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凌李忠誠海汶周建龍
(1.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100045;2.北京市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100009;3.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100053)
北京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足球項目的實踐及發展
馬凌1李忠誠1海汶2周建龍3
(1.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100045;2.北京市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100009;3.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100053)
北京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以下簡稱“體育中考”)從1994年開始全面實施,至今從未中斷。從全國中考體育的發展歷程看,這樣的堅持是屈指可數的。這既是北京市歷來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的體現,也是北京市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必然選擇。
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全面組織實施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并逐步加大體育成績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中考成績中的分量”,從黨中央層面將體育中考作為一項全國性的制度予以了明確,這既把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把體育中考政策再一次推向了我國學校體育工作的一線。北京市的體育中考改革也再一次向前推進。在體育中考中增加足球項目便是北京市本輪體育中考改革的舉措之一。
2016年5月,“足球運球繞標志物”作為考試項目之一,正式出現在北京市體育中考現場。這一做法引起社會和媒體廣泛關注的時間是2015年11月13日,北京市教委下發了《關于做好2016年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工作的通知》(京教體藝〔2015〕15號),該文件對2016年體育中考進行了詳細部署,其中,公布了足球項目的測試方式及評分標準。北京市在體育中考中增加足球作為考試項目,不是采用“一足天下”、考生必考的方式,而是執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布的《關于做好2014年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2014年體育考試通知》)中提出的“考生可從足、籃、排球項目中任選一項進行考試”,由此擴大了考生的選擇權。
(一)將足球作為體育中考項目是北京市體育中考改革的重要一步
北京市新一輪體育中考改革始于2008年,并始終堅持“要求統一、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確保穩定”的原則開展各項工作,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改革中創新。十年間,建立了“管辦分開”的考試管理機制;多次修訂了考試標準;增加考試項目,擴大考生的選擇權;建設標準化考場,并采用儀器設備進行測試等。所有的改革舉措都是在科學論證、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逐步推出的,充分兼顧了改革的力度和人們可接受的程度。
2013年7月,北京市出臺《北京市推進中小學校體育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明確提出:逐步提高體育中考考試項目的選擇性;2014年3月,《2014年體育考試通知》中提出“2016年在籃球運球測試內容的基礎上,增加足球運球和排球墊球兩個內容,考生可從足、籃、排球項目中任選一項進行考試”。這一政策從出臺到實施,經歷了3個年頭,不是搞突然襲擊,也不是搞長官意志。期間,北京市教委還通過培訓會等多種方式向各區和學校進行了傳達,確保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的知情權。這種穩步推進的改革方式,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二)改革體育中考內容是北京市體育中考改革的必然選擇
牽住考試這個“牛鼻子”,督促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意見》指出“注重發展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特長,使每名學生都能掌握兩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這是學校體育的重要工作目標之一。但是,長期以來,對多數學生來說,這一目標很難達成。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多年來體育中考的考試內容基本以考察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主,技能項目很少涉及。在“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學什么”的邏輯背景下,如何抓住考試這個“牛鼻子”引領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成了考試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因此,增加考試內容,擴大考生的選擇權就必然成為了體育中考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從近兩年的日常教學調研和體育中考現場學生的表現來看,考試確實起到了“牛鼻子”的作用,對課堂教學改革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2012年2月,北京市體育局等4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強足球籃球排球項目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快足球、籃球、排球項目(以下簡稱‘三大球’)發展,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市體育工作應當把握的一個重點”。為積極配合北京市“三大球”發展戰略,促進“三大球”在中小學校的普及,2012年7月,北京市首次召開加強“三大球”項目建設工作會議;2012年12月,北京市體育局等4部門出臺加強“三大球”工作的意見;2013年7月,北京市體育局等4部門印發《關于加強“三大球”重點示范校建設的實施辦法》,開始在學校進行“三大球”后備人才培養的布局。這一背景為北京市體育中考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工作要求,通過考試的方式引導廣大中小學一線教師更加關注足球、籃球和排球教學,督促學生參與足球、籃球和排球的練習,從而實現“三大球”在中小學中普及與提高協調發展,獲得可持續發展。
(一)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堅持“穩中求進”推進考試改革
2014年,北京市啟動在體育中考中增加足球項目的做法基本上是摸著石頭過河。當時,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無論是測試方式,還是評價標準,都沒有直接可以照搬的案例。因此,在研制足球和排球項目測試方式及標準時,采取了“穩中求進”的方式:依據2007年《中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足球和排球兩個項目的相關要求,對測試方式和考試標準進行了完善。
由于體育中考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以下簡稱《標準》)測試目的不同,針對體育中考測試的評分標準(以下簡稱“評分標準”)進行了修訂。
2014-2015年,在全市9個區縣(2015年11月,密云和延慶“撤縣設區”)、86所初中校的初一和初二年級開展“評分標準”調整的試驗工作,覆蓋學生近2萬人;“評分標準”的調整經歷了“先行試驗、分項統計、總體把控、模擬調試和專家論證”5個步驟,努力確保考試過程的順利和考試結果的公平。從2016年體育中考現場學生表現和考試結果來看,基本達到了改革的目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1.考試相對簡單
