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安
?
基于社會學視角對國內馬拉松火熱現象的分析
王光安
運用文獻綜述、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通過社會學的視角對當前國內馬拉松火熱現象的原因以及其火熱現象背后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結果表明: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國家政府的支持,全民健身意識的普及,傳播媒體的介入,賽事種類的多樣化是造成其火熱現象的主要原因。目前主要存在賽事服務體系仍需完善,賽事安全,參賽選手作弊等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相應建議。
城市馬拉松;火熱現象;社會學;問題
自從1981年我國田徑協會在北京舉辦首屆正規的國際馬拉松比賽,馬拉松賽事在我國逐漸開始發展壯大,尤其是最近幾年,馬拉松賽事以及參賽報名人數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增長,以至于有些馬拉松賽事需要抽簽搖號的方式才可參賽,其火熱程度可見一斑。研究國內馬拉松火熱現象背后的原因,對推動我國馬拉松賽事的良性發展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
當前,馬拉松賽事在全國各地正如火如荼的開展,據中國田徑協會的統計,2015年全國馬拉松賽事的數量和參賽人數實現了爆炸式的增長。在中國田徑協會注冊備案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達到了134場,與2014年的51場相比,增加了兩倍還多,這樣的增長速度足以用火爆來形容。由圖1可以看出,全國馬拉松賽事的舉辦場次五年內增加到134場,并且目前其增率的速度仍然居高不下,到2016年底,全國馬拉松賽事預計將超過200場。參加馬拉松賽事的人數也在成倍的增長,2011年為41萬人,到2015年,其參賽人數已增加到150萬人(見圖2)。

圖1 2011-2015年國內馬拉松賽事數量
數據來源:中國田徑協會官方網站http://www.athletics.org.cn/index.html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不難看出,目前國內馬拉松賽事的火熱程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為馬拉松賽事的發展的奠定了經濟上的基礎;國家政府的支持,為馬拉松賽事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全民健身意識的增強,為馬拉松賽事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傳播媒介的參與使其得到了廣泛的宣傳;馬拉松賽事種類的多樣化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需求,激發了人們參與的熱情。

圖2 2011-2015國內馬拉松參賽人數
數據來源:中國田徑協會官方網站http://www.athletics.org.cn/index.html
3.1 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只有人們滿足溫飽階段的基本需求,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體育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支撐,我國經濟持續穩健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逐漸進入到小康階段,中產階層在不斷的壯大,人們開始越來越關注健康的問題。跑步作為一種對場地、技術、服裝要求不高的運動開始流行起來,在大眾經常參與的體育活動中占有很大比重,馬拉松作為一項方便快捷,對場地器材以及參賽人員的要求較低且便于普及的跑步運動項目,自然而然的會吸引更多的人去參與到其中。
3.2 國家政府的支持
近年來我國國民體質監測報告顯示,我國人民的體質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已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我國政府出臺了諸如《全民健身計劃》等多項政策法規推動群眾體育的發展。對于馬拉松賽事來說,2015年中國田徑協會全面取消對馬拉松賽事的審批,降低了主辦門檻,這無疑為馬拉松賽事的舉辦創造了良好的大環境。另外,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時期,體育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服務業開始發展起來,國家也積極出臺許多相關政策支持其發展,馬拉松賽事作為一項門檻較低,大眾參與度高的運動項目,對于提升城市知名度,拉動城市旅游等其他產業的發展,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起著良好的推動作用,國家與當地政府自然大力支持馬拉松賽事的舉辦。
3.3 全民健身意識的增強
一方面,當前我國正由體育強國向體育大國轉變,國家通過一系列政策性手段推動群眾體育的發展,促使體育走向大眾化,讓人民群眾都參與到體育中來。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的發展使人們不再僅限于解決溫飽問題,而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方式,人們開始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這就促進了人們健身意識的增強,從而進行各種類型的健身活動,而馬拉松作為參與門檻較低,容易接受,并且大眾參與度較高的運動項目,人們自然更趨于參與到其中。
3.4 傳播媒體的介入
