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河南金融業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但是其發展仍不均衡,水平也不高,很難適應河南經濟乃至中原經濟區跨越式的發展。因此,要想更好地促進經濟增長,就必須結合中原經濟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規劃和引導本地區金融的發展。首先,要提升信貸保障力度、優先提升對中原經濟區龍頭項目建設的信貸保障力度、著力提升對中原經濟區重要企業技術升級的信貸保障力度、著力構建科學合理的融資擔保體系;其次,要加速構建高效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服務體系、提高金融市場化水平、構建科學合理的融資體系、著重提高對中小型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最后,要著力打造優良金融生態環境、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大力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關鍵詞:金融業;經濟;協調發展
中原經濟區金融的超前發展和滯后發展,都會對這一地區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要想更好地促進經濟增長,就必須結合中原經濟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規劃和引導本地區金融的發展。一方面,要理順金融體系的運行機制,建立健全監管體系,構建金融與經濟的協調、有機、和諧發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河南省充沛豐富的人力資源,有力地加速河南省經濟金融化進程,參與國內和國際競爭。
一、提升信貸保障力度
1.優先提升對中原經濟區龍頭項目建設的信貸保障力度
目前,中原經濟區發展帶來的投資需求極為旺盛,尤其是龍頭項目需要的信貸保障更加巨大。因此,要進一步引導和鼓勵省內外各類金融機構,提升對中原經濟區龍頭項目和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的保障力度。要著力實施“金融強力助推中原經濟區崛起專項工程”,優先保障對農業產業化示范企業、產業升級優勢項目、集團化企業等的金融扶持力度。省內各類金融機構應該更加積極申請總部信貸資金傾斜力度,為上述企業提供更為豐沛的資金供給。此外,也要以產業鏈、工業鏈的優化為突破點,采取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流程優化、模式迭代等有力舉措,改進金融服務產業集聚的水平和層次。
2.著力提升對中原經濟區重要企業技術升級的信貸保障力度
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是企業乃至中原經濟區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所以,要著重保障中原經濟區內科學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項目,推動和鼓勵相關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緊密合作,通過共同開發、聯合開發、合作開發,推動關鍵性技術的革新與跨越,為打造創新型中原經濟區奠定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要著眼于生態保護、環境美化、污染治理和能耗降低的目標和要求,更加合理地安排信貸資金,優先把信貸資金投入到符合“三去一降一補①”要求的項目中,推動中原經濟區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
3.著力構建科學合理的融資擔保體系
政府要統籌中原經濟區內各類經濟與金融資源,以龍頭企業、優勢企業為中堅力量,打造形式多樣、機制靈活的信用共同體,并大力改進和優化貸款風險補償及獎勵機制,有效克服銀企體量不匹配、供需信息不對稱等突出問題。鼓勵中原經濟區內的政策性擔保機構和商業性擔保機構,優先扶持中原經濟區企業,并嘗試發展中原經濟區資產擔保業務,建設多層次融資擔保體系,破解企業融資難、擔保難、抵押難問題。
二、加速構建高效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服務體系
中原經濟區金融市場存在起步晚、發展慢、發育程度低、運行質量較差的特點,與近年來河南省經濟的中高速增長不相匹配。要想通過投資來拉動中原經濟區的快速發展,就必須在充分利用銀行信貸資金的前提下,又好又快地培育中原經濟區金融市場和金融服務體系。
1.提高金融市場化水平
充分發揮河南省產權交易所的優勢,促進“股權、債券、產權”交易,形成統一的產權交易市場,提升產權交易的證券化和標準化水平。同時,要加快搭建中原經濟區中小型企業融資平臺,為遭遇融資瓶頸的中小型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加快中原經濟區期貨市場和期貨經紀業務的發展速度,豐富期貨產品種類,成立期貨經紀公司和期貨交割倉庫,構建成熟完善的期貨交易市場。開放直接融資的股票市場,鼓勵效益好的企業到資本市場中融資。努力構建成熟的債券市場,適度降低大中型企業的發債門檻,鼓勵其合理利用債券工具優化財務結構。
2.構建科學合理的融資體系
為了構建科學合理的融資體系,中原經濟區必須多管齊下,多策并舉:第一,引進和發展私募基金、信托基金、互聯網金融等金融業態,將融資主體對商業銀行的依賴降低到一定程度;第二,協調發展貨幣、外匯和保險等市場,為各類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開辟渠道;第三,著力發揮中小型企業產權交易市場試點作用,切實解決各種制約和阻礙中小型企業融資的難題,鼓勵企業根據需要適量發行公司債券,為符合條件和要求的企業上市提供政策支持;第四,適當提升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投放力度,豐富企業發展融資資源;第五,推動建立城市商業銀行、農商銀行和村鎮銀行,深化農商行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推動中原經濟區內縣域金融機構新吸收存款轉化為該區域貸款,提升“三農”的農村存款服務比重和水平。
3.著重提高對中小型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
首先,要對各類金融機構制定面向中小型企業貸款增速必須高于本機構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和增量,必須高于上年水平的“雙高于”引導政策。其次,要大力實施“小巨人”企業信貸培育計劃,鼓勵各類金融機構有針對性地為中小型企業提供財務狀況咨詢、融資方案設計等新穎的金融服務。最后,各類金融機構要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針對“小巨人”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真實需要,精準地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方案,通過高效、專業、全面的金融服務,有效化解中原經濟區內“小巨人”企業的融資難題。
三、打造優良金融生態環境
