育鍛煉是一致的。
我國從1979年開始,連續多年都在對青少年體質進行測試,在身體形態方面,我國青少年的身高、體重、胸圍多年來都有持續性進步,但從體育測試來看,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卻存在很多問題,和身體形態發展不協調,歸納起來是“硬、軟、笨”三大特點,指的是關節硬、肌肉軟、動作笨。在耐力、速度、爆發力和肺活量方面,和國外同齡人相比,也有明顯差異。與此相伴的還有心理素質差的現象,包括情緒控制能力差、應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在青少年當中,肥胖癥、近視這些毛病也占有較大比例,容易形成高血壓、糖尿病過早降臨到青年一代身上。[1]
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人們對下一代的身體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要具備較高的智力因素之外,家長也對自己的孩子身體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健康、高大、英俊、美麗是人們普遍的愿望,這些因素也是社會對個人素質的要求。
(二)新疆少數民族青少年身體機能下降的原因分析
新疆少數民族青少年身體機能下降,引起新疆當地教育界的關注,經過深入分析,得出下降的原因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生活習慣、學校、家庭和學生個人這些方面。在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學校方面,體育教學沒有得到正常開展。
自然環境和生活習慣,對青少年身體發展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身體形態的身高、體重、胸圍,但從研究調查的數字上看,新疆青少年身體形態的發展都呈現上升趨勢,下降的是各項體育技能,因此主要問題還是學校教學的原因。
新疆的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是,教育經費短缺導致的體育場地、器材的嚴重缺乏,專業教師嚴重不足,學校不重視體育教學。
隨著這幾年的發展,新疆的青少年在學習方面也和我國大多數地區一樣,重視升學率,形成體育活動時間少,睡眠時間短的現象,這也是檢測中初中和高中生各項體育技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體育鍛煉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影響
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標準,需要科學的飲食、充足的睡眠,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鍛煉,可以對骨密度、體重和肺活量產生影響。
(一)體育運動對骨密度的影響
青少年時期是骨骼發育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骨骼生長代謝最旺盛,也是人體骨礦物沉積最多,骨密度增長最快的時期,而骨密度的高低和成年后的骨質疏松有著緊密的聯系,一些體育活動可以促進磷、鈣、蛋白質的吸收,增加骨密度,為預防成年后骨質疏松打下堅實的基礎。
研究者對負重運動和非負重運動進行了測試,負重運動指的是對骨骼施加重力,負荷、需要身體站立的運動,像田徑、體操、舉重,籃球都屬于負重運動;而非負重運動主要是克服阻力,不需要站立的運動,如游泳、劃船、騎車等運動。
通過測試,研究者發現體操運動員比游泳運動員的全身骨密度值高,通過對網球遠動員進行骨密度測試,發現他們的上肢骨密度明顯高于下肢,由此可見,負重運動比非負重運動更能提高人體骨密度,不同的運動對人體各部位的骨密度影響不同。
(二)體育運動對體重和肺活量的影響
肥胖癥不僅影響人體健康,也影響形體美觀,尤其是青少年,肥胖癥困擾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很多青少年因為肥胖癥影響外形美觀,變得自卑。減肥一直是我國不同階段年齡層次的共同追求。
有氧運動中的跑步、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籃球都具有減肥的效果,只要長期堅持,可以改變形體,減去身體多余的贅肉,還可以提高肺活量。[2]
(三)體育運動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影響
青少年時期正是體質發展的階段,在此階段加強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他們骨密度,減少肥胖癥,增強肺活量。同時,在參加有氧運動的過程中,因為需要長期堅持,對青少年的身體柔軟度耐力、爆發力、速度都有促進作用。
有氧運動的特點是需要持之以恒,無論是快走、慢跑,還是游泳和騎車,不堅持一年以上,就達不到減肥和塑身目標。選擇這些運動,還可以培養青少年的意志。目前,由于我國青少年大多出生在獨生子女家庭,從小生活條件優越,沒有經歷過挫折,缺乏意志鍛煉,受到挫折容易退縮,這些都是心理不成熟的反映。如果長此以往,走上社會后,遇到挫折也不能堅強面對,因此在青少年時期,要通過體育運動來鍛煉他們的意志和耐力,有氧運動就具備這種效果,只要堅持,就能達到預期目標。
有氧運動可以鍛煉意志,可以減肥,但對增加骨密度還缺乏力度,因此在體育活動中,要將負重運動、非負重運動和有氧運動結合起來,通過不同的體育活動,來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提高骨密度。
對于在校學生而言,負重運動最佳選擇是體操,這項運動可以活動全身各部分,在增強骨密度的同時,可以使身體的關節、肌肉、動作都能得到鍛煉,改善“硬、軟、笨”的現狀。
除了體操之外,籃球、跑步、溜冰、羽毛球這些活動都屬于負重運動,這些運動在增加骨密度的同時,還可以增強身體的靈活度,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具備靈活的身體,可以降低在其他運動中的受傷機會。[3]
三、新疆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
通過對新疆地區青少年體質的調查檢測,可以發現在體育教學上,面臨的問題有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兩類,要改善體育教學,就要解決這兩類問題。人為因素主要是學校對體育教學不重視,環境因素卻牽涉到多方面。
(一)新疆自然環境對體育教學的影響
新疆的自然環境影響了體育場館的建設和設施,田徑運動、籃球、排球、羽毛球這些場館,即使開設了,因為風雪,日照原因,活動時間也受到限制,要想正常進行體育教學,就需要將這些體育設施改為室內形式,這樣一來,就需要具備良好的照明設備,通風條件。由于氣候的影響,很多體育教師也不安心在新疆工作,尤其是新疆地區之外的教師,因此,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培養當地教師專業人才。
綜上所述,改善新疆體育教學需要培養當地體育教師,增加體育設施的投資,發展既適合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又適應新疆地理條件的體育項目。[4][5]
(二)利用民族傳統體育進行體育教學
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傳統的體育項目。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體育活動最后都成為娛樂化節目深入到人們生活中,新疆作為多民族聚集地,也有自己的傳統民族體育。
新疆傳統體育項目眾多,和當地的環境、生活習俗有密切關系,像賽馬、摔跤、馬上角力就屬于新疆地域特色的活動。還有一些游戲節目也具有體育健身的性質,這些游戲包括棋牌類、投擲類、奔跑類、拼搏類和競猜類,這些活動都是就地取材,充滿生活情趣。相當于當代體育中的負重運動,非負重運動,有氧運動和益智運動。
