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佘雪鋒+祝萬青



摘 要: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跨境電商人才的缺口也越來越大。首當其沖的是跨境電商運營人員的缺乏。本文以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務專業為例,通過分析各種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的利弊,依托嘉興火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導入企業員工培訓機制,進行外貿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校企聯動共創外貿人才培養新模式。
關鍵詞:跨境電商;外貿人才培養模式;供給側改革
近年來,跨境電商產業的高速增長為我國外貿增長帶來新動力。通過對區域內外貿企業調研發現,:一方面,傳統企業發展跨境電商熱情高漲,通過跨境電商能夠加快自主出口品牌建立,扭轉長期以來貼牌生產的不利局面,挖掘外貿企業出口市場的新需求,實現價值鏈的攀升。另一方面很多傳統外貿企業缺少專業的跨境電商人才,人才缺失成為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瓶頸。調查顯示,10%的傳統外貿企業正在從事跨境電商或即將涉及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然而,各類跨境電商人才難覓成為這些企業在發展中的共性問題。其中跨境電商運營類人才短缺占50%、精通小語種或美工等技術層面的人才需求占30%、物流供應鏈管理等其他管理方面的人才占20%。因此,在跨境電商背景下如何構建有效的外貿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企業急需的外貿人才,是亟待研究的問題。
一、相關研究綜述
1.跨境電子商務
2015年6月,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用“互聯網+外貿”概念。跨境電商不同于外貿電商,兩者存在本質的區別。外貿電商主要是在網上推廣、宣傳、展示產品,并沒有實施線上支付結算,基本上選擇線下交易,而跨境電商都在線上完成交易、支付結算;外貿電商并沒有減少交易的環節,只是傳統外貿的線上展示,而跨境電商卻精簡了交易的環節,可以直接面對終端的消費者;外貿電商比跨境電商的關稅負擔重,跨境電商可以以零散型包裹的形式寄送,只需繳納行郵稅。目前的跨境電商主要還是以B2C為主,未來的發展將會朝向B2B2C。因此,從廣義上來說,跨境電商包含了外貿電商。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在整體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的是為了優化經濟結構,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從以下四方面著手:化解產能過剩、降低企業成本、消化地產庫存和防范金融風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用在人才培養方案上也大有可為。目前中國的傳統外貿增速在不斷下降,大量外貿類專業的學生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轉而從事其他行業,反之,跨境電商成為外貿的新增長點后人才的供給卻遠遠不足。無論是企業還是高校單獨培育跨境電商人才的成本非常高,對于學校來說目前很多平臺操作都要以付費的形式或企業認證的形式進行,對于企業來說解決培養場地、培訓講師費用、管理費用等也是一筆大的支出。在跨境電商的背景下,實施校企合作,導入企業員工培訓機制,進行外貿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可以化解傳統外貿人才過剩,跨境電商人才不足的現狀,降低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成本。通過為企業量身定制人才,不僅為地方外貿企業的轉型發展提供人才的支撐,也能有效銜接企業的用人需求。
3.跨境電商人才培養
現有的跨境電商人員主要來源于電子商務轉型人員、傳統外貿轉型人員、C2C跨境電商從業人員。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途徑主要有依托跨境電商平臺的培訓機構培養、跨境電商企業自行培育、高校培養。前兩者難以形成規模,且數量較少,力量非常單薄;高校培養又存在跨境電商師資缺乏,培養的學生不能直接對接企業需求。因此,校企合作共育跨境電商人才是目前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最佳途徑。校企合作,必須要找到共同的利益點,以往校企合作或是流于形式或是最終失敗的原因永遠都是一頭熱。實踐證明:成長型企業最適合校企合作。一方面企業發展急需人才,在培育學徒的同時可以首先擇優選用,而且跨境電商一些重復的基礎性工作可以由學生承擔。另一方面,學校要發展跨境電商必須與企業緊密合作,學校原先從事傳統外貿教學的教師也要快速轉型才能與企業師傅合力培育人才。
二、校企聯動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探索與實施
為適應“互聯網+外貿”新形勢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對外貿人才的迫切需求,探索跨境電商復合型外貿人才,學校與自帶待運營項目的跨境電商運營企業進行合作。一方面跨境電商技術最為嫻熟,另一方面待運營項目可以容納更多的學生進行操作訓練。通過校企雙方共同構建“三維度、六體系、一機制”的育人模式,培養一批“技能多、素質高、功底深”的外貿優秀人才。