體育運動作為一種大眾文化活動,與傳播媒介有著密切的聯系,尤其在當前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體育與傳播媒介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現如今,在朋友圈中曬步數成為一種新的時尚,各種與運動相關APP遍布,甚至有許多針對馬拉松運動而設計的軟件,這使得馬拉松賽事得到了廣泛的宣傳和普及,使得人們開始關注跑步運動,關注馬拉松賽事,進而參與其中。
3.5 馬拉松賽事種類的多樣化
馬拉松在我國初步發展階段,僅僅只有全程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兩種形式,主要以競技性為主,參賽人員主要是國內外的專業馬拉松選手,這一時期馬拉松賽事在我國發展緩慢,之后經過一系列的改革,馬拉松賽事越來越趨于多樣化, 開始滲透進娛樂的元素,到目前已有情侶馬拉松、親子馬拉松10公里馬拉松等多種種類,這滿足了人們不同體育需求,使參與到其中的人們越來越多,造成目前火熱的現象。
4.1 賽事服務體系不完善
當前,許多城市舉辦馬拉松比賽將經濟利益放在首位,將大部分的心思用在了如何利用馬拉松賽事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而忽略了賽事服務的質量。拿2016年鄭開馬拉松來說,賽后就有不少參賽選手抱怨沿途缺水,跑得較慢的選手在后半程中得不到補給,寄存物品號碼混亂,賽后通道標記不清等問題。
4.2 賽事安全問題
近年來,隨著馬拉松賽事舉辦場次以及參賽人員數量的增加,賽事過程中出現的安全問題也隨之增加,不同程度的損傷,乃至猝死現象頻繁發生,安全問題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根據國際田聯的規定,選手的身體情況需得到比賽醫療機構的認可才能參賽,但在國內舉辦的馬拉松賽事中在這方面仍需規范,有些體檢報告通過門路就可以拿到,賽事主辦方也不會仔細的檢查核實。
4.3 參賽選手作弊
由于馬拉松獎金數額的不斷增加,有些參賽選手受到利益的誘惑,在比賽中出現違規、作弊的現象。當前 ,此類現象頻繁出現,對賽事的公平性提出嚴峻的挑戰。
5.1 完善馬拉松賽事服務體系,提升服務的質量,針對相應的情況增設服務站和服務人員,并建立相應的監督評估機制。
5.2 賽前加強安全宣傳工作,提前準備好應對各項突發事件的方案。加大賽前參賽選手健康檢查的力度,對于體檢報告應詳細的進行檢查核實,實施正規化操作,確保參賽選手認真進行賽前檢查工作。
5.3 賽前做好相應的教育宣傳工作,加強比賽過程中的監督力度,保證在比賽的每一階段都有裁判人員對參賽選手進行監督,并加大對于比賽中違規作弊現象的懲罰力度。
馬拉松作為當前作為火爆的運動賽事之一,應淡化其利益的驅動,讓賽事回歸到體育本身,完善賽事的組織管理以及服務水平,深化其內涵,豐富其文化,進而使其在更好的為全民健身服務。
[1] 李康,劉俊一.中國城市馬拉松運動的歷史梳理與時代特征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5:73-76.
[2] 徐宇丹.中國城市馬拉松熱背后的冷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6,03:108-111.
[3] 李元浩.“馬拉松熱”:讓人歡喜讓人憂[N].工人日報,2014-01-04008.
[4] 馬迎志,駱欣華.2011-2015年國內馬拉松賽事發展趨勢的研究[A].江西省體育科學學會.第一屆“全民健身,科學運動”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江西省體育科學學會:,2016:10.
[5] 劉樂,儲志東.我國馬拉松“熱”的“冷”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20:147+149.
[6] 李峰.中國“馬拉松熱”現象研究[J].科技視界,2015,32:189.
Analysis on Domestic Marathon Hot Based on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Wang Guangan
By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d from the view of soci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and concealed problems on domestic marathon hot.Results show th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support from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popularity of national fitness consciousness, the involvement of the media, as well as the diversity of event types are the major causes of the hot phenomenon.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are incompletion sport event service system, events security and player cheating.The paper also offers related suggestions.
city marathon; hot phenomenon; sociology; problems
王光安(1993-),男,河南濮陽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河南大學 體育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Sport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Henan, China.
G822.8
A
1005-0256(2017)07-0144-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7.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