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改革創新者勝
——山東省蜂產業“十二五”以來轉型升級亮點紛呈
編者按:蜂產業是農業和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健康產業”、“空中農業”、“農業之翼”;既不與養殖業爭飼料,又不與種植業爭水土,利用自然界中的百花資源,便可獲得蜂蜜、蜂王漿、蜂膠等10多種蜂產品;還可以通過蜜蜂授粉,提高農作物品質,減少化學品使用量,對生態環境建設、人民群眾健康、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山東省委、省政府對蜂產業高度重視,先后出臺了《山東省蜂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 》、《山東省蜂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和《關于加快山東省蜂業發展的通知》等政策,持續加大對蜂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有力促進了全省蜂業的發展。
近年來,作為山東省蜂產業發展的“蜂王”——山東省蜂業良種繁育推廣中心及時抓住產業發展機遇,堅持“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蜂業發展理念,以問題為導向,以提高養蜂生產能力和推廣普及蜜蜂授粉增產技術為重點,以培植產業區域優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優化產品結構為核心,著力提升蜂業的標準化、組織化和產業化發展水平,建立和完善了蜂產品質量監管體系,推動山東省蜂業科學發展,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山東省蜂業良種繁育推廣中心負責人姜風濤介紹說,“十二五”以來,全行業圍繞“轉方式、調結構、創優勢”的中心,著力開展八大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推動蜂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實施經營體制創新工程,提升產業化水平。通過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切實提升產業組織化程度。綜合運用技術培訓、示范帶動、標準化生產、機械化裝備等多種措施,改善蜂農的生產生活條件,吸引更多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加入,增強蜂業發展活力。積極開展從業者職業技能鑒定,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蜂農隊伍。
——實施科技創新工程,提升產業支撐水平。緊緊圍繞制約蜂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展開科技攻關,重點在蜜蜂飼養、蜂機具研發、病蟲害防治、授粉增產技術、蜂產品研發、良種繁育推廣、蜂產品質量控制和蜂療保健等領域進行科研與技術推廣。推進產學研有機結合,加強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加速蜂業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加強蜂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建立蜂業從業人員定期培訓制度。
——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提升產業融合水平。通過加強政府扶持、鼓勵聯合兼并、支持產品開發、引導企業上市等措施,做大做強蜂業龍頭企業。鼓勵和支持工商業資本進入養蜂業或從事蜂產品加工,加快發展蜂業生態觀光旅游和電子商務的步伐。
——實施示范基地創建工程,提升標準化機械化養殖水平。按照蜜蜂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的總體要求,規范養蜂場布局,推行養蜂生產各環節的標準化操作,實施蜂產品安全生產規程,提倡飼養強群,加強疫病防控,建立健全養殖檔案和養蜂日志。扶持養蜂機械研發與生產,提高養蜂的機械化水平,支持建設標準化機械化養蜂示范場。

——實施授粉增產工程,提升產業社會效益。加快推廣普及蜜蜂、壁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技術,開展授粉增產示范活動,在蜜蜂、壁蜂授粉優勢區和養蜂生產優勢區建立11個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建設35個專業授粉示范蜂場。
——實施良種繁育建設工程,提升良種化水平。重點強化山東省蜂業良種繁育推廣中心職能,完善提升5~6個種蜂場的保種育種條件,建設5個中華蜜蜂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1個山東省蜜蜂種質資源基因庫。
——實施信息化建設工程,提升質量保障水平。逐步建立起集蜜源植物、蜂群分布、企業信息、市場咨詢、監督檢驗和品牌推介等為一體的省級蜂業數字化信息平臺。完善蜂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信息發布和質量追溯體系,建立蜂產品企業質量信用評估制度,提升蜂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實施名優品牌培育工程,提升產業競爭力。以骨干蜂業加工企業為重點,以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為突破口,加快發展并盡快形成一批規模實力大、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骨干企業,打造名優產品品牌。
