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平 王濱娜
(遼寧省本溪市迎賓小學,117000)
運用籃球游戲發展學生耐力素質
趙云平 王濱娜
(遼寧省本溪市迎賓小學,117000)

遼寧趙云平
游戲目的:發展有氧耐力,提高運球技術,培養集體合作的意識。
場地與器材:在操場上,畫一個邊長為5~10m的正方形場地,籃球若干個。
游戲方法:將學生以12人為一組平均分成若干組,每組又平均分成4個小組,各小組學生成一路縱隊分別站到正方形的四個角上,面向正方形的中心,任意相對的兩組排頭學生持球。聽到比賽開始后,持球學生按逆時針方向沿著正方形的邊線運球到相鄰一組的排頭學生,然后迅速跑向該組的排尾。依次進行,5分鐘后,看哪一大組運球的次數多,運球多者為勝(見圖1)。
游戲規則:球丟了,由運球者將球撿起,回到丟球的位置再運球;失誤的一次不記入成績。
教學建議:1.場地的大小可以改變,圖形的形狀可以改變,如十字形、三角形、星形和花形等;2.跑動路線可以改變,如運球后跑向自己隊的隊尾,按順時針(逆時針)跑向其他小組的隊尾等。

圖1-1

圖1-2

圖1-3
游戲目的:發展有氧耐力,鞏固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
場地與器材:操場,籃球若干。
游戲方法:將學生平均分成若干組,每組圍成一個大圓圈,相鄰學生間隔兩臂距離,把兩個籃球任意放在不相鄰的兩名學生的手中,游戲開始后,拿球學生立即將籃球沿逆時針方向傳給下一個學生。球在誰的手里掉了,誰即做10次蹲起(見圖2)。
游戲規則:籃球要依次傳遞,不能隔人傳遞,傳接球動作要標準。
教學建議:1.圓圈的大小可以逐漸變大;2.相鄰兩名學生的距離可以改變;3.球的數量可以增多;4.球可以沿不同的方向傳。

圖2-1

圖2-2

圖2-3
游戲目的:發展上、下肢動力性力量耐力,鞏固跳投技術。
場地與器材:籃球場、籃球若干個。
游戲方法:在三秒區外圍繞籃筐設置5個固定點,練習者站在其中一點上,在其前面放一個籃球車,車內有籃球若干,籃板下站兩個同伴。游戲開始后,練習者連續跳投投籃,每個點投進5次才可換下一個點,同伴負責撿球,5個點全部投完,看誰用的時間少,用時最少者為勝(見圖3)。
游戲規則:跳投技術必須正確。
教學建議:1.跳投水平較低的初學者可以在罰球線的固定點連續跳投若干分鐘,投進多的為勝;2.根據練習者跳投水平的高低可改變固定點與籃筐之間的距離和增減每個點投進的次數。

圖3-1

圖3-3

圖4-1

圖4-2

圖4-3
游戲目的:發展上肢動力性力量耐力,發展下肢靜力性力量耐力,鞏固運球的技術。
場地與器材:操場、籃球若干個。
游戲方法:學生人手一球。聽到游戲開始口令后,原地全(半)蹲運球,看誰堅持時間長(見圖4)。
游戲規則:連續運球,可左、右手換著運球。
教學建議:可進行移動中運球,如行進間運球。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專項耐力,鞏固籃球技術。
場地與器材:籃球場、籃球若干個。
游戲方法:以一個場地為例,三人或四人一組,共兩組。一組防守,一組進攻。如球投中,則該組中圈發球再進攻;如果球沒投進,籃板球被哪組搶到,則哪組進攻,另一組防守。持續10分鐘,哪組得分高為勝。(見圖5)。
游戲規則:采用半場3打3籃球規則。
教學建議:可以加大難度,三人一小組,一個小組進攻,兩個小組同時防守。

圖5-1

圖5-2

圖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