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顱骨修補術后患者心理狀態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療的60例顱骨修補術患者,按護理方式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分別進行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干預。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SDS、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除環境領域外的各項生存質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顱骨修補術后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對心理狀態及生存質量均有所改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顱骨修補術;心理狀態;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6.00.02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skull repair
LI Jing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Henan Shangqiu 476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fter skull repair.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skull repai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April 2016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30 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30 cases)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Respectively,for routine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are intervention.Results The scores of SDS and SA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improved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skull repair.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kull repair; mental state;quality of life
顱骨修補術是對顱骨外傷以及開顱手術等導致的顱骨缺損進行修補的神經外科手術。顱骨缺損不僅造成頭顱的嚴重畸形,還促使患者的精神壓力大,常引起頭痛、頭暈、焦慮、抑郁等癥狀[1],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生理和心理創傷。盡管顱骨修補術可以降低顱骨缺損的并發癥,修復顱骨的完整性,避免腦部組織面臨二次損傷,但術后產生的負面心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2-3]。因此,如何消除該類患者的心理障礙、提高生存質量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本研究旨在探討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對顱骨修補術后患者心理狀態及生存質量的影響?,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療的60例顱骨修補術患者,按不同的護理方式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16-63歲,平均年齡(46.46±5.13)歲;外傷14例,顱骨或顱內腫瘤16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16~64歲,平均年齡(44.46±6.70)歲;外傷16例,顱骨或顱內腫瘤14例。比較兩組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護理,要求術后2月電話回訪,詢問近況,給出相應指導。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況,根據其生活現狀、病情特點等制定個體化的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內容:①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采取不同護理手段改善其心理,取得信任并積極配合,鼓勵與其他狀態良好的患者溝通;②健康教育:舒緩患者的恐懼和術后憂慮,耐心講解注意事項等,指導用藥并制定康復計劃;③支持療法:充分發揮家庭和社會的支持系統,指導家屬參與康復訓練。術后每半個月進行一次回訪,了解其心理動態,適時的給予支持和干預,鼓勵其多進行社會交往。
1.3 評價指標
抑郁、焦慮的程度評估依據抑郁自評表(SDS)和焦慮自評表(SAS)[4];對生存質量評估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5](WHO-QOL-BREF),該量表包括生理領域、社會關系、心理領域及環境領域四項。SDS、SAS、生存質量量表得分越高,抑郁、焦慮程度及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心理狀態
護理后觀察組SDS、SAS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生存質量
護理后觀察組除了環境領域外的各項生存質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隨著意外事故和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患者的增加,開顱術后顱骨缺損需要進行顱骨修補術的患者持續增加。顱骨修補術后患者因為頭部美感的破壞,極易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情緒得不到及時緩解會反作用于顱骨損壞[6],嚴重時會造成精神疾病。因此積極地進行術后心理護理干預對顱骨修補術后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顱骨修補術后患者往往伴有嚴重的心理變化,需要醫護人員對其進行個體化護理干預,制定康復計劃,指導親屬共同參與,幫助緩解心理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抑郁、焦慮評分比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心理狀態得到改善;觀察組除了環境領域外的心理領域、社會關系以及生理領域比較對照組比較對照組水平有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由此可見,心理護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提高生存質量,顱骨修補術后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效果顯著,是一種安全高效的治療方式。
綜上所述,顱骨修補術后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利于減輕負性情緒,改善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建軍,孫 煒,胡軍明,等.顱骨修補術常見因素與并發癥相關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26(4):138-142.
[2] 周漢光,張東坡,張元峰.早期顱骨修補對腦損傷及腦出血術后顱骨缺損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刊,2016,51(11):86-88.
[3] 王 玫,鄭新瑞,費 舟.顱骨修補時機和應用材料的研究進展[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6,13(5):397-400.
[4] 曹小英,孟艷婕,隋 曌.心理護理干預對顱骨修補術后患者抑郁焦慮水平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6,13(5): 147-149.
[5] 劉宇梁,伏光輝,李鳳利,等.腦外傷后早期顱骨修補術聯合腦室腹腔分流術對預后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25): 806-2807.
[6] 焦明義,盛建春,趙明光,等.顱骨修補術后血管反應性與認知功能改善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6, 15(4):305-308.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