姜風濤告訴記者,政策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為了推進山東省蜂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確保以八大工程為主體的政策落實到位,全省以政策為引導,積極開展金融創新試點,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開發適合蜂業生產的保險產品,降低蜂農生產經營風險;完善扶持引導機制,綜合運用政府引導基金、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強化組織實施,促進產業穩步發展;鼓勵蜂農從事成熟蜜生產,樹立山東蜂產品良好形象。
——蜂機具補貼項目。2014年山東試點養蜂移動平臺補貼,2016年農業部、財政部委托山東對推廣普及先進實用蜂機具給予適當補助。補貼重點及機具種類主要包括養蜂移動平臺及割臺機、鉗蟲機、移蟲機、挖漿機等蜂機具。補貼對象為山東、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慶等11個省專業從事蜜蜂養殖的規模養蜂場戶、合作社,且蜂群基礎規模在80群以上。
——蜜蜂良種補貼項目。2016年農業部、財政部在山東開展試點,對養蜂場戶購買優秀蜂王給予適當補貼,每只種蜂王補貼150元。
——財政支持主推技術項目。2012年以來,省財政支持在全省32個縣實施“優質蜂蜜生產及蜜蜂授粉技術推廣”項目。集成、示范推廣如下技術:蜜蜂良種繁育技術;蜂群春季快速繁殖技術;蜂病科學防控技術;蜜蜂安全高效飼養技術;采蜜蜂群組織管理技術;優質蜂蜜安全生產技術;蜜蜂授粉應用技術等。
——新型蜂農培訓項目。結合蜂業特點和蜂農的需求,把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作為培訓工作的著力點,科學制定培訓計劃,合理安排培訓內容。采取集中培訓和現場示范相結合等多種方式,提高培訓的實效性。自2014年“全省新型蜂農培訓”項目實施以來,培訓16期,培訓蜂農達3573人次,發放培訓教材7000余份。
——蜜蜂良種工程項目。2012年省政府將蜜蜂種質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納入山東農業良種工程,予以重點扶持。
——蜂產品風險監測項目。2010年山東畜牧獸醫局啟動蜂產品質量檢驗和風險監測工作,2015年實施“優質蜂蜜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2016年監測經費達到150萬元。同時,山東省蜂業良種繁育推廣中心與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聯合開展了“蜂蜜真偽鑒別技術研究”。
產業轉型升級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十二五”山東省蜂產業日漸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加強。
2008年成立山東省蜂業良種繁育推廣中心、山東省蜂業與蜂產品質量檢驗所。繼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泰安綜合試驗站建立,2015年又建立農業部蜂產品危害因子安全評估山東試驗站。
2015年中國養蜂學會決定與山東共同努力在山東打造種蜂繁育、蜜蜂授粉、營養蜂糧、成熟蜜生產四個標準化生產基地。2016年3月,山東萊蕪朗野蜂業公司成為中國養蜂學會“成熟蜜基地試點”。
2016年成立首屆山東省畜牧獸醫科技咨詢專家委員會,聘請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吳杰首席任專家委員。
2016年建立山東現代農業技術體系蜂產業創新團隊,設6個崗位、6個試驗站,以各級畜牧技術推廣單位為主體的蜂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目前全省養蜂戶數5292戶,蜂業從業人員2萬余人,蜂群存養量40多萬群,養蜂合作社153個、社員1600多戶,全省年銷售額過千萬元的蜂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0余家。整個產業亮點紛呈,小蜜蜂漸成大產業。
1.產業格局更加優化。姜風濤告訴記者,立足于山東省各地蜜粉源植物豐富程度、地理生態、養蜂生產狀況及蜂產品企業分布,先后培育形成了煙臺、濰坊、青島、淄博和日照等果品和蔬菜生產的集中區域為特色的蜜蜂、壁蜂授粉優勢區,以濰坊、臨沂、淄博、泰安、濟寧和日照等傳統的養蜂生產區域為特色的養蜂生產優勢區,以日照、濟南、濰坊和棗莊4個市蜂產品企業相對集中的區域為蜂產品加工出口優勢區,以東營、德州、聊城、濱州和菏澤5個市為沿黃地區優質蜜源優勢區,形成了蜜蜂壁蜂授粉、養蜂生產、蜂產品加工出口、優質蜜源四大優勢區域良性發展的格局。
2.產業鏈條更加完善。蜂產品精深加工體系日漸完善,加工企業和品牌培育成效顯著。目前山東省獲得認證的蜂業企業達83家,加工能力在全國位居前列(僅次于浙江、安徽)。通過實施蜂業龍頭企業和品牌培育工程,培育出山東華康、山東華翰、山東康寶、濟泉黃巖、棗莊海石花、煙臺甜園、濟寧陳宜斗、蒙陰深山蜜坊、煙臺福明等13家、17個國內外知名蜂業企業和品牌。山東華康蜂業公司2015年出口蜂蜜1.35萬噸,占國內出口份額的12%左右,占到全省80%的出口份額。
3.產業新業態亮點紛呈。2015 年3月,山東青州市被中國養蜂學會授予“中國蜜蜂之鄉”稱號,青州市政府出臺了持續發展蜜蜂產業規劃,把發展、建設青州“蜜蜂之鄉”列為生態工程。全省蜜蜂生態文化建設迅猛,涌現出嗡嗡樂園、尼山蜜蜂文化生態園、柳樹頭蜜蜂生態園等一批蜜蜂生態文化建設單位。嗡嗡樂園項目(日照嗡嗡樂生態園林有限公司)是由山東華康蜂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該項目占地面積30公頃,預計總投資為1.5億元,建成后將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蜜蜂主題樂園,年可吸引游客30萬人次,現已完成投資3500萬元。項目以“蜂文化”為主題,以特色生態景觀營造為核心,將文化元素與景觀元素緊密結合,將蜂產業與農業觀光旅游業有機結合,實現一二三產業的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相互發展。
(胡智勝 山東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