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 丹
駱巖:廬州“謎人”的傳承之路
◎文/胡 丹
有一項技藝,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因其猜中難度大,可媲美“射虎”之技,又被稱為“文虎”——它就是“燈謎”。燈謎,顧名思義,是寫在彩燈上的謎語,分為“謎面”、“謎目”和“謎底”三個部分。自古以來,妙設謎面、妙解謎底的文人不在少數,但隨著大眾娛樂項目的多樣化發展,這項技藝似乎走到了邊緣化的境地。
而在合肥工人文化宮,記者見到了這樣一位堅持創謎的“謎人”,他就是合肥燈謎協會的副會長駱巖。
駱巖早年入伍,一次軍營里舉辦了猜燈謎的活動,駱巖屢屢猜中謎底,引來旁人艷羨的目光。從那時起,駱巖就發覺了自己在猜射方面的天賦。自1998年參加合肥市燈謎協會的聚會開始,駱巖醉心于“燈謎”已近20年。起初,駱巖的興趣源于對謎面逐一攻破。漸漸地,他不滿足于此,開始學習設謎。駱巖“過五關斬六將”,在全國性的燈謎賽事中,也多次奪得頭魁。自2009年合肥謎人團奪得全國冠軍起,隨后的八次奪冠之行,都有他的身影。
合肥市燈謎協會,由吳仁泰、范淑敏創建于1981年,前身為合肥市工人文化宮燈謎研究組。謎協里聚集了一批愛謎癡謎的文友,他們定期切磋猜射和作謎技巧,36年來從未間斷。而燈謎人堅毅的精神也一直在傳承,鼓舞著駱巖這樣新一代的謎人繼續前行。2013年,“廬州燈謎”成功入選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談及燈謎在眾多非遺項目中的獨特性,駱巖認為:“燈謎的非遺價值,更突出地表現在它的文化內蘊。”謎人善于通過文字的豐富歧義進行“別解”來制謎,因此必須儲備大量的詩詞素材做基礎。駱巖的家中床頭案前總是堆滿了古代的文學典籍。長期的文學知識積累,賦予駱巖妙設謎面的能力。
在交談中,駱巖一時興起,向記者出了一條謎:“草舍旭日看不同”,打一合肥地名。提示之下,記者才恍然大悟,謎底正是合肥的區名:“廬陽區”。“草舍”二字正是“廬”的別稱,“旭日”則為“陽”,這“不同”二字有“區別”之意。僅“猜射”就需要有深厚的文學素養,更別提作謎了。當問及駱巖多年來是如何研究作謎的,他表示唐詩宋詞和古代傳奇傳記中,浸潤著古人的思想智慧,從中吸取“營養”,便成了他制謎最好的素材來源。
作為燈謎協會的副會長,駱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廬州燈謎”長期煥發光彩,積蓄更多的人才。近兩年,在駱巖與協會成員的帶領下,合肥市燈謎協會多次走進校園,在活動中激發孩子們對燈謎的熱情,逐漸壯大起“謎人”隊伍。在合肥八中、四十二中、上城國際小學等二十多所學校里,駱巖總會帶著自己的“謎人”隊,定期給孩子們普及“猜謎”。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駱巖也明白,要想抓住孩子對燈謎的興趣,就要以新詞、新現象作為謎底,引起年輕一代的關注。
駱巖也十分重視傳統節日與燈謎的結合:每到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七夕等傳統節日,他都會組織協會成員,以“燈謎”競猜的形式慶祝節日的到來。中國古代,猜燈謎作為一項節日里增光輝與添樂趣的存在,往往是坊間百姓最喜愛的娛樂活動。因此,駱巖想保存這一份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技藝,讓“廬州燈謎”得到更多志趣相投的人的關注,共同保護這一份無形的文化遺產!

欣賞更多作品,請掃描二維碼關注“老創客”微信公眾號!如果您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請撥打電話0551-62607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