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試點縣(區)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試驗區、試點地把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作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大力普及足球運動。《意見》強調要暢通成長通道,允許足球特長生在升學錄取時合理流動,暢通校園足球學生運動員進入上一級學校、各類優秀運動隊、有關足球職業俱樂部的通道,建立和完善教育、體育和社會相互銜接的人才輸送渠道。
熱點頭條
為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各地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提出要求。
《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中小學校課后服務主渠道作用,廣大中小學校要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積極作為,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后服務責任。對確實不具備條件但有課后服務需求的,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協調學校、社區、校外活動中心等資源,做好課后服務工作,具體課后服務時間由各地根據實際自行確定。
《意見》強調課后服務必須堅持學生家長自愿,建立家長申請、班級審核、學校統一實施的工作機制。要優先保障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等亟需服務群體。課后服務內容主要是安排學生做作業、自主閱讀、體育以及娛樂游戲、拓展訓練、觀看適宜兒童的影片等,堅決防止將課后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要強化活動場所安全檢查和門衛登記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實嚴格的考勤、監管、交接班制度和應急預案措施,確保學生安全。
《意見》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規劃各類資源和需求,努力形成課后服務工作合力。要積極向本地區黨委、政府匯報,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資金支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對參與課后服務的學校、單位和教師給予適當補助,嚴禁以課后服務名義亂收費。要把課后服務工作納入中小學校考評體系,加強督導檢查,創新工作機制和方法,積極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課后服務工作模式。
今年起,甘肅省蘭州市各中小學校將開設食品安全知識課程,確保每學年教育時間不少于10小時,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課、綜合課等相關課程培養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此外,還將在學校食堂和托幼機構(以下簡稱“小飯桌”)推進“明廚亮灶”工程。
學校食堂實現“明廚亮灶”遠程監控
按規定,各學校校長和托幼機構園長是學校(托幼機構)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要切實擔負起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從組織制度、人員管理、采購儲存、經營場所、經營行為、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劑、食品留樣等方面認真開展食品安全自查活動,及時排查風險隱患。同時深入推進“明廚亮灶”工程,鼓勵實現“明廚亮灶”遠程監控,公開食品加工制作過程,加大流程布局提升改造、源頭治理和加工操作過程風險管控力度。
各縣區食藥監部門還將加強對校園周邊食品經營戶、營養餐供餐單位、學校食堂托管單位及提供網絡訂餐的食品經營戶的監管,重點檢查食品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合格證持證情況、食品加工制作過程規范操作情況、原料采購驗收、索證索票、清洗消毒、留樣管理等制度落實情況等。
開辦“小飯桌”必須持證
針對家長普遍關注的“小飯桌”食品安全問題,蘭州市要求嚴把學校和托幼機構食堂食品經營許可準入關。結合食品經營許可換證工作,重點對存在流程布局不合理、設施設備不完善、洗消保潔設備不能完全滿足需要、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的學校和托幼機構食堂改造提升情況進行驗收,對無證供餐的學校和托幼機構要督促其立即申請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對于因主體資格證明材料缺失等無法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各縣區食藥監局和教育局將建立協作機制,會商解決問題;對尚未完成《食品經營許可證》換證的學校和托幼機構食堂要加快換證速度,并于3月底前全市所有學校和托幼機構食堂《食品經營許可證》持證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