除了傳統體育活動之外,新疆作為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很多民族舞蹈也具有體育性質,像塔塔爾族的健身舞,就是一種具有韻律的體育運動,還有維吾爾族的刀郎舞也具備體育健身效果。[6]
將民族體育,游戲節目和民族舞蹈引入到體育教學中,具有多重意義,首先可以提高學生體質,其次可以傳承民族文化。第三,因為民間體育具有強烈的地域色彩,植根于民間,沒有對器材和場地的特殊需要,可以彌補新疆地區體育教學設施、器材短缺的不足。
目前,在新疆很多學校,已經將刀郎舞,塔塔爾族健身舞作為體育教學內容加以推廣。烏魯木齊市各中小學開展了“體育、藝術2+1”的教學活動,通過學校組織的體育教學活動、藝術教學活動,讓學生至少掌握兩項體育技能,一項藝術特長。體育技能和藝術活動沒有強制規定,根據城鄉中小學的條件自行安排,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烏魯木齊市所轄的中小學,體育活動包括田徑、足球、籃球、跳繩、武術操、滑冰、輪滑、乒乓球,藝術活動包括竹竿舞、健美操、集體舞等。這些體育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這項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體質,增加了學生的審美情趣,也給新疆地區的中小學體育教學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它是因地制宜開展體育教學的探索成果。[7]
四、新疆體育教學提高青少年體質的實踐
體育教學是一項長期任務,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而進行。針對新疆青少年體質存在的問題,結合新疆當地的氣候條件和經濟發展狀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重視體育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當前,新疆地區青少年體質狀況不容樂觀,在身體形態上,盡管身高、體重達標,但不正當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也同全國大多數地區一樣需要改進。
防止青少年肥胖病和視力下降,要從正確的飲食,有規律的作休制度入手。新疆地區的青少年和全國大多數青少年一樣,休息方式變成看電視、玩手機,缺少室外體育活動。由于新疆氣候影響,室外活動更少,因此在提高體質方面,學校要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學生養成多步行,多參加游戲,少玩手機,少看電視的習慣。在飲食上也要進行科學配置,防止肥胖病產生。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重視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全面影響,體育教學不僅要鍛煉體型,增加骨密度和柔然性等,還要和意志培養、耐力培養相結合,將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融入到體育教學中。
(二)因地制宜,利用民族體育進行體育教學
改善體育教學設施,是一項長遠的計劃,各學校不能坐等體育設施改善后來提高學生體質,而是要因地制宜,利用當前的條件,將民族體育項目,游戲項目引用到體育教學中。像民族游戲類中的拼搏類、投擲類、奔跑類都具有負重運動的特性,可以增加學生的速度、爆發力、耐力。
此外還可以將烏魯木齊的“體育,藝術2+1項目”延伸到整個新疆地區,將傳統體育、民族體育和民間藝術相結合,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根據烏魯木齊市對中小學生的調查,自從實施“體育,藝術2+1”活動以來,廣大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掌握多項體育技能的學生也越來越多,這些都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增強耐力、爆發力。
最近幾年,新疆的傳統體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申報,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傳統體育的繼承者越來越少。為保護這些民間文化遺產的順利傳承,應該將這些項目作為中小體育的教學內容,讓下一代推廣傳承下去,既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還能發揚民間文化[8]
五、結語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通過調查研究,可以發現,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和人們的生活條件改善,學習觀念,學校對體育教學的認識都有密切聯系。新疆地區青少年體質健康下降的原因和全國基本相同。在加強體育鍛煉的問題上,新疆地區由于自然環境的影響,存在的困難更多,投入的資金也更大。在經濟條件受限的情況下,要改善體育教學,就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利用當地的民族體育和民間游戲來提高青少年體質機能。通過烏魯木齊市的“體育,藝術2+1活動”的實施,可以發現這種因地制宜,在傳承民族體育文化基礎上的體育教學,具有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的作用。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三五年之內沒有顯著成效。相信只要端正體育教學態度,明確教學理念,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進行青少年體質健康檢測,新疆地區的青少年體質中的耐力、爆發力,將會達到新的標準。
參考文獻:
[1]費加明.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反思[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08): 1121-1124.
[2]李石莊.體育鍛煉對青少年體質健康影響[D].西南大學,2010.
[3]陽家鵬,向春玉,徐佶.促進青少年有氧體適能和體育鍛煉行為的路徑:動機理論的觀點[J].體育與科學,2015(04): 115-120.
[4]阿力木江·依米提·塔爾肯,艾熱提·買提熱依木,阿不拉·玉素甫維吾爾族7~18歲青少年身體形態發育狀況[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07).
[5]王莉莉.新疆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現狀調查[D].河北師范大學,2011.
[6]夏瓊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教育策略[J].體育與科學,2010(01):70-72.
[7]陳亞飛.新疆烏魯木齊市小學“體育、藝術 2+1 項目”中體育項目發展現狀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
[8]陳曄旸,馬亞南.新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特點與發展對策研究[J].衡水學院學報,2010(01):79-81.
(作者單位: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