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育人 德體雙行
《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科德育實施指導綱要(山東省)》指出:體育與健康學科實施德育主要通過課程教學與校內的各種體育活動,培養學生完美人格,陶冶學生性情,引導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體育運動項目的種類很多,每個項目有各自獨特的項目特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根據每個項目特點滲透德育。如,武術具有“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特點,無論何種門派都將“武德”放在首位。結合武術項目的特點,教師應將“崇尚武德”貫穿于課堂始終。
教師自身的正能量就是潤物無聲的德育滲透。教師的儀容儀表、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模仿教師的行為。因此,體育教師在授課中應做到:言行文雅幽默、做事干凈利落,課上課下放下教師的架子,主動與學生拉近距離,用自身行為感化學生。如,教師與學生一起游戲時,會碰到學生身體或不小心踩到學生的腳等,此時教師應主動說聲“對不起”或用溫暖的話語與學生真誠交流,此時,學生就會模仿教師學會尊重和關愛他人。又如,華東師范大學學習期間的一節外教課,教師在示范滾翻動作時,有意識地未完成動作,站起來后用了一個很滑稽的動作,與學生們交流:“老師失敗了,但老師有信心,大家可以幫助我完成嗎?誰又能幫助老師指出出現的問題所在……”大家開始激烈地討論并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教師再次做動作,成功完成動作躍身而起,手舞足蹈地為自己歡呼。教師滑稽的表現使學生在不經意間受到影響,促進了德育滲透。教師的行為也暗示著大家在面對失敗時,要有自信,永不言敗,經過彼此之間的互幫互助一定會糾正錯誤動作并成功完成動作。學生的學練過程是滲透德育的最佳時機,教師在此過程中應采用多種手段,將德育滲透于教學中,并折射于生活中。
在課堂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讓學生在合作中提高技能的同時,提升德育水平。
在學練過程中,多變地使用輔助器材,多采用游戲競賽的形式,可促進德育的滲透。如,《耐久跑》一課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筆者利用武術棍,組織4名學生1組(雙手在身體兩側手持木棍)進行體驗跑;利用標志桶設計路線圖,讓各小組共同識別路線圖進行定位跑比賽,學生在激烈的對抗和競爭中感受集體的溫暖,承擔起自己的任務,用頑強拼搏、自強不息、樂觀開朗的意志品質共同完成集體的目標,培養責任意識與擔當能力。
體育教師除了課堂設計德育情境之外,更應注重生成性德育情境,要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感受得到德育的滲透,而不是教師的一廂情愿。又如,在一節耐久跑課中,發現2名男生吵了起來,教師趕緊走到2名學生身前,雙手撫摸2名學生的頭部,詢問了原因,原來是在跑動中后面的學生不小心踩了前面學生的鞋子。教師語言引導,對后面的學生問道:“不小心或不經意的小失誤是否應該表達自己的歉意?”對前面的學生講到:“男子漢要大度,對同學間的不經意要包容和理解”。隨后教師要求2名學生握手言和,學生們看到此情境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2名學生對自己的行為也都互相道了歉。課堂中生成的德育資源是有效進行德育滲透的捷徑,教師要隨時洞察學生活動情境,抓住時機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感受人文體育的魅力。
——榮燕光(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天福山中學 ,2 6 4 4 0 0);鄒冠華(威海市文登區七里湯中學,2 6 4 4 0 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