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既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教育部副部長郝平近日在談到高校美育改革發展時強調,面向非藝術專業大學生的公共藝術教育、面向藝術專業大學生的專業藝術教育及面向藝術教育專業大學生的藝術師范教育三個方面應當齊頭并進,相輔相成,不留高校美育短板。
在全國普通高校美育改革發展座談會上,郝平說:“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既是時代賦予學校美育的歷史使命,也是學校美育自身的不懈追求。近年來,各地和高校在推進美育改革發展方面亮出了實招和硬招,效果很好。但是,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相比,與新時期美育承擔的功能相比,與廣大學生對于美育的要求相比,學校美育還是一個短板,高校美育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對美育的認識還不到位、公共藝術教育沒有面向全體學生、高等學校藝術專業辦學同質化、藝術師范教育師范性與專業性不能協調統一等。”
針對這些問題,郝平指出作為教育綜合改革和文化體制改革重要的交匯點,高校美育改革既要面向全體學生遵循美育教育教學的規律,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也要遵循文化發展的規律和藝術專業人才成長的規律,培養適應時代需要、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的各個層次的藝術專業人才。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宗旨,強化高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公共藝術教育要確保面向人人,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要進一步優化普通高校藝術專業學科布局,努力探索構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且具有中國風格的藝術學科體系,藝術師范教育要深化課程改革,培養滿足基礎教育需要的美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