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建總公司
——“精品工程”與品牌發展
建筑工程質量是百年大計,“精品工程”、“豐碑工程”也是建設企業的“品牌”。施工過程各環節的精細化、標準化、一絲不茍,是“精品工程”的保證,質量管理是陜西建筑企業“精品工程”的核心,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是“精品工程”實施的必要條件。
質量管理是陜建總公司“精品工程”的核心
陜西建工集團總公司(涉外名稱:華山國際工程公司)是大型國有建筑企業集團,成立于1950年,集團工程建設業務涉及國內外各類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施工以及工程監理、技術咨詢服務、建筑科技研發、房地產開發等領域,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進出口業務經營權。60多年來,陜西建工集團總公司一直是陜西企業堅持“質量效益型”典范,所建工程經受了新中國歷史的考驗。近年來,獲得國家省部級相關建設工程質量獎項100余項,完成大型重點工程百余項,各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增長2-5倍,年均增速25%以上。綜合競爭力名列“中國工程承包商60強”第19名,在省屬建工集團中,位居西北第一。
自1950年成立以來,陜西建工集團總公司確定了建設廣廈的使命,奉行建造“精品工程”的施工理念,傳遞“以卓越的過程,確保卓越的質量”的服務理念,同時,確定了持續實現“精品工程”的目標。
建筑工程質量是百年大計,為實現基于質量使命的“精品工程”,首先要立足建筑業的特點,進行“精品工程”策劃,在分析集團總公司品牌優勢、經營機制優勢、人才優勢、科技開發優勢、規模經營優勢、海外市場開拓優勢、企業信譽優勢、資質優勢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科學的、符合實際的策劃,這包括推進品牌建設,提高建筑總成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的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容。突出公司品牌管理方法,將建筑施工過程、工程質量、現場管理、工程技術等闖獎爭杯作為品牌建設的具體途徑,集團總公司遵循“鑄造精品,超越自我,創造價值,服務社會”的管理理念制定了系統化的精品工程規劃,明確品牌建設的關鍵過程。沿著“創精品——樹形象——贏市場”的品牌發展之路,推進“建筑業10 項新技術”的應用,不斷進行科技創新;強化標準化施工和綠色施工,促進企業文化進步。
(1)創建精品工程。以魯班獎的高標準要求,制定創優策劃書;打造陜西省質量最高獎“長安杯”工程質量獎、國家級質量獎“國家優質工程獎”、國家質量最高獎“魯班獎”及國家“綠色施工示范工程”。
(2)積極推廣“建筑業10項新技術”進行科技創新,在新技術推廣應用和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結合工程特點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和科技攻關活動,創建“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提高公司的科技含量。
標準化項目施工
(3)強化標準化、綠色施工促進企業文化進步。通過應用新技術成果形成工法和成套技術,納入企業技術標準,公司施工項目嚴格按照企業《施工工藝標準》的要求,開展標準化施工。
(4)秉承公司優良傳統,以企業優秀的文化底蘊做支撐。在品牌建設中, 公司重視品牌資源的集成和文化影響力的集聚。在施工現場全面導入CI 形象策劃,把CI 覆蓋到生產管理全過程,并不斷優化和完善企業行為規范。向社會公眾展示企業獨特的文化理念。
(5)整合ISO 9001/GB/T50430 質量管理體系、ISO 14001 環境管理體系和OHSAS 18001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建設,使管理過程實現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形成系統的管理模式。
(6)以技術、管理方法和制度創新為引導,以技術專利、工法研究為目標提升技術優勢,確保“精品工程”的技術先進。
近幾年來,在“精品工程”的實施中,不斷更新質量控制標準和控制方法,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電子信息化技術及工程成本控制軟件的應用工程質量、工程施工技術與施工管理水平已達到了省內行業的最佳水平。一直是陜西企業“質量效益型”典范,在國家及省質量管理領域獲得了諸多重要獎項,同時也是建設企業“精品工程” 典范。
左圖: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工程由陜西建工集團總公司承建,該工程于2010年分別獲得“詹天佑”獎和“國家優質工程銀獎”。
右圖:陜西歷史博物館于1994年獲得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2009年入選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
榮獲
“魯班獎”13項,占全省2/3
國家優質工程獎8項,占全省2/3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2項,全省唯一
省優工程“長安杯”24項,占全省56%
省級文明工地83個,占全省40%
建筑類國家專利44項,占全省50%
國家級QC成果17項,占全省29.3%
省級QC成果88項,占全省32%
國家級工法10項,占全省83.3%
省級工法47項,占全省65.3%
省級新技術示范工程34項,占全省63%
全國綠色施工示范工程4項,占全省100%
連續十年榮列“中國企業500強”,連續八年入選“中國承包商60強”,在全國省級建工集團排第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