通過校企共同制定國際商務專業(跨境電子商務方向)人才培養方案,確立專業課程體系,制定專業課程標準,導入企業員工培訓機制,構建“三維度、六體系、一機制”的育人模式,具體見下表1:
設計思路如下圖1:
1.校企合作實施教學
經過前期招生即招工的雙向選擇,確立跨境電商外貿人才的規模,成立跨境電商特色班。設立校企合作組織機構,實施校企共同管理,進行全程企業化運行。學校派出骨干教師與企業派出的師傅結對工作室,實施雙師帶徒模式,真正實現小班化教學與管理。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參照外貿類專業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構建“項目制“專業課程體系。例如跨境電商實務、商務英語、跨境網絡營銷、跨境物流、廣告策劃、圖片處理等專業實操課程分別對應跨境電子商務實訓、跨境商務英語實訓、跨境網絡營銷實訓、跨境物流實訓、廣告策劃實訓、圖片處理實訓等工作室實操項目。另外,專業課程在第一輪實施教師與企業師傅共同執教,到第二輪教師才能獨立授課。
2.三維度、六體系--實現外貿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打破傳統高職外貿人才培養模式,結合高職學生的三維度,導入市場機制,實施現代企業內部人員六大體系培養方式,從而構建外貿人才供給側結構改革路徑。
(1)三維度
根據外貿人才培養方案實踐課時的安排,結合外貿企業不同崗位員工成長路徑,在知識素養、能力素養、管理素養獲取上實現漸進式上升。見表2
(2)六體系
通過研究企業內部員工培訓體系,構建外貿人才培養新體系。具體如圖2。
3.一機制-校企共建機制,雙方共同評價
為保證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質量,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并實施實踐教學相關的制度及細則。具體有《企業例會制度》、《學生管理委員會制度》、《企業獎金發放細則》、《學員日常行為守則》、《學員培訓制度》、《雙師評聘與考核標準》、《學員實習計劃》、《實習日志》、《實習指導書》、《學員技能考核辦法》。同時改革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和學生考核辦法,實施校企雙方共同評價機制。企業、專業教師以課程為項目組成若干個課程評價小組,其中實訓類課程歸屬到相關課程共同考核,采用學業評價和業績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企業師傅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種評價方式,全面、具體、客觀地對學員的專業理論功底、業務核心技能、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綜合評價。實踐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的不斷完善使外貿實踐教學模式得以平穩有序的進行。
三、小結
經過3年的學徒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再創新高。應屆畢業生紛紛被高薪預訂,跨境電商特色班的培養有效地滿足了地方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跨境電商的人才培養應以就業為主,創業為輔。除了能熟練運用跨境電商平臺的操作技術,還要加大外貿綜合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在企業創業孵化器的培育下能成就一批洞察國際市場資訊,熟悉網絡營銷推廣的具備綜合跨境電商運營素養的優秀外貿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新華網.2015-11-10.
[2]任志新,李婉香.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助推外貿轉型升級的策略探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4(4).
[3]屠建平,楊雪.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供應鏈融資模式績效評價研究[J].管理世界,2013(7).
[4]楊堅爭等.我國不同規模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應用狀況調查分析[J].當代經濟與管理,2014(1).
[5]鄂立彬.國際貿易新方式:跨境電子商務的最新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4(03):22-31.
[6]毛姣艷.跨境電商發展給高職外貿人才培養的啟示[J].當代經濟,2015(34):130.
[7]孫靜,付麗麗(通訊作者)竇攬月.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評述[J].現代商業,2016(15).
[8]陳星濤.探索現代學徒制下商務英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新模式[J].電子商務,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