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
【摘要】目的 針對心血管臨床護理的安全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方法 針對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通過調查問卷形式和對其臨床資料整體分析的手段,研究探討心血管臨床護理的安全因素及對策。結果 心血管臨床護理主要不安全因素來源于患者(及家屬)、護理人員和醫院(及社會)三個方面,針對不同因素進行相應對策的實施。結論 通過進一步提高護理服務人員的專業護理技術水平、加強護患間有效溝通、強化安全意識、改善護理環境、加強安全管理,實現護理質量的整體提高,能夠大大減少不安全因素及醫療糾紛事件。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因素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6.0.02
心血管疾病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其心血管病情變化較快,且預后不可預見性相對較大,是臨床護理高風險對象[1]。隨著近年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加之各界媒體對醫療護理不良事件的追蹤報道,使得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醫療糾紛事件有明顯的上升趨勢。為了更好的規避心血管臨床護理風險,提高綜合護理質量,減少糾紛事件,現本文針對心血管臨床護理的安全因素分析及對策進行了相關研究探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47~81歲,中位年齡為(61.64±6.87)歲;其中高血壓疾病患者21例、冠心病患者16例、心力衰竭患者13例。
1.2 方法
通過調查問卷形式和對其臨床資料整體分析的手段,研究探討心血管臨床護理的安全因素及對策。
2 結 果
據調查分析顯示,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臨床護理中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來源于患者自身(及家屬)、護理人員和醫院(及社會)三個方面,針對這些不同因素進行相應對策的實施。見表1。
3 因素分析
3.1 患者自身及家屬因素
(1)由于一部分患者無視醫院規定,違背護理制度,甚至擅自主張,脫離管控。(2)患者遵從的力度不夠,不能嚴格絕對的進行臥床休息,拒絕配合監測檢查,不能按時、按量進行服藥,甚至自行撤減及停用治療藥物。(3)患者及家屬對治療護理的期望值過高,由于對專業知識認知不對等,缺乏對自身疾病的正確認識,不能理解其病情的惡化及加重問題,因而在康復護理過程中,稍有不滿就會將責任全部歸咎于醫護工作人員,從而對治療護理產生矛盾及沖突。
3.2 護理人員因素
(1)低年資的護理服務人員偏多,工作時間較短,實踐經驗還不足。(2)專業護理技術不足,對新護理技術、新設備儀器、新護理模式及方法等未能及時熟練掌握。(3)護理服務的工作量較大,常會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情緒波動較大,可導致護理服務的態度及質量下降。(4)安全護理法制觀念的淡薄,安全意識較低,缺乏有效溝通,不能做好全面告知的義務,不能及時處理好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方法的不理解及誤解情況,缺少耐心的合理解釋和情緒疏導。(5)欠缺對護理文書規范化書寫的管理,對不安全因素的預見性較差[2]。(6)未能很好執行安全護理管理制度。
3.3 醫院及社會因素
(1)醫院及社會對心血管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視度不夠,普遍存在對護理工作不合理評價,護理人員的社會地位較低、福利待遇不對等,升遷與深造的機會較少,會嚴重挫傷了其工作積極性及專業自尊心[3]。(2)人員的對等增長相對較滯后,人員流動性較大,人力資源不足等情況較為突顯,從而造成工作繁重,易導致護理不周,工作不細等問題發生。(3)條件較差,缺少安靜、溫馨、舒適的休養環境。
4 干預對策
4.1 提高心血管臨床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以及專科技能
扎實護理學的理論基礎,掌握護理操作技術。嚴格審核新人,苛刻篩選,吸收熱愛心血管臨床護理工作的人員。其次,做好崗前培訓。嚴格規范訓練,專科健康教育,繼續教育培訓,結合專科護理特點制定護理計劃,增強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的觀察和預估判斷等能力,整體提高護理水平。
4.2 加強溝通并糾正患者及家屬對臨床護理工作的不信任狀況
當患者及家屬對診斷、治療、護理方法等不能正確理解,原因可因溝通不到位導致的,所以,要求心血管臨床護理人員在展開每一項護理操作前,要耐心向其解釋操作的目的,反復溝通,對其不理解之處細致解釋,直到大家理解為止,得到大家的支持與信任,以杜絕意外糾紛現象。
4.3 強化安全護理的法規意識,提高患者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識
認真指導護理人員學習相關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及各項規范制度等,做好各項安全因素評估、及時正確警示、履行職責義務、準確記錄理文書,做到“依法行醫,以規行護”。
4.4 加強管理、改善環境
嚴格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安全護理工作的秩序管理、重視環境衛生管理,進而優化護理環境。
總之,可通過進一步提高護理服務人員的專業護理技術水平、加強護患間有效溝通、強化安全意識、改善護理環境、加強安全管理,實現護理質量的整體提高,能夠大大減少不安全因素及醫療糾紛事件。
參考文獻
[1] 劉秋云.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28):326-327.
[2] 劉 莉.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養生保健指南》,2016,6(35):77.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