從2016年考試的結果來看,49.5%的考生選擇了足球,高于籃球的45.3%和排球的5.0%;尤其是男生,選擇足球的比例高達60.96%;在平均分和滿分率上,足球均略高于籃球(選擇排球的學生比例較低,滿分率、平均分在“三大球”中最高)。
2.考試場地的桿間距過大
2016年,北京市足球運球繞桿考試的場地完全按照《標準》要求設置,桿間距為5米。由于間距過大,在考試現場,考生“追球跑”的現象經常發生,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運控球能力較差的情況下,獲得了較好的考試成績。
3.考試場地設置和考試方式有待進一步完善
2016年,考試場地長30米、寬4米,考生只需單程運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現場考試的組織要求較高:占用的場地大,學生返程占用的時間長。

圖1 北京市2017年體育中考足球測試場地設置示意
(二)正視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基于以上3個問題,北京市從2016年4月啟動了足球項目考試方式和“評分標準”的修訂工作。經過反復研討和現場試驗,調整了考試場地和測試方式:1.場地的長度由30米壓縮為20米;2.標志桿之間的距離由5米壓縮為3米;3.運球由單程調整為往返(見圖1)。
場地設置方式的調整有3個方面的好處:1.便于學生日常練習和現場考試的組織實施。調整后的場地規格與籃球運球相似,對學生練習來說較為方便,可以減少反復擺放場地的麻煩。同時,要求運球往返可以節約考生返程的時間;2.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足球的運控球技術,“追球跑”的現象基本消除,促進校園足球的健康發展;3.考核的能力更符合足球項目本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為學生其他足球基本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場地設置和基本規則確定后,標準研制組開展了實地測試和數據采集工作,以調控評分標準的科學性和難易度。試驗對象分3類:
第一類是2016年體育中考中選擇足球項目的學生。測試工作涉及東城、西城、海淀、通州和順義5個區,共有60所初中校、7189名學生參加了測試工作。參加試驗的學校數占全市初中學校總數的17.65%,試驗人數占2016年體育中考選擇足球項目學生總數的19.36%。這是研制標準的基礎數據。
第二類是參加“2016年北京市校園足球班級聯賽”的初中生。共有來自16個區的32支初中生代表隊。每支代表隊均來自同一個自然教學班,代表了班級中足球水平較高的學生,也是在體育中考中最有可能選擇足球項目的學生。
第三類是參加“2016年北京市校園足球5人制比賽”的初中生。也有來自16個區的32支初中生代表隊,代表了北京市初中生的最高足球水平。
第二類和第三類人群是研制標準的對比人群。為確保數據真實、可信,研制組組織專家,全程參與了數據采集的監督和部分數據的采集。在標準研制過程中,不斷征求專家和一線教師的意見,始終將“科學、可行、符合教學實際”作為考試標準制訂的目標。通過對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以及與2016年現場考試數據的對比,經專家反復論證,確定了新的評分標準。
2016年11月,經市教委2016年第26次主任辦公會研究,北京市教委正式向社會公布了《2017年北京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方案》,并組織了培訓和政策解讀。從目前各區和學校反饋的情況來看,原來考試中存在的問題將得到有效地解決。
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問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制訂過程也更加復雜。特別是在擴大考生選擇權的情況下,如何保證考試結果的公平是需要我們反復斟酌的重要問題。要通過教育試驗、數據統計、專家論證和預試驗等多個環節,來確保考試標準的適用性。但是,試驗和現實永遠都有差距,因此,還需要我們通過真實的考試數據,及時做出判斷和調整。
體育中考是依據《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組織的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同時,也是評價初中學生學業水平的考試,兼具升學選拔和日常評價的功能。由于考試事關廣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思考、評價體育中考的過程中,無意間突出強調了其選拔功能,忽視了他對體育教學的評價功能,這是不利于體育中考長期健康發展的。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考試內容的選擇必須有據可依,切實可行
自2001年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以來,在教育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改革和嘗試。“實行國家基本要求指導下的教材多樣化政策,鼓勵有關機構、出版部門等依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組織編寫中小學教材。”(2001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一標多本”是本輪課程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教材可能不同,教學內容也會有所差異;同時,“由于體育設施和條件不足,學生體育課和體育活動難以保證”《意見》的現象在一定范圍內還存在,學校體育辦學條件參差不齊,因此,考試內容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到這一現實,保證考試內容選擇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一般情況下,除了考核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的項目之外,切忌對某一具體運動項目的考試采取“一刀切”的要求。
(二)考試標準的制訂要科學、嚴謹,反復論證,不斷完善
體育中考是唯一提前向社會公布考試內容和“評分標準”的升學考試,考試的組織實施非常復雜,考試標準的制訂也
足球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在發展校園足球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推進校園足球的發展和普及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但是,校園足球是“推進素質教育、引領學校體育改革創新的重要突破口”(2015年,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是學校體育改革的試驗田,不應排斥其他運動項目,而是引領其他運動項目共同發展。將足球作為體育中考必考內容的做法是十分錯誤的。從長遠來看,不利于體育中考的健康發展,更不利于學校體育的健康發展。
“三足鼎立、多項共存”,這既是未來體育中考改革發展的方向,也是學校體育追求的目標。體育中考是現階段學校體育改革的“牛鼻子”,我們要牽住“牛鼻子”,在正確的方向上前進。力道適中、方向正確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1]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做好2014年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工作的通知(京教體藝〔2014〕6號)[S].2014.
[2]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做好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工作的通知(京教體藝[2016]23號)[S].2016.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S].2007.
[4]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關于加強“三大球”重點示范校建設的實施辦法》的通知(京體青字〔2013〕12號).http://news. makepolo.com/3538480.html[EB/OL].2013,07-22.
[5]教育部.關于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通知(教基〔2001〕17號)[S].2001.
[6]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教體藝[2015]6號)[S].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