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婷
冬季、旅程、文革;背叛、原諒、救贖;舒伯特、艾略特、尼采……宏大的背景、沉重的事件、各樣的人物被揉合在短短的兩個小時的舞臺劇之中,重重的舉起,又輕輕的放下。
《冬之旅》以老陳的回憶錄為線索,將老金(藍天野飾)與陳其驤(李立群飾)兩位老友的命運再次串聯到一起,并以此為窗口打開了塵封已久的回憶。
老金和老陳曾是一對靈魂相通的摯友,是都熱愛詩歌與音樂的“文藝青年”,老陳病重時,老金甚至偷雞為他熬湯養病,感情之深可見一斑。至文革時期,人心惶惶,老陳先是被抓了起來,在不堪忍受身體與精神的折磨之后交出老金的信件,導致老金被關入監獄,一度自殺未遂。而此時已放回家的老陳,又因遭到造反派監控,不敢為老金的妻子開門,金妻在絕望之中自殺。而這一段被“背叛”的日子成為二老心中永遠的傷痕,文革已去,老友不再。
多年后,陳其驤已經是德高望重的翻譯家與詩人,出版社邀他出一本回憶錄,而這也促成了冬季這一場“救贖之旅”。老陳將自己的書名取為《水中的名字》,源自濟慈的墓志銘:“此地長眠者,聲名水上書?!?/p>
在這樣一個悲情故事背景下的《冬之旅》,卻避開了情節上的沖突,將側重點放在了老金與老陳二人的情感交匯之中。創作者將性格刻畫寫進大段的對話之中,巧妙的將激烈的矛盾沖突化作詩意的語言。老陳熱愛詩歌,在無法取得老金的原諒時,他感慨:“沒有一條道路通向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庇秩缢媚岵傻拿洌骸爱斈隳暽顪Y時,深淵也在凝視你?!鄙踔習荚醋栽娙藵鹊哪怪俱?。在這穿插著詩歌的對話之中,老陳的人物形象漸漸顯露——一個怯懦文弱、善良敏感又滿腹才情的詩人。而對另一位主角老金的刻畫,則更是神來之筆。
《冬之旅》的舞臺被賴聲川分割成三個區域,老陳、老金左右各居一方,后面更高的舞臺上是歌者與鋼琴演奏。老金喜歡古典音樂、懂舒伯特。于是一身白衣的歌者從開場開始便一直斷斷續續的演唱著舒伯特的《冬之旅》套曲,中文歌詞被巧妙地投射在舞臺前幕布上,每一支曲子都恰巧應和著當下的情境。而這位站在高處的白衣歌者俯瞰著二老,仿佛是上帝的視角,在老金情緒不能自已時,會來到他身邊與他對話。而在筆者看來,這又像是老金在與另一個自我對話,他內心的苦痛、矛盾、不安都在與自我的對話之中展現無遺,這也使觀眾更直觀的感受到了老金復雜的情感變化與豐富的人物性格。
誠如雨果所說:“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崩详惡屠辖鹱罱K和解,年事已高的二老都患了重病,時不久矣,隨著他們這一代人的離去,那段刻骨銘心的歲月也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沉淀了。留給我們的是刺激的故事,是遲來的寬恕,是永遠也無法感同身受的傷痛。
陳其驤的回憶錄出版之后,大獲成功,廣受好評,一群年輕的記者前去拜訪老金,想要挖掘“背叛”背后的故事。一系列八卦的問題使耿直的老金發了脾氣:“你們根本就沒有讀懂!”他趕走了記者,獨自坐在空落落的房間里,場景甚是觸動人心。筆者想,也許這些年輕的記者也是我們后代人的縮影。我們對那段動蕩歲月并不真正了解,對那一代人的苦難并不真正體會,只是憑著獵奇心理去窺探、去發問。但事實是特殊的年代不該被忘懷,更不該被曲解,我們在向前奔跑的時候,需要回頭看一看身后的人和事,罪惡可以被寬恕,但歷史不可以被遺忘。老陳說:“沒有壞人,只有犯了錯的人!”其實作為觀眾的視角來看,老金和老陳都是受害者,在那樣的環境之中,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權利。而最后的釋懷頗有些人生無奈的成分。
整部戲看下來最驚艷筆者的要屬舒伯特《冬之旅》套曲的無縫嵌入?!抖谩肥鞘娌馗鶕聡寺髁x詩人繆勒的同名詩歌而創作的,受到原詩觸動寫成了由24首歌曲串聯起來的聲樂套曲。戲中引用其中九個曲目:晚安、孤寂、僵硬、菩提樹、白發、春之夢、歇足、暴風清晨、旅人館。每一次的唱詞都巧妙應和著情境,成為貫穿全劇的靈魂旋律。開場時就唱道:“我來時是孤單一人,我走時是孑然一身?!蹦徊季従徤?,一派冷寂撲面而來。在二老坐在公園長凳上時,投影投射下一棵大樹的影子,歌者唱道:“山腳下、籬笆前,有一顆菩提樹,多少甜蜜的夢境,我在樹蔭下歡度。”此時老金已從一開始的絕不原諒漸漸釋然。到最后的和解時唱的是:“我夢見繽紛的鮮花,那是五月的花朵?!笔闱榈牡抡Z男聲配合著情節的起伏,給這部主題沉重的戲著上了一層詩意的色彩。
諷刺的是,在回憶里掙扎的老陳最終患了阿茲海默癥,即老年癡呆,失去了大部分的記憶,在公園的老樹寒枝旁再次遇見老金時,他已經認不出來是自己的老友?;蛟S這對于老陳來說是另一種解脫吧。而本還在因為信被發表的事情生氣,不愿意原諒老陳的老金,此時也看開了,將信給了老陳,請他燒掉。最后陳其驤燒掉信件的場面及其難忘,所有沉痛的記憶與含淚的抒寫,都在一瞬間化為電光石火,就仿佛是個體生命的苦難在歷史的巨輪之下是那么的渺小與卑微。
而跨越這場寒冬之旅之后,作為后代人的我們,該以怎樣的視角去看待那場浩劫呢?《冬之旅》并沒有給我們答案,而是留下空白。然而就如同老陳將自己的回憶錄取為“水中的名字”一般,逝去的人就如同寫在水上的名字,蕩漾開來,隨波而去,這不是消亡,而是另一種自由。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