一個地區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劣,必然會影響到該地區金融業的發展,進而影響到該地區經濟能否持續快速增長。目前,銀行貸款所占比重過高,依賴程度過強,是中原經濟區融資結構存在的重要問題。與之相伴的融資渠道單一化問題,阻礙了中原經濟區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資金需求的實現。而資金需求的不能滿足和融資方面遭遇的瓶頸和制約,都必然會影響到中原經濟區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一旦經濟增長放緩,又必然會帶來大量人口失業、社會不穩定等問題。
1.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在加快推動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進程中,應該積極向國家爭取中原經濟區能夠在利率市場化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唯有如此,才能適當提高中原經濟區的貨幣資金價格,改變長期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不利情況,提高中原經濟區的融資競爭力,吸引各類資金流向中原經濟區,尤其是流向區內的中小型企業。此舉,一方面有利于健全完善市場調節機制,進一步實現中原經濟區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差異化的利率,也有利于提高中小型企業的融資競爭力,有效破解中小型企業所遭遇的融資瓶頸,提高中原經濟區的就業率和市場經濟活力,推動中原經濟區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此外,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利于中原經濟區內各類金融機構增加各種金融業務的經辦機會,積累更為豐富的金融從業經驗,提升金融產品尤其是信貸產品的開發和運營能力,縮小與發達地區金融機構之間的差距。
2.大力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要想實現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和提升,整個中原經濟區就必須從優化集合內各種元素下手,實現與主體與外部環境的協調、統一。
第一,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政府職能是決定金融生態環境優劣的重要元素,它的轉變也直接影響到金融生態環境集合內其他要素作用的發揮。政府應該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加尊重市場的主體地位,盡可能減少采用行政手段直接對經濟進行干預的情況,更多使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來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彌補市場這只“看不到的手”的一些問題和缺陷,從而在中原經濟區內形成更為合理的資源配置機制。
第二,要制定和完善符合金融業發展規律的法律法規。有了良好的法治環境,才能夠更好地對信用詐騙、非法集資、不良貸款等危害金融生態健康的非法行為進行有力的打擊。營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環境,首先要樹立符合現代市場經濟和金融發展規律的立法理念,并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逐步健全和完善經濟金融法律體系,為市場主體參與金融活動提供遵循。其次,在法律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要注意健全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加大金融監管力度,實現合規性監管與風險性監管的雙輪驅動。具體來說,中原經濟區金融監管當局要指導包括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性金融機構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完善內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并對各項交易進行全程的合規化跟蹤審查,將各種風險控制到最低限度。最后,要將投資者的合法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既要通過提高技術水平和完善規章制度,保護金融投資者的信息安全,又應該提高金融機構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力度,保證投資者的知情權。
第三,建立多元主體的金融生態治理體系。中原經濟區要充分發揮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作用,努力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社會信用體系,加大對工商、稅務、司法、交通、銀行以及公共事業單位等相關部門的數據挖掘和整合力度,并逐步開展大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征集和公民個人電子信用檔案,為各類金融機構放貸提供更為優質的信用數據服務。要在全社會開展“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信用文化普及活動,讓誠信文化進一步在全社會扎根和壯大,為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現今市場經濟時代,金融穿梭于各行各業中,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都離不開金融業。通過分析“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河南省金融業發展的現狀,找出河南省金融業發展的不足,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進一步探索實現“中原崛起”的有力金融支撐點,搭建滿足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不斷更新河南省的金融機制體制,從而實現河南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注釋:
①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參考文獻:
[1]楊寧.河南省金融業集聚輻射效應探析[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7).
[2]趙盈盈.河南省經濟增長與金融業發展相關性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9).
[3]李靚.河南省金融穩定評估的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分析[D].河南: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16.
[4]何平.中部地區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湖南:長沙理工大學,2010.
[5]楊圣奎.中國區域金融支持問題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0.
[6]余朝鋒.濱海新區金融創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1.
作者簡介:田曉川(1982.08- ),男,河南安陽人,碩士,永城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會計學